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术字行草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术字行草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草书怎样连写?
手摩心❤印,如江河击荡,又似小桥流水涓涓不息,不失楷之抑扬顿错于动静中……笔下不造作,多关心国家事,当有点爱国思想,有时间看些有用的书……书法,篆,隶也要练习点呀……,不足的地方,望大家海函,致谢头条,谢邀请,再网见……
一、行书
1、行书:指符合“务从简易、相间流行”、“离方遁圆”这个行书定义的字体,它是楷书的解放,又是草书的收敛。总之,书写起来快捷简便、收放有度、潇洒通畅、灵动易识,为行书的正统。
2、行楷:沉着收敛、字字独立,更接近楷书的样貌,而用笔却仍轻松灵动,活泼自由,结字不似楷书那样处处严谨端庄、整齐划一,不时大小错落、欹正相生。
3、行草:是行书更为纵逸的一脉,它的效果更加快捷简便,书写中多连绵映带,更多地运用草书笔法。有些行书作品中不时出现草法,兼融顺便,转换自然,使作品更加起伏跌宕,生动有致。
4、行书章法的基本要求:行气贯通、起伏跌宕、挥洒错落、虚实收放、笔断意连、疏密散朗、因势赋形、自然谐畅。
二、草书
1、启功先生说:“草,本是草创、草率、草稿之义,含有初步、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在字体方面,又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但狭义的,或说是当作一种专门的字体名称,则是汉代才有的。”
2、章草、今草、狂草是草书发展中自然形成的三个阶段、三种体势、三种态度。
3、草法产生的几种途径:源自篆隶、省却局部、连接点画、改变位置。
4、草书创作应作到;
如果仅仅从书写来讲,怎么舒服怎么来,达到辨识就行。但要从书法角度来讲,行草书魏晋时期逐渐成型,后来唐、宋、元、明、清,虽各有特点,但终不能逃出二王一脉,因此,可以任意从你喜欢的行草碑帖入手,最好是墨迹,心摹手追,入的其门,慢慢的便会领略行草书之奥秘。
我以为笔尾和笔头关联,遥相呼应,让人看到没有起笔和顿笔的痕迹,但又感觉到后一笔是由前一笔过来的。其中的抑杨顿挫要把握好,还要有节凑。
班门弄斧,只是说说自己的感悟而已。
写草书不按照古人的字贴,自己信手写(只要自己或别人认为写得好就行)可以吗?
当然是不行的,信手写只能叫写字,不能叫书法,中国书法上下几千年,都是一脉相承,讲究法度和规则,也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草书在流传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草法是必须要学的,如果不懂草法,写出来的字肯定是不合草法的,所以学习草书也必须学习古代草书法贴,才能合乎草书书法的法度,在此基础上,你再自由发挥就形成自己的草书风格了。
临帖是学习古人在书法中的用笔方法、结体、章法等,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我们的书写行为,这些都是学习书法的意义。
自己写,那并不是书法,而是毛笔字,用毛笔书写的文字,当然,现今年代,想写就写,没有什么可不可以的,你开心就好。只是自己信手写,并不是书法作品。
草书有草法,按法则写草书是必要前提。自认为好,还是别人认为好,都不是评判标准。草书一定要入法。故草书不可以信手写。
按照古人的字帖写,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通过临像,获得古人笔法和结体规则,是为传承。自己信手写,必须建立在草书约定俗成的书写规则之上,否则,就是自由体,入不了书法之门。
有人也许会疑惑,张旭、怀素的狂草不是信手拈来吗?其实,他们的草书也有草法。就好比一匹勇猛的野马,终究挣脱不开缰绳的勒。
草书最难在法度。草书与其它书体不同,法度建立在速度之上,运笔的提按、使转、速度和节奏千变万化,但始终沿着一条符合书写规则之轨迹运行。草书之所以有着行云流水般的精气神,就是这根被管控的线条,具有生命力。故学习草书先务求法度,再逐步加快速度。先从小草入手,再学大草和狂草。
草书难在速度。速度随着节奏、提按、使转和调锋而千变万化。
草书难在笔力。草书多为圆势,气长势足。这也是一定要临古人法帖,不可信手拈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要博***众长,既要学“二王”笔法的精致和细腻,也有汲取张旭、怀素狂草的营养,没有十足的笔力难以成势。
草书难在活力。古人形容字如人,皮、血、骨、肉皆备,方为字“活”,气血相通,精气满满,是为形神兼备。
草书难在意境。古人形容意境的最高级别是“神彩为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体现了笔墨修炼、天人合一,体现了道法自然。而这与“信手写”有着本质区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术字行草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术字行草书法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