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篆书字体教程字帖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篆书字体教程字帖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大家对楷书的笔法和篆书的笔法怎么看?对铺毫和绞转怎么看?
书法的笔法问题是一直一来需要切磋交流的一个长久性话题,只要是书法存在他永远是一个无法弄明白的,笔法的高度永远是每个书法人追求的目标(高度),艺无止境就是这个道理,每一个书体用笔的法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书体有每一个书体的用笔特点,有了每个书体的用笔特点所以才形成真草隶篆等书体,它才称为书法艺术…
简而言之,篆书是藏头护尾的中锋单一笔法;楷书虽然也是中锋行笔为主,但楷书已有"永字八法”,起收笔处和转笔处较篆书已有很多变化。铺毫是指中锋行笔时笔毫平行的状態("万毫齐力“); 至于绞转,是始于王羲之行草书,表现为一笔之中笔锋变化与顿挫,也就是笔毫不是自始至终的平铺,而有转锋和裹行。这与小王(献之)有很大的不同,献之笔画多直过,绞转很少,所以不如大王生动丰富。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我是初学者,也没老师指点,全靠 悟。所以理论方面也不会太说。只是感觉隶书和篆书用笔差不多,我写篆书笔笔中锋,写隶书多用铺豪,刚开始练 玄秘塔 不好把握,很难!准备返回来练篆 隶!看看写的中不中!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楷书和篆书的笔法
说到笔法,首先你要明确一个概念,何为笔法?笔法粗略的讲就是古人的用笔方法,可分为执笔,起笔、行笔和收笔,篆书的书写孙过庭书谱里有介绍“篆贵婉而畅”,就是篆书贵在婉转流畅,他的笔法相对于楷书就少一些,线条也少一些。一般注意藏锋起笔,收尾可以收,也可以不收,不收的话,古人谓之皴锋。楷书的话属于时代的产物,唐人尚法,所以在唐朝由于政治经济,自己书写的要求,在汉魏基础上做了改进,制定了一些规则。它的起笔有尖(阴符经),有圆(颜麻姑仙坛),有方。在行笔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粗细的变化,收笔也会有顿笔,皴锋,回锋收笔。
关于铺毫和绞锋的看法:
铺毫和绞锋是笔峰在行进中的两个状态,铺毫一般用到笔毫的三分之一处,如万毫齐发,一般在写榜书和魏碑时用的比较多。
绞锋是一般在画大圈的时候,顺时针到七点方向,往十二点方向走的时候,会出现,古人结字时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提笔换锋,重新走下一个动作,这种写法在书谱里面体现较多,详见书谱。并不是说我画大圈,写到七点方向,非要把它绞锋写过去,一旦这样,必是枯笔。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谈一下楷书笔法和篆书笔法的相同点。这两种书体都是比较工整的字体,笔法上大都***用中锋行笔,这是笔法上最大的相同点。一般来说,篆书笔法都是中锋;楷书笔法绝大部分是中锋,少部分笔画是侧锋。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楷书笔法和篆书笔法的不同点。
1.篆书笔法上基本每个笔画粗细很均匀,楷书笔法上基本每个笔画都有粗细变化。(见下图)
2.篆书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是藏锋,很少有露锋出现;楷书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既有藏锋,也有露锋,穿插使用。
我们先来看一下篆书的起笔和收笔,都是藏锋,很圆润。(见下图)
我们再来看一下楷书的起笔和收笔,有藏锋,有露锋。(见下图)
3.篆书的拐折笔画大部分是圆笔,楷书的拐折笔画大部分是方笔。(见下图)
以上是楷书和篆书笔法上的部分对比,差别还是很明显。
对于铺毫和绞转,书法里的一些书写技巧,有利于笔画特点的表达。
我想问下小学生学毛笔字,应该从学楷书开始还是隶书开始?
