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如何练笔锋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如何练笔锋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性笔怎么写出笔锋?
书法爱好者,一直在练习中性笔正楷,下图是我练字的视频截图,不太清楚,见谅!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好的垫板,某宝60多一张,这个必须有,垫板的软度能很好的体现笔锋,不要听信那些说鼠标垫也行的,绝对不一样!你就是买个300多的鼠标垫也不行!
控笔是最重要的,先不要用1.0的中性笔,用0.7的找各种笔画的出锋用力点,推荐看赵贺新老师的***,我认为目前最好的中性笔楷书***!我就是在他的教学群里,各种笔画反复写,熟练掌握后可以换1.0的中性笔了,因为有了控笔基础后1.0能有更好表现力。
最最关键的,就是勤加练习,每天一小时以上,一个月后,你会发现,不止字提高了,心也静下来了!
下面是赵老师的作品,你可以多找点***教程!
又遇到问中性笔怎么写出尖的问题,不知道题主是什么笔画写不出尖。
中性笔出尖其实很简单,关键在速度,我们写硬笔字速度快了才能出尖。我头条里有很多中性笔和钢笔的节奏演示***,你可以去看一下。
那怎么才能让我们的硬笔速度加快呢?其实也很简单,写字的时候用笔轻一点就可以了,按的重了阻力就大,是不可能写快的。
特别是中性笔,中性笔要是按的重,写出来的线条很生硬,很难看。按笔轻一点反倒是能写出流畅自然的笔画。你看所有中性笔用的好的人,按笔都不是很重,重了笔走不快,自然就很难出尖。
附几张我中性笔练字草稿,我用的是最普通的0.5的中性笔。
运笔力量变化越丰富,笔画线条的表现力越丰富。我们讲一个人字写的拧巴不舒展,结构没写开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力量太拧巴不舒展。硬笔的出锋,主要就是在于力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力量变化幅度大、书写速度节奏好,不管多粗的笔,都可以写出流利的笔锋来。
首先是力量。0.5和0.7的笔尖比较纤细,如果不垫塑胶板或报纸的话,肥瘦变化是基本体现不出来的。要出锋,必须要合理控制细微之力,关注于毫末的变化。硬笔的出锋主要是挑锋和抛锋,其力量的要领:①稳固。从起笔到出锋之前,力量始终要稳,稍稍紧张不要过于随意;②果决。运笔到挑(抛)锋的时候,要果断加大推抛之力,同时将笔尖回收上抬,离于纸面。③舒展。出锋的力量一定要带节奏,而且过程要流畅舒展,决不脱泥带水。
其次是速度。0.5或0.7的中性笔写笔锋,在作抛挑动作之前,常会有一个明显的变速环节,以放缓蓄势、甚至会短暂停止,这都是为突然加速作准备。抛锋与挑锋速度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勾”“提”等笔画的挑锋速度更快,而长撇长捺笔抛锋的速度会慢一些。书写中的速度是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它甚至可以改变作品的整体气韵,使作品发生艺术的质变。有句俗语叫“慢工出细活”,用在书法上,则是不太合适的,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慢相宜才有好作品。
我们常讲的书法“节奏感”,就是力量与速度的综合体。力量的变化与速度的变化,融合而成节奏感。要随心所欲的出锋,不仅在于笔的节奏,更在于个人对笔法字法的了然于胸,很多问题说到底,还是在于书法的理论与实践的学养积淀。
抱庸浅谈。
有时听一些不太懂书法的人夸人家:你写的字有笔锋,你写的字有劲,云云。
“中性笔怎么写出笔锋”,对这个问题我有蒙,是问中性笔如何像毛笔一样出锋吗?
如果是这样,那我要说,中性笔笔头小,坚硬而弹性小,不能追求毛笔那样粗细变化大、浓湿枯湿对比强烈的线条,而应表现自己匀称、劲挺的特点。
所以,中性笔并不如毛笔那样强调笔法,而应在结构上下功夫。所谓的出锋属笔法的范畴,中性笔并不用像毛笔,过于注重起、行、收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我当年练字的时候还是用钢笔,因为那个年代书写工具太单一,在八九十年代钢笔应该是最好的书写工具了!
练字的方法就是照字帖临习,每天坚持练半小时。时间久了字也有了进步。当然早期练硬笔字的字帖不多。庞中华、田英章、卢中南、吴玉生、闫锐敏等出版的字帖。后来临些古帖,如《灵飞经》、《离骚经》、《道德经》、《黄庭经》等小楷字帖。
中性笔大约二OOO年以后在市面出现,我发现后就开始用了,当时的中性笔没现在的好使。我认为写出笔锋并不难,主要是执笔正确,控制好下笔的轻重缓急,只要经常练习就可以写一手好字!
