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简单颜体行书字体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简单颜体行书字体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练《颜勤礼碑》,行书选什么帖练好?
楷书练扎实以后,可以接着练行书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由于是集字,上面***了王羲之行书的所有特点和韵味,其中有几十个字也是从《兰亭序》中搜集来的,代表了王羲之书法较高的成就。
王羲之的书法练好后,如果想写大字,可以继续推荐练米芾的《蜀素帖》和《苕溪诗帖》,笔法变化跳跃较大,对以后写大字作品也有帮助。
楷书练《颜勤礼碑》行书最好先学《祭侄季明稿》,坚持一大一小结合练习,相互促进,进步会很快的。练到一定程度。建议你再追二王,以取法乎上。为什么?我对此作了一番考究。
颜真卿的书法是源于二王一路。颜真卿的老师是张旭。张旭是陸彦远的外甥,陸彦远的父亲是书法大家陸柬之,陸彦远传父书法,以传张旭。陸柬之是书法初唐四杰之首虞世南的外甥,柬之少学舅氏,极有成就。虞世南学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智永临习家书三十年不下楼,作品《真草千字文》流传至今。
学习二王宜从《圣教序》学起。
楷书练习一定基础后,可以学习练习行书。
关于行书,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公认的最好的两个字帖: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ping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但是我个人觉得赵孟頫的行书更适合新手入手练习,首先因为他的字帖墨迹比较多,可以临的贴也多,并且很多经典字帖广为书法爱好者喜欢。代表作《前后赤壁赋》,《岳阳楼记》,《秋兴赋》,《洛神赋》等。
练习书法要有系统性,入口宜小,而后沿着一根主线层层深挖,如此方能事半功倍。按此道理,学过颜楷,再学行书最好也学颜真卿行书。
有过挖藕经历的朋友知道,挖藕时,我们应顺着荷杆下去,找到藕后再沿着藕的走向挖,如此方能将一支藕完整地取出。否则伤了藕,泥进去就不值钱了。
学习书法也是如此。以米芾为例,他曾自述:
“余初学颜,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
米芾的学书道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他从颜柳入手,逐步向上追溯,使自己的书法成体系地不断扩展,方成就了“八面出锋”的他。
颜真卿与王羲之一道,是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颜字尤其是行书,虽从王字出,但它又与王字有很多不同,自成体系。
颜真卿行书沿袭其楷书特点,中锋为主,裹锋而行,篆籀之意浓厚,古朴质拙。与王羲之行书比较,王字纤瘦,颜字丰腴;王字妍美,颜字雄强;王字圆润,颜字苍涩。
所以练习颜楷之后,应以学习颜真卿行书为宜,其三稿皆是可以学习的范本。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我是一名书法教师,感谢邀请。
关于楷书学颜体,行书学哪家,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无所谓哪家的,只要选经典就可以了,历代行书大家都是可以的,关键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这里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楷书作为基础,一定是学的越扎实越好,千万不要急于去学习行书,不然的话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学书法,有了一个很好的楷书基础,选行书不必局限于某一家,但在选择上还是有推荐的。颜体楷书学好了,学习行书当然可以直接学习颜体行书了,这在很多用笔、结字上的衔接会更直观一些,所以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肯定有的人不喜欢颜体行书,这也没关系。颜体楷书的用笔和纯正二王一路行书的用笔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并不代表着格格不入,依然存在着诸多共性。所以,如果喜欢二王一路行书,就可以大胆选择,不必犹豫。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我练得行书不多,回答得也不见得精准。
首先巜兰亭叙》我觉得不适合初学者练习,我有楷书基础还那么困难,况无基础的书法小白呢?
如果有静态书法的基础,如会点篆隶成楷书基础的建议练唐伯虎巜落花诗》,他更接近楷书,只有微弱的连带。
赵的楷书一:比较难,二:赵体没有骨气,身为宋朝皇室后人却为元朝卖命。说实在的这和汉奸无两样!俗话说字比其人,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点骨气都不必学赵!
理由有
一 这几种书体是初学书法必须练习的书体,因为在写这几种书体时笔速要慢,是练习的控笔能力。在教学中,遇到很多没有练扎实基本功的学员,上手就直接写行书,如果没有控笔能力写行书,写出来的线条发飘,而且很多笔画写不出来应有的效果。
二 上述三种书体对字形要求严谨,稍有差样整个字就会写败。如果字形不过关,上手行书会遇到很多问题。
回到正题行书入门可以先练习《灵飞经》,它的字形是楷书字形,用笔有行书的笔意,和王羲之赵孟頫的用笔方法相似,建议楷书转行书练习此帖。如果直接学习王羲之的字帖建议先学习兰亭序或者赵孟頫的行书字帖,万万不可先学习《圣教序》,我非常赞同米芾老师的观点,有墨迹就不学碑。碑刻师水平再高也和原迹不一样,而且碑文大多看不清楚,给临摹者带来了很多困扰,只能盲人摸象的来想象。请看看图片对比。有清楚的墨迹不学,偏要学看不清楚的石刻碑文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你要抬杠说冯承素的《兰亭序》版本也不是真迹,我请你不要低估了古人的双勾临摹能力。你也可以看看我主页小视频临兰亭序单子的效果。我不是炫耀,主要是证明在纸上写字比在石头上刻字容易的太多了。
当你掌握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再去临《圣教序》会容易的很多。也可能你会说《兰亭序》难写,那你刚学圣教序就会容易吗?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要对自己有信心。圣教序可以学字形,毕竟字数多。但不是刚开始就学。用笔没学会,练习再久会养成错误的用笔习惯!
《书道拍案惊奇》观点:不管是硬笔行书还是软笔行书,都不要选择现代人的字帖。有老师点拨可以直接上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自学的话建议用行楷过渡下,推荐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数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具体原因,接下来简单絮叨絮叨,仅供参考。
首先,我不推荐书店里的任何硬笔行书字帖,因为全是现代人所写,学习书法要尽可能的选择优秀的字帖,古代名家流传下来字帖才是首选。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硬笔书法来源于软笔书法,仅书写工具变了而已,结构和笔顺都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想学的好,即便学硬笔行书还是要去买古代的经典名帖。考虑到硬笔行书的实用性,那么在选择字帖的时候,可以尽量去选平正姸美一路的[_a***_]。比如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它的也可以,只是这两本本字数更多)。
行书入门字帖首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不过作为初学者,入门周期时间会比较长,如果你有老师时常点拨,那没问题。但如果是自学,我建议先学习行楷过渡一下。这里呢,推荐两本字帖。
第一本,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特点是线条瘦硬,结体婀娜,用笔以弧形线条居多。由于弧线的大量使用,让原本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显得柔和委婉。起笔时,尤其长横略微多了点逆笔,然后竖切向右提笔。这些用笔让呆板的楷书显得生动活泼,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而这些小笔触和弧线恰恰是行书所需要的。所以,也时常有人说“褚”字是楷书中的行书。
第二本,智永《真草千字文》
可以这么说,凡事见过这本帖子的人,会彻底摆脱“田楷”的审美。什么字是呆板或生动?什么是美术字或书法?智永用这部传世作品告诉你答案。
扯远了,为何用它作行书过渡,主要有三点。
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写一手好字,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练习的时间也很多的话,一般可以从古帖如赵孟俯的洛神赋,智勇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入手,最好不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因为他是临摹本非真迹,使转不走寻常路,比较难[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简单颜体行书字体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简单颜体行书字体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