小学生学书法,先学楷书?还是先学隶书?要看怎么有利个人进步,可以商讨。
一要看兴趣和手性。楷隶两种字帖放在小学生面前,哪个最能引起极大兴趣?哪个最宜小学生上手?哪个就可以作为这个学生初学的书体。二要看身边有哪方面的指导老师。有老师手把手教或亲自指导老师拿手的字最出成效。三是看学书目的和今后打算。如是学而致用或学为交流使用,学楷略显优势。
从学习难易程度上分析,隶书易,楷书难。隶有三法,即直法(横、竖、点),撇法和捺法;楷有八法,即横、竖、撇、捺、点、钩、挑、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可先学隶书,早出成效。若严要求,知难而进,早树攻关攻坚精神,可先学楷书。
楷虽严谨,却更实用。对今后准备全面学习书法益处更多,若是也能方面找到指导老师,我还是建议先学楷书。(宋凤洲)
小学生学习毛笔字,我建议以楷书为好,楷书更能与现代的文字相匹配。
楷书到唐发展到顶峰,出现欧、颜、柳,再加上元代的赵孟頫称四大家。他们风格各异,欧体险峻,法度严谨,颜体厚重体健,阳刚之气十足,柳体骨力劲秀,清雅,赵体媚美健劲,与现代审美相接近。这些都是经过几千年文人墨客认可的大书家,也学习楷书的经典碑帖。
隶书发展在唐楷之前,有蚕头燕尾的特点,字体宽大厚实,典雅,为世人所推祟。
学习楷书就是掌握好字的基本笔画、结构,练习用笔的技法,从而打好书法的根基,为行、草书的创作创造坚实的条件,使自已的书法步入正统轨道。
小学生学毛笔字,我个人认为应该从现代人的简化字楷书入手学习。理由是①简化字是通行文字,好读,好记,好写,减少了学习书法的难度,提高了书写者的兴趣。②把书法学习的方法技巧和书写作业答卷,尽可能快点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③楷书技法最丰富完善,学会了楷书,其它书体技巧就比较容易掌握。取法乎上,这个上,在这里就是楷书。④学习楷书,容易培养审美精神。其他书体,不易做到。正因为楷书天天见,人們对它熟视无睹,汉字书写之美,又不易觉察,故此,需要勤加训练,深入观察体验,方能逐步提高。
注意一点,这里是说写毛笔字,说书法,就是说写法。写字是技术,书法是艺术。把字写好了,方法技巧等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上升为书法艺术。
那么从隶书入手学习毛笔字怎么样?答曰可以。这么说也并非是我自己的主张,前人早说过。因为隶书笔法相对单纯,变化少,入门比较容易。上承篆书,下启楷书。这不很对劲吗!但要出新也很难!
也有主张学篆入手的,民国有人就这样做过,如篆书***朱复勘。对今天小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他们面对的不是那个年代,谁又敢拿自己孩子的前途命运作实验?
我觉得应该按照小学生个人喜好和兴趣来作抉择。
首先是要让他(她)选择自个儿喜欢的字体,这样他(她)的动力就会强劲一些,如果你强迫他(她)去学某一样东西,往往适得其反。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应该让他(她)觉得学习某一样东西是快乐的,并且这种快乐能够持续下去。不然的话,就算他(她)在学习,也大多是不能专心的。
所以小学生学习毛笔字,首先必须要尽力开发他(她)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引导或根据他(她)个人喜好去选择应该练习的字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小孩子的天性,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引导或点拨,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希望能帮到你,哪怕是一点点也好。
孩子学习书法,不管是毛笔还是硬笔,毫无疑问,肯定是先学楷书好!为什么?楷书符合现代孩子的书写习惯与由浅入深的思维,跟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是一致的。隶书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用字体,普及率也不高,不适合启蒙的孩子学。
1、孩子从小在幼儿园和学校,不管是认字还是写字,都是从楷书开始的,所以,最早入主孩子头脑里的就是楷书,必须掌握的也是楷书。对于行书、草书、隶书等等,都是孩子以后逐渐成年才会慢慢接触,甚至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用去学,所以,先学楷书就跟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是一致的。
2、隶书不是不好,说白了,它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用字体,它的普及率非常低。对于专业有志于从事书法事业的人可以去花功夫去学习,普通大众(特别是刚启蒙的孩子)大可不必。就是[_a***_]也只有少部分人专攻隶书。
3、我本人也非常喜欢隶书,但反对启蒙孩子去学。如果现在的孩子从小一开始就练习隶书,那就在孩子头脑里存在两种写字的思维体系,那就是”学一套、做一套“,平时练习时候是写隶书,实际应用又得是楷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说有多别扭!
4、再说,隶书蚕头燕尾的书写规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本身就怪怪的,不仅不符合孩子的书写习惯,更是写起来很慢。我们***设一个小学生或者中学生在考试作文时候使用的是隶书,其速写速度可想而知,一旦写快了,就没有了字形,一团糟。
如何解决篆书楷化的问题?
篆书的楷化问题最主要是出在笔法上,如何解决?下面从笔法的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起笔收笔上:
篆书是逆入藏锋圆起圆收,不能像楷书那样有顿笔,也不能露锋。如下面1、2。
(二)转折上:
篆书的折画不同于楷书,转折时不要用力顿笔,而是稍提笔捻管调锋转向,顺势而下。必须注意的是篆书的折画是一笔画,是在转折处改变了行笔方向,并不是两个笔画的相连接。楷书的折画则是转折处顿笔调锋转向,有方折角,篆书的转折处不能出现这种方折。如图3、4。
(三)行笔上:
篆书的行笔要始终保持中锋行笔,粗细一致,不能像楷书有提按变化。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是用点、直、弧三者,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篆书除了横竖之外,还有许多不同方向,长短的弧线。圆弧的笔基本原理,和横竖画是基本相同,只是起笔,行笔,收笔要随弧势的变化而变化,基本弧线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左右半圆线。弧线在运过程要随弧线的运行略有捻笔,以保持笔锋的中锋状态。篆书在直线和弧线的基础上,可以引申为各种直线与弧线组合变化的线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篆书字体教程字帖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篆书字体教程字帖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