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牢字颜真卿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牢字颜真卿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想练个性的字,零基础,可以跳过楷体吗?怎么练?
个性的字亦或理解为江湖体,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书法正统的范畴,我认为你找到自己喜欢的字体持续不断的临,肯定会有一定的收获。但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提高则楷书是必须要临的,不然就很难有进步。
简单回复您。
某个当今权威的书法家兼书协领导说,不临贴也能成书法家,他说我就不爱临帖。
历史上也有一位草书巨匠怀素是不写楷书(真书)的。而且从书体发展历史来看,楷书成熟得最晚,在唐初才真正成熟,当然也就比草书晚。
这说明,不练楷书,也能达到较高的书法水平,甚至成为书法***,也是可以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练楷书,直接练草书或其他书体,是成为书法家的好途径。
因为楷书法度森严、结构严谨,适合打基础,楷书练好了,基础就牢,基础牢,其他书体也就更容易驾驭。
而不练楷书,要能在其他书体取得大的成就反而比较难。
当今说不爱临帖的大咖,饱受诟病的地方就是基本功不行,因此草字轻薄、结体不稳、内涵不够、当然也没什么韵味。如果把时间拉长,这位大咖能不能经受住考验,上百年后还被称为书法家,我们表示怀疑。
颜真卿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中这样评价张旭的草书“楷法精详,特为真正”。为什么明明评说草书,却扯到楷书呢?
这恰恰为我们说出了草书的本质和秘密————只有建立在深厚楷书功底上的草书,才是“特为真正”的草书,也就是张旭的草书要高于怀素草书的原因。
我认为写楷书是练字绕不来的重要一环。
练毛笔字就是学习并练习笔画,间架结构和笔法。练楷书可以学习中正的笔画和间架,有了中正的笔画与间架的基础,以后变化与倚侧就会成为有源之水,成竹在胸,左右逢源。
所以练毛笔字最好先从楷书开始。
首先练字之前要把你准备练什么字体先搞清楚,我们日常运用的手写字体(不包括电脑字体印刷体美术字艺术体。。。)其实就只有两种:楷书和行书,如果你是为了工整和应试或者是想学书法,那你要先学楷书以正形,由楷入行练书法,而如果为了实用是不必从楷书开始练起的,有很多人说练了楷书你能结构基础更牢固扎实,那是因为他们书法写字不分,书法楷书的笔法处理跟写字有很多的不同,如果你是为了实用,想写字既有质量又符合现代审美,那你一定绕不过【行书】这种字体,同样行书分为书法和写字两大方向。讲的东西也不同。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有些成年朋友平时上班,下班以后又要忙家务,大学生在校期间课程比较多,练字时间不充足,想把字写得稍微好些,可以直接练行楷吗?
有一点书法常识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学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练好字也是一样,需要时间来打磨。如果是具有了一定的楷书基本功——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运笔的轻重与提按,直接练习行楷书是可以的了。但,如果不具备上面要求的基本功,还是从楷书的基本笔画开始练比较好。
因为在练习行楷书时,对每个笔画的提按、运笔的轻重、转折等基本技法的要求更准确,更熟练。比如如果对下面楷书的笔画和偏旁部首不熟练
就很难写出比较连贯、比较流畅的合体字:
如果楷书的三横之间的距离、长短变化掌控不好,也很难写出下面的字。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先从楷书练起,夯实基础,再练其他书体要容易很多。写好了楷书再写行楷就很容易,反之却不行。这是我对朋友们的肺腑之言。
另外,对于基础不错的习字者,要真想把行楷写好,借鉴一些草书的笔法是很有裨益的。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行楷书的起步教程:
如果学习楷书基本笔画的话,可以关注 @郭伯一书法课堂 ,进入“专栏”,查看一下“楷书基本笔画精讲”,这个专栏对起收笔的要求讲解的很细致,希望对初学者有帮助。
如何正确学习颜体楷书?
任何一种书体都有其最主要的特点,如二王行书的潇洒、米芾的自由灵动、黄庭坚的大刀阔斧,颜体也有其显著特点,那就是“浑厚凝重”!
