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基础训练教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基础训练教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语文教学真的很简单吗?
语文教学简单与否取决教师的态度。教师的语文课堂要达到那种层次。一种就是传授知识,一种是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达到教育的程度。但是传授知识就有不同的境界。教学这一活动是一个人多种能力、专业知识及自身语文素养的体现,如,教案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学科专业知识等,也许这些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快速弥补,而语文素养确实无法弥补的,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去听不同老师的语文公开课,就会发现老师的语言丰富程度有所不同,甚至会导致评价学生的回答显得词语匮乏。
我觉得语文教学不是一件简单事,可能有的人觉得简单。我想对认为简单的人说,我们对待任何一件事还是应该报有敬畏之心,一旦我们觉得简单,可能在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上就会马虎。
语文教学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真的困难。这主要取决于你抱着怎样的心态来教语文,奔着考试去的自然简单些,把语文课上成试题练习课。奔着语文核心素养去的自然就复杂困难了,只是核心素养有哪些就能让你惶恐不安,再要说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行动路径恐怕就让你一片茫然了。
要我说,语文教学真的很难。单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就让语文界争论不休,很难形成共识。更不要说在一线受困于考试指挥棒的普通教师,选择的时间空间有限,很难找到准确的教学内容,这一点应该得到原谅。语文教学的方法论也是一个深刻的话题,我们至少现在还没有系统思考和确立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不得不说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出现什么人都能来教语文,都能来对语文评头论足也就不足为奇了。连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些基本问题都一头雾水,语文教学还简单吗?
有句话说“出力不讨好”,这句话形容语文老师感觉挺合适的。语文教学本来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品味和感悟,来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有意思也有趣味。可是在当今课标要求和考试制度下,要想教好、教出成绩,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备课难
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课内的学习,还要及时向课外联系和拓展,对于文本的学习,知识点特别多,先要搞清楚哪个章节哪篇课文哪节课要讲解哪些内容?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老师备课时必须做好筛选,在短短45分钟内,才能对知识讲解有的放矢。另外还要与生活相联系,进行“全世大搜索”,找准话题相似点。因此无论课内学习还是课外拓展,教什么对语文老师无疑是一大挑战!
2、上课难
若老师想把一篇文章内容、知识吃透,只要用心钻研不成问题。但对于如何把这些内容、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不容易了。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学会理解语句含义及作者的写作用意。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这就向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合作探究,才能使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教是语文老师最煞费脑筋的事情。
3、复习难
每到期中或期末,语文老师最犯愁,不像其他科目多背背、多做题就行了。从哪里入手呢?记叙文有记叙要素、记叙顺序、记叙线索等知识点;说明文有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散文有……;***有………;诗歌有……。这些知识点都要掌握,也许你会说让学生背会不就成了。若是这样你就太小看语文了。背得滚瓜烂熟不等于理解,不理解做阅读题就会卡壳。因此语文复习就像水中捞月、海中捞针,看得见、摸不着。怎么复习还是要大费周折的。
马明是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凭啥拿下85年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
惊龙轩作为一个资深硬笔书法爱好者,一直觉得1985年的那一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算得上是硬笔书坛里程碑式的存在。从这一届比赛中脱颖而出的硬笔书法高手,基本就是中国硬笔书坛最有影响力的那帮人。
这一届比赛分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一共有10个人获得特等奖(其中青年组6人,中老年组4人)。我们看看青年组获得特等奖那几个人:任平、张秀、仇寅、顾仲安、葛全胜和张杰,哪一个不是此后几十年硬笔书坛的大咖?再看中老年组拿下特等奖的几个人:曹宝麟、刘惠浦、赵彦良和马明。这些人的书法成就已经不局限于硬笔书坛了,就是在传统的毛笔书法领域也有一席之地。当然,唯一让我们感到意外的人就是马明——一个来自江苏的数学老师。
马明可不是一位普通的数学老师,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位成绩卓著的数学家、教育家。马先生是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中学特级教师,他的学生有的获得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有很多考入了名牌大学或已出国进修。就算到了中国科技大学这样强手如林的学校中,马明的学生数理成绩也大多是名列前茅。
偏偏就是这样一位理工男,居然漫不经心就拿走了硬笔书坛至今为止最有分量的一个大奖,着实令人惊叹。
印象中马明先生好像也就参加了那么两次硬笔书法比赛,除了这次让他名声大噪的特等奖,紧接着又荣获全国银牛书法大赛硬笔书法一等奖。据了解,就连这两次参赛也非马明先生本人刻意要参加,竟然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参加的比赛。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事实上,书法从来就不是马明的人生追求,确切的说,写字只是他工作的一种调剂罢了。马明先生的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数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上。硬笔书法对马明来说,充其量只能占据他全部生命的一个“零头”。但就是这样一个“零头”,居然让马明成为了硬笔书坛数得着的高手。熟识马明先生或者欣赏过他的硬笔书法作品的朋友都知道,他是擅长写硬笔草书的,能够凭草书拿下硬笔书法最高奖的书家屈指可数,马明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翘楚。
尽管马明成为硬笔书法名家纯属偶然,但他的硬笔书法实力却是真真实实的。有种说法叫“十年成画家,三十年成书法家”,可想要在书法领域取得一定成就是多么不易。尽管关于马明学书历程的文章并不多见,却也有资料简单介绍过他自幼深受邻人老书法家周梦蝶影响,喜爱习字。尤为特别的是,马明先生1969就有意识地年始转习硬笔,这一点应该是走在了同时期大多数书法家的前面。经过十多年来孜孜追求,以及后来长期的思索、吸收、试验和创造,马明的书法水准才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如今硬笔书法的辉煌不再,当年的那些硬笔书法名家大多不为年轻人所知了,马明先生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你还是一位硬笔书法爱好者,或者对中国的硬笔书法发展过程感兴趣,那么马明先生的硬笔书法作品还是不容忽视的。
唯一遗憾的是,当年另一位硬笔书法名家王惠松先生写过一篇介绍马明硬笔书法的文章,题为《硬坛老将马明先生》,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找找看,应该能对马明先生的书法历程有更多的了解,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东西值得借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基础训练教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基础训练教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