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胆巴碑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胆巴碑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门记》和《胆巴帖》真的有很大不同吗?赵孟頫是不是也学习过魏碑?
三门记是赵孟頫40岁左右的作品,点画规矩,结体方正,用笔清晰,笔锋凌利,没有习气,适合初学,体会笔法。胆巴碑是赵晚年作品,结体与中年明显不同,结字偏长,更要紧结实,行笔速度快,笔锋多藏,赵体风貌俱足,不适合初学。
《胆巴碑》和《三门记》有很大的不同,是不是赵孟頫也学习过魏碑?
《胆巴碑》和《三门记》的确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是,这个不同,是打引号的。
《胆巴碑》是赵孟頫六十三岁时的作品。正值赵孟頫书艺的颠峰时期。其用笔折转顿挫,如良匠理材,不露斧斤之迹。笔到法随,妍丽丰润。《三门记》则是赵孟頫四十九岁书写的,正值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在用笔上刚健劲利,与巛胆巴碑》的圆润相比,显得威猛有余而遒丽不足。
这是非常符合一个人的书法成长过程的。写《三门记》时与《胆巴碑》的间隔达十四年之之,如果一样才是怪事。没有任何一个人在相距十多年的时间里写的字是相同的。这个第一问。
赵孟頫有没有学习过魏碑?我向你保证,赵孟頫没有学过魏碑。魏碑是在晚清的时候才有人开始学习的。在以前的朝代,没有人会学习魏碑。即便是在当时,除了北方鲜卑族统治的地区,南方的宋、齐、梁、陈,继承的是东晋王羲之一脉的书法体系。而隋唐书法,则是把南方的帖学视为正脉。
在现在看南北朝,是两个分裂的统治集团相对峙。在当时南方集团可不是这么看。他们是被北方统治者侵占了自己的地盘,不得已而退守南方。为什么历代法帖之中见不到魏碑?因为魏碑不属于正脉。魏碑,是被同化了的产物。是鲜卑族,匈奴,羯,羌,氐等民族汉化的见证。只有他们学习汉文化,没有汉文化向不发达民族文化学习的道理。魏碑自然没有人学习。
大家好,我是翰墨今香。《三门记》和《胆巴碑》是赵孟頫碑版大楷的代表作,但作品完成的时间,中间相隔多年。在这期间赵孟頫书法一直还在进步,因此两者之间的风格真的相差还是蛮多的。而且肯定地说,赵孟頫没有学过魏碑,二者表现出来的一些用笔的方折跟魏碑没什么关系的。
《三门记》
《三门记》完成于大德七年(1303)年,这个时期正好是赵氏楷书风格的逐渐形成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面貌。这个时期有一个人对赵孟頫的影响很大,此人就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李邕,特别是李邕的《岳麓寺碑》。
李邕的书法是二王一脉书法,他在学习二王书法的基础上,有融入了一些北碑的书法特点,抛弃了北碑书法中的用笔呆板,而留下了其厚重的一面。
因此赵孟頫因为学李邕的《岳麓寺碑》而兼具了一些魏碑的影子,这可能是后人怀疑赵孟頫曾学习魏碑的缘故吧。
李邕《岳麓寺碑》
对比《三门记》与《岳麓寺碑》就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董其昌跋曰:
《三门记》虽然是碑版楷书,然楷书中寓行书,赵孟頫去除了李邕书法中攲侧劲利而变得更加浑厚方正、端庄典雅,《三门记》气势雄伟而不失灵便。明代的艺术鉴赏家李日华曾说:
这个评价还是相当高的。
所以,我们说从《三门记》开始,赵孟頫的大楷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后世我们说的“赵体”楷书。
学了两年欧体楷书,再换赵孟頫的《胆巴碑》学习可以吗?有何建议?
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是没问题的,这是我个人的表态!
你能把书法当***好,我就很开心了,象咱们这样喜欢书法文化的人已经不多了,能按照字帖学习的人更少了。
给你先点个赞,这是作为一个陌生人对你的鼓励,希望你以后认真学习书法,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负我妄!
学了两年欧体楷书,再换赵孟頫《胆巴碑》学习是可以的,无论是相同风格和不同风格,都可学,了解相承关系,了解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析风格差异因素,对掌握形成风格的技法语言会有帮助。
赵孟頫曾学"二王″,钟繇,晚年学李邕,《胆巴碑》有李北海雄健深沉之气,又有二王风度韵味。遒劲而妍丽,顾盼有神,险峭爽朗。
《胆巴碑》基本笔画特征:
一,长横头方尾圆。
二,悬针竖头略方,尾如针尖。
三,短撇头呈三角,尾部尖。
四,头方尾尖,中段弯曲。
五,直撇头方、中段直、尾尖。
六,弯头撇头弯中段直尾弯。
七,带钩撇头方中段直,尾钩向上且短。
友好。你学习了两年多欧体楷书,换学赵体书法,个人表示赞同你的想法。把欧,赵两种书帖的妙法,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自我风格的书法形式,求之不得。有两点建议,一是不能学东家而忘记西家,借欧体楷书的笔写赵体书法的字,有机巧妙,结合生情。二是不能性急,密切关注两种字的特征和结构,包括偏旁部首和字里行间的一些不同的写法变化,找出逻辑有矢好学,祝你好运,学有所成。
学习了两年的欧楷,想换到赵楷的《胆巴碑》学习,当然可以的。欧阳询和赵孟頫都属于二王一脉的,很多地方拥有相同之处,而风格上又有取长互补之处,非常的好。
欧阳询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又结合了北碑的优点,然后才成全了欧体的面目。赵孟頫的书法渊源也是学习王羲之,后来还取法钟繇、李邕、柳公权,从《三门记》开始逐渐形成了赵体的面目。《胆巴碑》是晚年赵孟頫大楷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学习赵楷的入门首选。
因此从上面的书法师承关系来看,欧阳询和赵孟頫具备了“二王”这一相同要素,从二者书风上来看,也都属于秀美风格的。
另外通过学习赵楷的《胆巴碑》为以后学习行书也可以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赵孟頫的楷书是典型的翰牍书,具有用笔灵活的优势,楷里寓行,一笔之末又为下一笔之始,点画间的顾盼呼应做的非常好。因此学习一段《胆巴碑》再转向二王一脉的行书的话,是非常容易过渡的。
欧楷因为是碑版楷书,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不是很强。《胆巴碑》是墨迹翰牍书体,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很强,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因此在写《胆巴碑》的时候,要注意用笔的流畅性,每一笔的收笔与下一笔的起笔之间的呼应关系。
在学习《胆巴碑》的同时,还不妨适当练习一下赵孟頫的行书作品,我记得启功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很多书法家都建议楷书和行书不妨一起练练,对二者都有好处。
另外就是比《胆巴碑》稍早一点的《湖州妙严寺记》和《昆山淮云院记》也都是赵楷成熟期的代表作,平常临帖之余不妨多看看。
另外对赵氏的各种书法作品都多些了解,对赵氏本人的生平和书法师承也不妨多了解一下,对赵孟頫了解的越多,对你学习《胆巴碑》帮助越大,这都属于字外功夫,看起来似乎与写字关系不大,但其实帮助很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胆巴碑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胆巴碑字体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