体会到这个特点之后,通过临摹书帖,则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如再辅以“高手现场指导”则更能快速纠正自己的不妥之处。
楷书,基本笔画的特点相当重要,颜体厚重的特点一定要把基本笔画、简单汉字的基础打牢。
循序渐进,通过不断量的临习积累,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
单字的练习,这个过程也绕不过。
颜体字厚重的笔画,如果写的过程不注意字的结构,很容易变成“臃肿的大胖子”。
所以,颜体字单字的重复揣摩、反复临写,甚至开始的时候“描摹”,都是可以的,同样更是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里,不要经常“换字”,选取了少量特定的字之后,把这几个字大量重复,直到可以脱贴盲写也比较满意之后,再换字临习。
作者你好,我认为初学楷体,学颜体作为启蒙字体最佳。
为什么呢?
其一,是因为掩体颜体结构上的特殊美感。
其二,颜真卿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忠臣,其气节为后人所折服,从颜体入手启蒙,也寄托着爱国情怀。(当初小女子热爱颜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推荐初学楷体,主要临摹颜真卿两个碑帖
1,多宝塔碑
2,颜勤礼碑
光是把这两个碑帖写好,就很棒啦👍,后期在临颜真卿的其他碑帖,比如: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等等。
不断地读帖,临帖,背帖,忘帖…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都说颜体好,可好在哪里呢?
学颜体楷书,当然是要多临颜体碑帖,先学习颜体基本笔法,然后学习颜体结构,学习颜体内在精神。
第一、临摹颜体碑帖。《多宝塔碑》字体和结体方正规矩,严谨浑厚。它最能代表颜真卿的书法特征和真实笔法。所以大家都比较认可这部碑帖。临摹颜体,首先要尊重碑文的原文字体笔画和结构。在练习当中,要对它的点、横、撇、捺、竖、折、钩等基础笔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它的横画写法要特别注意,颜体字的长横在末端都留有一个“顿点”,这与其楷体略有区别。现在市面上最多的是颜真卿的两部作品《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前者是颜真卿早期作品,受欧阳询、褚遂良的影响较多。《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晚期作品。《麻姑仙坛记》不太好学,很容易陷入困境,在描摹点画的外形而忽略内在的用笔,字形难以统一,整体气息呆滞,毫无灵动韵意;很努力临习,去发现越习越写不出原帖的韵味,临摹到创作,下笔无神,作品实在拿不出手;要对基本点画拆解,和反复临摹要点,从而层层递进。
第二、正确把握颜体结构。颜体字偏胖,整个字体显得雍容圆润,但是又有骨骼和血肉,就如一个矮胖墩的健身运动员一样的身板。所以写颜楷字体的时候,在米字格里面的结体要比欧体和[_a***_]难掌握。比如同一个字“福”字,欧楷书写体在米字格里面占据大约60%的格体,那么颜体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占据大约80%的格体,才显得好看。
第三、不要误入“肥”的歧途。其实,学书法,大家都知道,颜体字的笔法多用方笔,竖画粗而横画细,粗细的对比比较强烈。所以字的结体,也就是整个构架显得秀劲丰腴,锋芒外露,体态宽博。于是,不少人就认为,写颜体就要写得肥一些才像。其实不是这样。写颜体字的关键是多用方笔,兼用圆笔,做到方正有度,结构殷实,笔画之间的呼应。学习颜体字的人大都是喜欢他气势磅礴的书法风格,还有那豪放不羁的笔锋和方正圆润的笔法。 总之,学哪一种字体关键还是审美观和兴趣的问题。
如何正确学习颜体楷书?
任何一种书体都有其最主要的特点,如二王行书的潇洒、米芾的自由灵动、黄庭坚的大刀阔斧,颜体也有其显著特点,那就是“浑厚凝重”!
