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练好行书和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怎么练好行书和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才能练好行书和草书?
关于如何写好行草书,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1、要想写好行草书,你至少要有一种或者两种正书的基础,我们讲的正书是指的楷书、隶书、篆书三种书体。
孙过庭在他的书谱里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复追险绝。学习行草书之前就要学习正书,正书是行草书的基础。
通过这三种书体训练书写者的用笔、结构和章法。这三种书体里我最推荐的就是楷书。
2、初学行书或者草书,也要先选择平正一点的,比如可以选择王羲之的《圣教序》、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或者《方圆庵记》、陆柬之的《文赋》、赵孟頫的《赤壁赋》等等。
通过这些平正的行书慢慢进入行书书写的状态,不要一开始就直接写大开大合的行书,初学者很难掌握。
3、练习行书的时候不一定要快,行草书不一定写的快,但是要畅,要注意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关系。行草书更注重节奏感而不是速度。
但是创作的时候也以根据情况适当加快速度。
4、临帖的目的就是为了创作,所以平时一定要多进行创作训练,创作和临帖是互补的,在创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你觉得呢?
行书,流变,流畅,则显行书特征,著于行笔变化万端,较之楷法而有性情舒展,因而端倪由楷格,到行书,成严饬之气,变化自由畅游之轻便,只要楷法拥足,则行体必有情怀如何荡漾,行有巧密,有疏影横斜水清浅,之妙。
如何了掌行体游驶之笔法,走进晋寻二王,得其韵,读兰亭,而悟,玩味圣教序,而摹,取笔势,追流变,纳于遒丽之意韵。
若具性情,追踪米芾体,可变晋法,达旷达痛快。更妙。温和之润,取赵孟頫笔意,求浑厚洒脱风神读颜鲁公行书。有雄奇之感。文卷气则有苏东坡。之书墨。
初入行书,且不可临摹个性化之强,清代书家皆为个性书貌,如何绍基,赵之谦,理应择晋韵系。宜入。因人而异。
草书,则有性情与法相得宜彰,明白使转为重,意法相承,会有妙。意多则失法度,无致无韵,法多有失达情之意,无情势意气,故意法相害。
你配的图片中说的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行草书的练习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书写的节奏练习。古代人说节奏用节点表达,现代人就用大家都能明白的词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节奏是有快有慢,有重有轻,有停有行。练习方法是,在字帖中挑选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字出来,如下图中的“能”字,重的地方慢,轻的地方快,虚的地方较快。转折点处的停,(这个停只是一停马上接着就要走的,节奏的关键就在于停留的时至把握上,务必下功夫练习)
书写的节奏感练成不仅对行草书的书写有大幅提高,就是对篆隶楷的书写,也能有法质的飞跃。
第二点,提按练习。提按练习的方法是书法中虚实表现的重要手段。有质感的行草书作品,他们的笔画变化无常,靠的就是提按来表现。提按并不是任意的在书写中想按就按。它是结合于顿,蹲,驻之中进行。提的分寸掌握好是,是提按练习的关键。提的分寸,视下按的程度而定,不能是按下去的分寸为十分,马上提起为一分,这就脱节了。它的原则是急按缓提。顿笔的力度最重,蹲笔的力度稍减。这两种笔法都有停留感。是停留感,不是完全的静止不动。停留的时候是在调转笔锋。也就是挫笔。驻笔则和蹲、顿不同,它是按下去不能停留,如捺画的波磔最重处。不能快不能慢不能停,落笔即行。称为驻笔。这些都是提按的关键。
第四,草书的练习。做数字“3”的练习。草书中的形态,说白了,基本就是各种“3”的姿态。有卧倒的,有侧欹的,有正的,歪的……能明于此,书道成矣
这个提问有些异常,有同时练好行书和草书的意思。建议先从行书练习,有了基础后在临摹学习草书。为什么要先学行书后学草书呢?这样的先后程序学习,便于理解草书符号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将草书临摹学习的更加精准。特别是草书的一些非常细微的一些线条符号,理解不到位,在书写时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面目全非。
虽然按照书法书体的发展可能不是这样的顺序,但这样顺序的学习更扎实。对于草书的这种非常细微的差别的特点,我们读一下《草诀歌》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细微精妙。
学好行书仍然需要临摹字帖,就是通过临摹学习行书的基本教程,然后再进入通临的水平,并能够做到背临或掌握其点画造型、结构、章法规律最好。在此基础上能够按照原帖笔意风格创作作品,方可以说是对这家的书法基本学到了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学精学透了。
在完成一家行书的学习后在学习草书,可以说难度会大大降低。把精力用到读帖记符合或字形方面就可以了。当然有也不能忽略临摹学习和背临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练好行书和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练好行书和草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