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比的草书字体字帖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比的草书字体字帖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两张草书哪张更佳?
这个草书就是典型的没有书法基本功底,可能书法入门是直接从行书或草书着手,写草只得其形,不得其神,远观是草书,细看是杂草众生,满纸荒芜。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心,赵孟頫一语中的,道出了学书练笔的重要性,没有笔力的点画,像不醇的酒,不酽的茶,跑调的歌,观之索然无味。
两幅草书作品,很像出自一人之手,一幅白字黑底,作过图像处,笔迹难以理清,而另一幅黑字白底,原汁原味,很容易追踪书者墨迹,笔力飘摇,多用侧锋,油滑轻浮,墨不入纸,都是少临楷书之过。
结构上,草书强调气势连绵,环曲婉转,奇伟狂放的态势,并无固定条条框框。自如挥洒,张扬个性,寓情于理,只要在情理之中,都无不可,这两张草书作品,穿插,取势,结构都符合草书标准,血脉贯通,行气流畅,章法布局生动有意趣,也是患得患失,建议在笔画上多下些功夫,如笔力充实,一定会有彻头彻尾的变化,则两全其美。
两幅书法,个人觉得黑底白字略胜一筹,处理后笔法的缺陷自然不明显,更上眼一些。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不妥之处,请见谅,下附临书,请斧正。谢谢!
两幅风格很相似,水平也差不多感觉。第二幅图片如果没做处理,就能看更清楚了。
本人偏向第一幅,章法不错,大小避让有序自然。另外用笔显得比第二幅更有风骨,第二幅线条偏软!
行书和草书真的比楷书简单吗?
行书、草书、楷书,那个简单?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宜。书法是一种艺术,体现出的是笔者的功夫、作风、气质、修养等等。那么要选择一样自己认为简单的,可以从这三种书法体的特点,来分析那个更适合自己的性格。
楷书的特点:
字形较为正方,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观其持点,仍残留着隶笔之韵。
东晋之后,书法分南北两派。北派书体,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到了唐代,因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南派书法得到了发扬光大,所以,成为了楷书的主流。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对楷书多有创新,形成了“楷书四大家”。
到了清朝,楷书书风渐趋死板,于是书法家又从北派中寻找灵感,因而大力推祟魏碑体楷书,直接促成了清朝碑学的兴起。
草书的特点: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章草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有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有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代表作有张旭的《肚痛》,怀素的《自叙帖》等。
行书的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像楷书那样端正。其特点是: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行书、草书、楷书,那个简单?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宜。书法是一种艺术,体现出的是笔者的功夫、作风、气质、修养等等。那么要选择一样自己认为简单的,可以从这三种书法体的特点,来分析那个更适合自己的性格。
行书和草书并不比楷书简单!行书相传起源于汉代,它没有楷书的工整秀丽,它却是人们生活中所运用的楷书快写!它没有草书的 跌宕起伏,却有自己的奔放流畅;行书又分行楷和行草,是方便应用的常用字体!
草书虽然书写流利却不易辨认,所以只有懂草书的人才能欣赏。草书展现给大家的是形态美,内在美!草书随势而行,轻重缓急的变化,飘逸潇洒的神韵!令人们惊叹不已!好的草书如翩翩的舞蹈,似奔涌的激流;线条自然到气息相连整篇贯通……草书的笔法要充满力道,书写的章法、布局、功力必须到位,才能给欣赏者呈现出赏心悦目的美。书者在书法艺术上创作要接近欣赏者的审美,就是所谓的接地气。一幅真正成功的草书作品,需要作者屏息凝神,用心、用情感的创作;哪种字体写好都不简单!练好每一种书法字体都是需要长时间的读帖,临帖,用心去领会古人书法的精髓。持之以恒地坚持!想写一手好字的朋友们一起加油吧!
我认为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但楷书是行草书的必经之路。古人言之,楷如行、行似楷,草似行。但草书最难,行书初之,楷书隶书篆书相对容易,学起来进步快,楷书进步慢,总之学起来都得要慢长的功夫,没有远大的梦想是学不成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比的草书字体字帖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比的草书字体字帖推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