体会到这个特点之后,通过临摹书帖,则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如再辅以“高手现场指导”则更能快速纠正自己的不妥之处。
基本笔画
楷书,基本笔画的特点相当重要,颜体厚重的特点一定要把基本笔画、简单汉字的基础打牢。
循序渐进,通过不断量的临习积累,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
基本结构框架
单字的练习,这个过程也绕不过。
颜体字厚重的笔画,如果写的过程不注意字的结构,很容易变成“臃肿的大胖子”。
所以,颜体字单字的重复揣摩、反复临写,甚至开始的时候“描摹”,都是可以的,同样更是重要的。
学颜体楷书,当然是要多临颜体碑帖,先学习颜体基本笔法,然后学习颜体结构,学习颜体内在精神。
第一、临摹颜体碑帖。《多宝塔碑》字体和结体方正规矩,严谨浑厚。它最能代表颜真卿的书法特征和真实笔法。所以大家都比较认可这部碑帖。临摹颜体,首先要尊重碑文的原文字体笔画和结构。在练习当中,要对它的点、横、撇、捺、竖、折、钩等基础笔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它的横画写法要特别注意,颜体字的长横在末端都留有一个“顿点”,这与其楷体略有区别。现在市面上最多的是颜真卿的两部作品《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前者是颜真卿早期作品,受欧阳询、褚遂良的影响较多。《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晚期作品。《麻姑仙坛记》不太好学,很容易陷入困境,在描摹点画的外形而忽略内在的用笔,字形难以统一,整体气息呆滞,毫无灵动韵意;很努力临习,去发现越习越写不出原帖的韵味,临摹到创作,下笔无神,作品实在拿不出手;要对基本点画拆解,和反复临摹要点,从而层层递进。
第二、正确把握颜体结构。颜体字偏胖,整个字体显得雍容圆润,但是又有骨骼和血肉,就如一个矮胖墩的健身运动员一样的身板。所以写颜楷字体的时候,在米字格里面的结体要比欧体和柳体难掌握。比如同一个字“福”字,欧楷书写体在米字格里面占据大约60%的格体,那么颜体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占据大约80%的格体,才显得好看。
第三、不要误入“肥”的歧途。其实,学书法,大家都知道,颜体字的笔法多用方笔,竖画粗而横画细,粗细的对比比较强烈。所以字的结体,也就是整个构架显得秀劲丰腴,锋芒外露,体态宽博。于是,不少人就认为,写颜体就要写得肥一些才像。其实不是这样。写颜体字的关键是多用方笔,兼用圆笔,做到方正有度,结构殷实,笔画之间的呼应。学习颜体字的人大都是喜欢他气势磅礴的书法风格,还有那豪放不羁的笔锋和方正圆润的笔法。 总之,学哪一种字体关键还是审美观和兴趣的问题。
作者你好,我认为初学楷体,学颜体作为启蒙字体最佳。
为什么呢?
其一,是因为掩体颜体结构上的特殊美感。
其二,颜真卿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忠臣,其气节为后人所折服,从颜体入手启蒙,也寄托着爱国情怀。(当初小女子热爱颜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推荐初学楷体,主要临摹颜真卿两个碑帖
1,多宝塔碑
2,颜勤礼碑
光是把这两个碑帖写好,就很棒啦👍,后期在临颜真卿的其他碑帖,比如: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等等。
不断地读帖,临帖,背帖,忘帖…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都说颜体好,可好在哪里呢?
软笔书法入门,要如何挑选字帖?
