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有标准字体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有标准字体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体是写行书的最好基础?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汉字的标准字体?
汉字中最主要的五种字体分别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根基,汉字的形成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转变过程,人们根据由繁到简的过程又演变为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令宰相李斯推行“书同文”政策,来统一全国文字,李斯废除了其它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把秦国使用的大篆籀文进行简化,并结合明间文字的简体,俗体加以整合规范,形成了统一的文字书写格式—小篆体。
2、隶书:隶书始于秦朝,在汉魏时期较为成熟并广泛通用,他被称作“隶书”“古书”。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小篆字体书写比较繁琐,人们把小篆匀圆的线条改为平竖方正的笔画,以此来提高书写速度,便于推广。
3、草书:草书起源于汉朝,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是隶书的一种演变,书写时结构简省而不失梗概,减少了隶书的中规中矩,起笔奔放,笔画连绵。唐朝以后,草书逐渐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尤其是狂草的出现,使草书本身的传递信息作用大幅减退,更多地被人们以艺术品眼光来看待。
4、楷书:也称正楷,真书。从隶书演变而来,字体更加简化,字形由扁体改为方体。《辞海》中的解释是:字形方正,笔画平直工整,是在汉末八分书(见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新书体。这种书体在三国时以通行全国,世传魏初钟繇为真书之祖。隋唐以后真书在书法风格上有了新的发展,代表作如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的真书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真书一直作为正体字沿用至今。
5、行书:行书是结合楷书的字体方正,草书的洒脱大气两大优点而成。在书写时,弥补了草书的难以辨认和楷书的速度
王羲之的《兰亭序》艺术成就非常高,从实用来看可以说是最标准的行书吗?
谢谢好友邀请!
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当属神品,流传千古,无人超越之!可以这样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应称之为“标准行书”。
王羲之作《兰亭序》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无刻意做作之嫌,笔法精湛,结体符合行书的书写法则,用墨洒脱自如,章法处理微妙而恰到好处。这样的书法作品,怎么高评都不为过。
关于题主在描述中说到的“如果再工整一点,再草率一点会影响实际使用,是否有道理”之说法,我的观点是:做为行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已把它发挥到极致,无须在“添油加醋”啦!如果再工整一点,再草率一点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行书了。
记住:行书就是行书。因为行书的称谓既不带“楷”,也不带“草”。
以上为就是我的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之!再次感谢好友千千千里马之邀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有标准字体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有标准字体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