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帖行楷字体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帖行楷字体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行书,楷书分别怎么写?
草书、行书、楷书的写法,从笔法上说,入笔、收笔、拐笔和运行笔,都是一样的书法笔法,即五个点的运转规律,只是五个点所占比例数不同而异;从汉字结体规律上讲,遵循的同一自然法则,即64句的《楷书结构歌》;从汉字书写符号上分析,楷书有楷书符号,行书有行书符号,草书有草书符号,把各自的符号特征写闲熟记清楚,即可得到楷书、行书、草书的书写字体。
谢谢邀请!楷书、行书、草书三体书法艺术笔势灵动飘逸,创始于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的自然规律。楷书如肃立,行书如散步,草书如龙舞。楷书要练习临摹颜楷、欧楷、柳楷。行书要练习临摹王之羲所写的(兰亭序)。草书要练习临摹(怀素自叙帖)和(于右任标准草书)。只要三体书法艺术名帖坚持恒心地练习临摹,三体书法运笔、笔势、字架和章法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自然会信手写出来的中国历代书法家书法艺术的风格魅力!建国时期以来,毛泽东爱好书法,特别是擅长了草书强势。他坚持练习临摹(怀素草书自叙帖),拿着筷子在饭桌上练习草书,百折不挠,多下苦功夫,熟练掌握了怀素草书运笔和笔势能力所及的自然规律,写起来挥洒自如,运笔如飞,笔势龙舞,是***书法最强劲的书法家,书法气势磅礴,龙蛇飞舞灵动!
启功先生说: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楷书有楷法,行书一大部分用的也是楷法,不同楷书当中所运用的笔法也各有不同,比如欧、颜用笔差异就比较大,行书上不同体系用笔也有所不同,颜真卿的行草书就与二王体系的行草书有所不同。
草书的用笔就更加复杂了,所掺加的元素也更多。
至于怎么写的的问题,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关于具体的笔法知识,请关注三余书社的文章,我们会详尽阐述!
草书、行书、楷书分别怎么写?
楷书写的慢一些,行书稍微快一点,草书再快一点。
三种书体各有其法。楷书的书写规律性最强,故在学习之初,以楷书作为入门的书体学习,能正手脚,学规矩。草书书写最难,故应在有了控制毛笔的能力以后,才能学习。若没有基本的控笔能力就去学草书,就会失于狂野放荡,手下无根,多年用功而不能修得善果。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不要有先学行书的想法。有人认为写好了行书,往快一点发展,就能写好草书,往慢一点写,便是楷书。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上,没有楷书的过程,行书根本就写不好。有人例举现在某某,某某来作例证,不举还更好。现代人的书法,不足观,更不足学。
这三种书体,先从楷书学起,在楷书的学习中认识笔法,笔势,结构,布局等书法规则。最重要的一点,是训练自己的控笔能力。当自己的控笔有了基础,写较快的书体,才不会凝滞呆板。楷书的学习,并不是要把楷书写到一个特别的高度。只要能把毛笔控制住了,就可以进行行书和草书的学习了。
书法,不是简单的拢统的一句怎么写能够问清楚的。从学习到从心所欲,几十年的学习过程,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否定,哪里能有一个标准的学习模式,一蹴而就。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上图为晋人王羲之写的行书,每个字都是法度谨严的,且书写流畅,神***飞扬,线条质量极高,好看,耐看,高雅可品,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楷书的写法与行书、草书的用笔、结字特点,是绝然不同的。但是,无论是写行书、草书和楷书,用笔都要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书法用笔,中锋取厚重,侧锋取姣艳。在书写时,一定要处理好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的关系。记住:圆笔是中锋,方笔也是中锋,卧锋也是中锋。侧锋用笔时,须要把握好火候。
上图为唐人欧阳询写的楷书
术业有专攻。学书法,临帖练字,要先专工一体一帖一风格,尽量不要行书,草书和楷书一起学,把一体一帖临摹到七八像时,再考虑临摹其它书体。如果行书,草书和楷书同时学,那就学不好,学不精,因为人生苦短,精力有限。但是,如果你是“神人”,可不考虑我的观点。
上图为草圣张芝(东汉时期人)写的大草《***帖》。
学书法,临帖是硬道理!
行草书字与字之间如何连接?
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有断与连之分。连就是字与字之间直接以牵丝相连接,这种连接能够增强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并由此产生一种流动感。但这种牵丝只能偶尔为之,如过多使用,易生俗态。那种一味拖曳,气脉完***露的线条,犹如演唱一首没有休止符的长歌,既不符合美的规律,也不符合人们审美心理。
当然,历史上也有少量书法家擅长连笔书写大量的字,如东晋的王献之、宋代的米芾、清代的王铎等。还应强调的是笔画与牵丝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意如春蚕吐丝,蚕是蚕,丝是丝,应主宾得体,文章俱在。
断以连相对应,互为倚伏,相反相成。所谓迷,并非一断了之,而是笔断意不断,是”状若断而还连”。当代画家吕凤子先生曾对断与连作过精辞论述:“连接线条的方法,所谓`连',要无笔不连,要笔断气连,迹断势连;要形断意连”。
历史上曾有一笔书、一笔画的的提法,郭若虚称:“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实际上,所谓一笔画就是指“自始至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所谓一笔书,就是形断神不断之意,即使是字字独立的行书作品,照样应该有贯通作品的气脉,而且应该做到潜气内转,隔行而不断。
唐代张怀瓘对此作了总结:“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故行首三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王羲之《旦极寒帖》通篇不见字与字牵丝连带之笔,但笔意顾盼,若断还连,笔笔断而神注,字字气脉相连,通篇一气呵成,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笔书。
连笔书写产生的牵丝,还须注意角度变化,否则会出现刺眼的平行斜线。王羲之对此法的运用,确实今人赞叹不已,《得示帖》寥寥数行,牵丝连接极富变化,有斜线,也有较平的、较直的,甚至还有弧线。加上长与短、轻与重、断与连的变化,显得丰富多彩。
孙过庭称:“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点出了作真如草,作草如真的道理。
如果作楷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行草书不以作楷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讫,楷书的外形特点多断,位它内含连意;行、草书的外形多连,但它内含断意。学书者不可不察也。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帖行楷字体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帖行楷字体教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