学习软笔书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临摹,临摹肯定要选择合适的字帖,这里有几种挑选字帖的方法可供大家参考一下。
①楷书,首推颜真卿的《多宝塔》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唐朝书法法度森严,结构严谨,尤其是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的楷书,历来一直备受推崇,但是建议大家入门最好不要选择柳公权和赵孟頫的楷书,柳公权的柳体是法度森严的最高体现,集结了唐朝前期和魏晋众多书家的特点,自成一派,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赵孟頫的楷书灵活多变,有行楷的意味,初学不提倡。
多宝塔
②隶书,首推汉代《曹全碑》,《曹全碑》中的“蚕头燕尾”灵动秀美且最有特点,“蚕头燕尾”是隶书中最重要的笔画,学习《曹全碑》可以更好的掌握隶书中最有特点的笔画。而且《曹全碑》字形相较其他字体还是比较端正的,也更容易着手。
曹全碑***大图
③篆书可以学习吴让之的,篆书字体繁杂难辨,初期的学习主要就是为了练习线条。
④行草书比较难写,肯定是到了后期学习中才会接触到。
书法的初学者都是很纠结用什么笔、用什么墨、写什么书体、什么书体写谁的字帖、某人的字帖要选哪一本等等。非常推荐启功老先生写的一本书《启功给你讲书法》,其实你拿什么笔舒服就用什么笔,喜欢什么书体就写什么书体,喜欢那本字帖就学哪本字帖。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是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顺序,给您两个方向第一是最好不要学当代人的书法,最好从传统入手,遵循古法,因为今人的书法也是从古人来的;第二是最好不要从小篆和草书入手,因为小篆笔法比较单一,草书笔法比较复杂,不太利于刚刚开始学习书法的人
可以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曹全碑和颜真卿是推荐的,楷书当中九成宫其实难度是很大的,不建议零基础的入手。同时也忌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软笔的手感笔感基础一定要打牢,别当楷书不是书法
关于学习书法入门要怎样挑选字帖,这没有一定的规定。因人而异,还有你学习的目的。
如果只想把字学得规范点,漂亮些,挑选一本现代人写的普及书法的字帖也可以学习。那种字帖很多,不一一举例了。
关键是你自己喜欢什么样风格的字,有兴趣有爱好才有学习动力。
书法风格不外乎雄健的,高古的,遒丽的,儒雅的,恣肆的等等。
如果想深入学习中国传统书法,并有所收获,那一定要学习传统经典。不知道源头,不知道书法演变历史,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注定没有生命力。
况且书法在魏晋时期已经成熟,形成审美体系,到唐宋达到巅峰。以后的所有人都无法超越古人的艺术成就,只能在继承和学习上探索。
所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可以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古帖经典。不管哪种书体都可以入门,没有谁规定非要先学楷书或篆书。
经典法帖有很多,比如魏碑楷书类的可以选择《锺繇宣示表》,《始平公造像碑》、《张玄墓碑》、《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等等。
隶书有《乙瑛碑》、《张迁碑》、《西狭颂》等。
软笔书法可以从正书(楷书、隶书、篆书)入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选择哪种字体学习,楷书可以选择唐楷(比如颜真卿楷书,赵孟頫楷书)或者魏碑(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隶书可以选择汉代隶书(比如:礼器碑、史晨碑、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篆书选择李斯(比如:峄山碑)或者李阳冰(三坟记)均可,初学尽量选择字迹清晰,结构平正的字学习,待掌握其书法结构特点和用笔技法,再求意趣。学习时候尽量注意字结构的疏密,大小,长短,奇正等对比关系。
古代书法家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写得非常漂亮了,为什么还要临摹隶书篆书等各种书法?
大家好,题主好。我是其人。
我直接说临摹篆隶书的重要***:通过篆书能知晓中华文字的演变由来!楷书则是隶书演变而来!
