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硬笔书法字体行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硬笔书法字体行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硬笔行书可以借鉴草书笔法吗?
当然不可以,行书是行书,草书是草书,不一回事啊。
在楷行草初创的年代,常常是楷行草混搭,我们看看王羲之的字帖手札就晓得了。楷行草书的发展是随着纸张的普及,几乎是一同产生的,可不是我们以为的先楷后行再草,先站立再行走最后奔跑,不是那回事。
传说中楷书的鼻祖钟繇还曾向行书的鼻祖刘德升求学三载。所以,隶书在纸张普及之后发生的裂变应该是多维度的,同时性的。到了王羲之,那是集楷行草于一身全能书家,但既便如此,除了楷书之外,他们平时的书写也是行草相间的。但是注意是穿插搭配,不是借鉴。
行书与草书是两个结构体系,相间配合可以,不存在借鉴的问题,一借就过去了。
我习字不足两年,时间不长,只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果有借鉴,以此分享一下。愚以为,如果硬笔应用得当,可以写出软笔的效果。关键在于临的帖一定要对,也就是先临楷书,弄懂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的书写特性。再临行书,喜欢一个人的,主攻。临写的过程,也是改正自己不良书写习惯的过程。具体的很难几句话说清楚,要有好的悟性和勤奋!
敬请师长指正。
书法讲究结字、章法、取势、线条、节奏。节奏靠浓淡干湿和字的形状变化来实现。综上,硬笔书法除了线条的浓淡干湿以外,大部分是和毛笔相同的,特别是结字,也就是说行草书的符号性草法,几乎完全一致。
所以,写就完了。
硬笔体可以借鉴毛笔书法体,书写中国汉字,硬笔写到位了,在书法的法度上,其严谨法度达到90%以上,硬笔写的字也可以称之为书法,就毛笔而言,不是人人用毛笔写字就是书法,而是懂书法法的人写的字才叫书法,硬笔也是如此,懂书法的人才能写出靠谱的硬笔书法。硬笔借鉴名碑名帖,写好中国汉字,写好中国书法,是理所当然的,没任何非意的。书法与笔的性能没关系,书法艺术与笔的性能有关系,这个关系还是很密切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硬笔和毛笔的内在本质的关系。
如何把握硬笔草书的笔法、结体和章法?
结合这三幅作品,笔者试谈一下如何把握硬笔草书的笔法、结体、章法。
一、笔法。
硬笔由于笔锋所致,不能写出毛笔丰富的笔法。但硬笔也需要像毛笔书法一样,交待清楚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锋入笔、出锋位置要交待清楚。见图1。重要的是用笔要自然,不能生拉硬扯。就这方面来说,第一幅作品比第二、第三幅要好,第二幅,第三作品,有的笔画起方向,与上一笔或上一字毫无关系,入锋也交待不清。无经典书作的笔法,稍有江湖书法的味道。
把握硬笔的笔法,我们还要从传统经典书法作品中寻找,笔法交待清楚的作品首推孙过庭《书谱》,另有二王的墨迹作品可以借鉴一
二、结体。
三幅作品中,第一幅有二王结体的味道,第三幅有王铎行草书味道。第二幅没有出处。把握硬笔结体,也要参考经典书作。三幅作品,字法上不少问题,建议参看刘东芹博士的《草书字法解析》。见图2。
字的结体和形状由三个方面决定。一是笔画的长度,二是笔画的斜度,三是笔画的弧度。这方面的论述,著名书法家张羽翔老师有专门的论述,大家可以搜索详阅,不作累叙。书者在学习中,只要关注这三个方面,结体又难掌握。另外,字内空间要予以关注。
三、章法。
三幅作品对章法都有较好的表现,轻重对比、枯湿表现都不错。但在大小、欹正、断连、块面方面也有不少冲突的地方。见图3。如第三幅中的第一行与第二行的“依山”、“海流”两个连笔放在一起,过于重复。
其他方面不作评述,翻阅古人佳作便知。
硬笔的缺点是没有毛笔的提按,而提按正是书法笔法的精髓。写草书用的是一分笔,需要悬腕,高执管。而硬笔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没有线条粗细的变化,字的大小受限制。因此所谓的硬笔草书失去了笔法的基础,不能称之为草书。
谢邀答题:
先给你发的作品从左到右打个分。
左边第一幅,98分,
中间一幅,70分,
最右边的那一幅,50分。
这三幅作品可以用好,中,差,三个级别划分。
我想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论述吧。
我打的分数只是个人意见,你们再细致的思考一下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硬笔书法字体行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硬笔书法字体行草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