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羲之草书繁体字体下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王羲之草书繁体字体下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草书上佳范本《草诀百韵歌》,为何托名王羲之?
《草诀百韵歌》从内容和字体来看,应该托名王羲之所作。古代书作、书论***托名人之作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历史上没有弄清具体作者之前,一些人误会为名人所作。
例如著名的摩崖石刻《瘗鹤铭》,是大概是南朝时期一位书法家里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刻在石头上。石头几经沉江,后经打捞上来,但是真实作者一时还弄不清楚。唐代的孙处元认为系王羲之书,宋代黄庭坚、苏舜钦等亦持此看法;又因陶弘景曾自号华阳隐居,宋人李石《续博物志》即认为系陶弘景书,后附和此说者最多;也有人认为是唐人王瓒所书,甚至认为是颜真卿书。正是因为没有弄清楚真实作者,所以众说纷纭、以讹传讹。
另一种是故意伪托名人之名,故弄玄虚、唯古是尊。
举例说明。现在可以认定《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是***托颜真卿的名义写的,而且内容上多处抄袭梁武帝萧衍的《观钟繇笔法十二意》,后人之所以要用颜真卿的名义,多半是好事者想借他的权威,表达自己的观点,故弄玄虚罢了。就好比现在很多人写文章,一开口就说这是比尔盖茨说的,那是马云说的,其实根本就是自己的观点而已。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王羲之草诀歌》版本很多,文字内容多少差别较大,但基本表述大体上一致。《草诀歌》以“草圣最为难”开篇,以“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结尾,篇首冠右军之名,篇尾落款“王羲之书”,有的还钤有《王羲之印》印章。考察这些版本的异同,有两点可以肯定:
一是这篇文字的内容不会是王羲之编写的。王羲之是东晋朝廷大臣,是王公贵族,同时也是当时名士,自然很重个人名誉声望。他即使再自信或自负,也不会傻到自封“草圣“,并且在自己写的文章中自我吹嘘,要别人“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的。
二,从落款署名“王羲之书”的各个版本书写水平来看,无论结体、用笔都与所传王羲之草书字迹相差甚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王羲之十七帖》及《大观帖》所載王羲之墨迹刻本比照对勘,便可一目了然。即如卷首冠有米芾集字的版本,也与王羲之上述诸帖不可同日而语。
三、《草诀百韵歌》到底是出自何时何人之手,至今无法得出明确结论。但从时间上推测极有可能是宋人编写。
这主要是因为整篇《草诀歌》完全是由符合近体诗格律的韵文组成。全文106联,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且完全符合排律的规则。首句入韵,虽非一韵到底,却是全用平声韵,仅有少数句子略有失粘失对现象。大家知道,近体诗格律发端于南朝齐梁间,至初唐才渐趋成熟。所以此《草诀歌》绝非晋代之作。又从整篇排律对孤平、拗救的灵活处理上看,亦非唐人风格。
四,据有关资料介绍,明代杨慎《升庵外集》卷八十八有云:”《草诀百韵歌》乃宋人编成,以示初学者,托名王羲之。”
总之,《草诀百韵歌》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歌诀,是学习草书的重要门径,历代大家如董其昌、韩道亨等都曾书写过这本歌诀。原作者之所以冒用王羲之的名号,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加快传播。
另外,小草书到了晋代王羲之集其大成,正因为此,亦或就是说这是关于”王羲之草书”的歌诀。
一般把王羲之书写的草书称为?
1、王羲之的字体,是行草。
2、王羲之处在一个书体变革的时代。王羲之早期的时候,是章草成熟的时代,王羲之早期作品继承了章草的特点。(章草是草化的隶书,与后来的草书不是一个概念)有隶书的笔意。如姨母帖。
3、王羲之之所以称为书圣,是因为他完成了从章草到行草的过度(当然不是他一人,是一个时代书家的集体积累,但他的贡献最为突出),他中后期的作品使字体脱尽了隶书的味道,即楷化的过程。(楷化不是楷书,是指字脱尽隶意的过程,而于用笔是否草化没有关系。)
4、所以说,王羲之的字体,是行草。行和草之间没有一个分明的界限,王羲之的字多介于他们之间,不同的字帖有不同的定位。如,兰亭序,快雪时晴帖是行书。行穰帖,远宦帖等都算是草书了。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王羲之草书变字怎么写?
题主同志,看到你提出的问题后,我反复查阅相关资料和《书法大字典》,没有查找到王羲之写的草书“变”字。但却查找到了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写的草书“变”字。
王献之写的草书“变”字,写的也是非常有韵味的,用笔也是老辣的。我的意见是,题主就将就着用吧。
另外,关于草书“变”的写法,在法帖上也查到几个,有皇象和索靖写的章草“变”字,也有王铎、祝枝山、米芾、苏轼写的今草“变”字。苏轼写的两个草书“变”字更洒脱,更有特点。
那么,为什么没查到王羲之写的草书“变”字呢,我认为王羲之可能没写过“变”字,或者是王羲之写过草书“变”字而没流传下来。
我还查找到了颜真卿写的两个楷书“变”字,一个繁体字“变”,一个简体字“变”。看来,“变”的简体字在唐代已经出现了。
变,繁体为變,形声字,从攴( pū),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说文解字》:变,更也。
从王羲之书法文献中,目前我还没有发现“变”字写法,不过从直接取法王羲之的王献之、李邕、赵孟頫等人的手迹中,不难发现王羲之的影子。下面一起来看:
1、王献之行草《晋 · 王献之 · 仲宗帖》
2、唐 · 李邕 · 李思训碑
3、元 · 赵孟頫 · 前赤壁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羲之草书繁体字体下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羲之草书繁体字体下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