咱们中国汉字文化的演变,从画点符号、象形文字,到篆隶楷行草,也体现了文字字体的传承和延伸。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书法也是如此。
古代的书法家,大多都是各种字体精通,会从各种字体一一临摹学习: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通过这一系列过程慢慢练习积累,长期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在某个字体上得以发挥到淋漓尽致。
比如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文明天下,但我们也知道,王羲之的楷书也非常了得。有资料记载,王羲之早年曾经花了很长时间练习汉魏隶书。
首先来说,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古代书法家并非每个人都去学隶书和篆书的,即使是比较常用的草书也不是每个人都精通的。但是源于科举制度的需要,楷书是每个书家必须要下的功课,而行书作为日常最常用的书体,也是书家比较擅长的一种书体。
唐代是楷书比较完善的时期,所以从唐代开始算起来,到清代,真正的楷隶行草篆,五体皆能的书法家并不多。唐代中期因为唐玄宗喜欢隶书,当时引起过短暂的隶书热潮,但也仅仅是少数人。因为,没什么条件的人想学隶书都找不到字帖。
都说颜真卿的书法有篆籀笔意,但我们并没有看见过颜真卿临摹过的隶书或者篆书,颜真卿的篆籀笔意应该是家学,因为他们颜氏家族一直都是大家族,祖上应该留下过这方面的资料,早期的时候应该是学过。
柳公权的书法应该就没什么隶书和篆书的笔意了,当时还有一些书家,例如张旭、怀素、李邕、陆柬之这些,都应该没学过什么隶书和篆书。
到了宋代,宋代讲究尚意的书风,最经典的书体就是行书或者行草书,宋四家中几乎都是以行书为代表书体,只有黄庭坚在草书上还有所成就,苏轼就曾经公开说自己写不好草书。而楷书在整个宋代都没有一个大家出来,篆书和隶书更别说了,仅有的几个人写的还可以,但也不是很有名气。
到了元代,出了一个顶级的人物赵孟頫,这是真的一个大家和全家,楷隶行草篆五体皆能。到了明代的时候出了一个文征明也是属于五体皆能的人物。但是最能代表他们个人风格的还是楷书和行草书。
古代的书法家,基本上都是文人,他们有些人就很喜欢研究文化,例如金石学、文字学等等,北宋的欧阳修虽然在书法造诣上比不了“宋四家”,但是他还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编撰了《集古录》,这个过程中就曾经收集、拓刻了很多古代的法帖、碑刻、金石等等,他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文字和历史的,并非完全是为了书法的需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现代人更是不如古人那么纯粹,因此学习书法的时候,与其想五体皆能,不如先精通一两样,多了,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体,先把它学精了,再去学别的。
王羲之曾不止一次告诫其子王献之,让他一定要学习篆书,因为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而且还让他保密,不要告诉别人,“勿播于外,缄之秘之。学篆籀,工省而易成。”
中国的书法包括5种书体,楷书、草书、篆书、隶书、行书,这5种书体在笔法上都是相通的,每一种书体所展现的笔法的特色不一样,篆书、隶书主要在于中锋用笔,楷书展现的是结构,行草书则展现了中锋和侧锋的结合,想要练好书法,必须5种书体都要学习。
1、篆隶为诸体之本
清代楷书理论《书***传》说道: “古人以书名者,必通篆籒,篆籒所以为诸体之本”。书法的5种书体都是在篆书等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友由隶书演变为草书、行书和楷书,学习篆书和隶书,能够从根本上学习书法的最基本的笔法,求本溯源,对于其它书体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书法的基础还是汉字,学习书法必须要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而学习篆书和隶书,则能够让学习者了解汉子的演变,从一个更高的维度上理解汉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汉字艺术化。
有了这个学习基础,则可以避免把书法纯艺术化、线条化、泼墨化,甚至脱离了汉字去搞书法。
2、篆隶为书法的笔法之基
王羲之曾不止一次告诫其子王献之,让他一定要学习篆书,因为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而且还让他保密,不要告诉别人,“勿播于外,缄之秘之。学篆籀,工省而易成。”
唐太宗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他曾在他的《晋书》中夸赞王羲之:“祥察古今,精研篆素,尽善尽美惟王逸少乎!”,说他在详察古今,精研篆素的基础上做到了尽善尽美,可见学习篆书的重要性。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之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也告诫自己的***,想要学好草书,要先练上20年隶书。
林散之草书局部
总其原因,就是因为篆书和隶书能否训练书法的基础笔法,基础打不牢大厦也会倒,历代书法家都非常重视书法的篆隶基础,我的老师也经常说,行草书写久了,没有篆书和隶书的支撑,容易轻浮。
篆书和隶书的基础,其实就是中锋用笔,这是书法笔法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笔法。
所以,无论你行草写的再漂亮,篆书和隶书也是一定要练习的,这是内功,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习书法也一样,要修炼内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牢字颜真卿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牢字颜真卿字体楷书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