(以下是中性笔习作。)见笑了!
书法的调锋具体该怎么调?
大家好,我是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从业十年,现在教授26个教学班,三百余名学生在学。现在我来谈谈毛笔书法中怎样调峰的问题。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峰,峰就是笔尖,常说的书写时藏锋、露峰、中锋、侧峰就是指的对笔尖的控制。按照我的理解,用笔的过程就是控制好笔尖的功夫。
那么如何调峰呢?分为这么几种:
1、提笔调峰。也就是说切下笔峰后把笔稍微提起,笔尖即将离开纸面时笔尖会由按下散开的笔头聚拢起来,可以很好的调成中锋。例如:在写横的时候为了让起笔方形,侧峰切下,然后稍微提笔,捻管转笔成中锋(也就是让笔尖位于笔画中间行走),这就是由侧峰调成中锋的过程,也是调峰的一种。
2、行笔转折调峰。在行笔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转折,或者钩画等,如果一直中锋转折是不可能的,也不会出形。例如:折画,当横写完要折的时候要顺势提峰,但是不能厉害纸面,提峰后笔尖聚拢,然后再切方,再调成中锋写折,这也是一种调峰的方法,这样的调峰可以更好的出形。
3、结尾调峰。比如捺画,中锋到最后稍微提峰然后调整笔峰为微侧峰,然后顺势出峰收笔,在行书中还可以顺势呼应下一个字的一笔。
在毛笔书法中,说笔法的时候毛笔有“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的说法,一般写字用笔峰不要超过整个笔头的一半,我个人认为笔头的三分之一最好用,也就是说在书写时调峰的范围在笔头的三分之一内熟练微妙转换很重要,是写好字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书的必修课。
以上是个人教学经验总结,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书法调锋注意如下几个观点:
1.调峰就是通过调整笔锋来写出形状各异的,刚劲有力的笔画。
凡是达不到如上两个目标的,都不是好的调锋方法!
2.中锋就是在笔画中段使用的笔法,侧锋就是在笔画起笔和转折处使用的笔法。
3.中锋讲究万毫齐力,笔毛是刷子状。而侧锋注重拐弯时的灵活度。
4.笔法的真相就是不断在中锋与侧锋之间进行交互。交互的方式就是绞转笔法!
佳顺书法网络学院才主哥哥每日分享书法干货,感谢你的关注!
书法中的调锋就是调整笔锋的意思,即调整笔锋的运动状态或运动方向。比如侧锋起笔中锋运笔做横画,这里面就有一个调锋过程。即笔锋偏向上侧调整为锋尖处于笔画的中间,然后向右运行,这就变为中锋运笔了。还有些调锋是改变笔锋的运行方向。比如转锋,不论圆转或折转都有调整笔锋改变方向的过程。
调锋,是指行笔过程中,设法变换笔锋状态的一种技术处理方法。常与理毫兼施并用。
调锋的前提条件是,当笔锋行至某处时,笔锋姿态出现意外情形,或者说,在驶转中想要改变它的行进方向、角度、距离等,如果不***取提笔换锋、转变笔法的作法,可能要影响到下一个动作顺利完成了,这时候就需要对笔锋状况进行调整。
调锋的办法,主要依靠指法驱动笔杆控制笔锋尖部着力点,使笔腹折弯处形成蹲式或跪式,借以转变笔锋与纸的接触面,达到塑形目的。
调锋动作在篆书、隶书、草书当中用的比较多。在楷书当中用的很少,尤其是唐楷,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调锋。比如欧楷、颜楷,正规的写法都是用侧锋法完成的,如果非得要用中锋法去写,肯定要不停的调锋,并且加一些其他动作,否则,写不出来应有的形状,实际上,这不是正常的调锋,而是描画! 是违背原作精神实质误用笔法的行为。
其实,只要是懂得中锋法、侧锋法与形状、质感和神***的密切联系,妥当运用,自然而然的就能写出理想的效果,调锋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不是必需的常规笔法,仅仅是特殊技术处理办法而已。就像驾车在路上行驶一样的,一切照标志线、路牌和信号灯执行,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没必要在心里总想着急刹车。
以上是我的看法。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信息,会有您预想不到的惊喜。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如何练笔锋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如何练笔锋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