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相聚怎么写好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相聚怎么写好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书法作品中抛开内容真能看得出喜怒哀乐吗,怎样把自己情感的东西融入书法作品中去呢?
如果,不看文字内容,又没有艺术鉴赏能力,单纯从看写字怎么样,站在这个层面去欣赏,然后,说喜欢或不喜欢这件作品,十有八九会“误诊”,因为,你不知人家这样写,是出于一种什么意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迹象一一情感释放。说白了,能看得出来,是带有某种情绪去写的,似乎要渲泄内深处那份隐私。
△图为我的习作
《兰亭序》和《祭侄文稿》,只所以被称之为两大天下奇书,首先,具备了三大条件,一是历史***,特殊背景。二是关键人物,文***卓异。三是书艺高深,巧夺天工。由此,人书一体,八面出锋,挥洒自如,意趣天然……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偶然的智慧结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书法最高境界。
△图为我的习作
无疑,这给我们研究书法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书法字体与文字内容,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的时候,章法韵律,通篇气势,自然就如期而至,水道华渠成了。
△图为我的习作
为什么有人说,在书法上今人越不了古人? 我想,主要是因为文学修养不高,字外功不过硬。比如,当今书法界,玩儿毛笔的,至少有95%都属于抄书手、写字匠,难道不是吗?甭说能自己写几首小诗词了,抄写了很多年唐诗宋词,恐怕诗词里讲的是什么故事,从来没有琢磨过,每次写书法,不管什么文句,字体全都是一个模式,那和电脑字排版有什么区别?
△图为我的习作
所以说,我认为,书法家相当于编导,书法是二度创作,必须把原作的主题思想与核心精神,努力向上提升一大节,决不能给降下去,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就像把***拍成***剧一样道理。否则,只能叫写毛笔字,而不是书法艺术……
△图为我的习作,自作小诗并书写
至于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的问题,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技巧的,因为书法作品的情感是不能刻意为之的。若说有,就是技法娴熟,熟到心挥手运,写作品时有感而发。因某种原因使得你想表达,这时候选择与自己心情或状态接近的文字内容去写,就容易将自己的情感,心态和感觉融入到作品中。但一般情况下,不要刻意去做。其实就是有感而发,就像人们心情好时爱随意哼唱歌曲或吹口哨一样,也不可无病***。
在书法作品中,其书法表现力,还真能看出一些情绪波动的痕迹。在喜阅下写书法,心情波动大,笔划轻浮,墨难入纸里。在怒时写书法,难于静下心来,书法表现力受到了影响,收放难控制。***如在悲哀时书法,心情凝重,写出的字欠流畅。乐,也是在书法当中的一大忌。心不在焉,怎能书法。所以,好的书法流程应该是心无杂念,宁静安神的环境。以上只个人体会罢了。
常见古代那些著名的纸本绢本真迹书法可以看到,天下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很好的表达了书者但是情感心绪,隔着千年也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表达情感的作品多见于行草书札当中,还有一种另类一点的,就是唐代以前的抄经,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书者对宗教的虔诚。
首先,谢谢题主的邀请。
题主的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
学书之人常说要把自己的感情带入书写中,但如何带入,却是一个难题。
排名第一的行书《兰亭序》据说是王羲之兰亭雅集时流觞曲水,畅叙幽情时所作,那时,王羲之因为喝酒已有醉意,然后众人显示文***作诗,王羲之集序,那时王羲之是悠然自得,好生惬意,带着一种欢愉的情绪写的,第二天酒醒后,王羲之怎么也写不出来昨天那种效果,这也是天字第一行书的来由。
排名第二的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则是颜真卿追祭他死去的贤侄颜季明的草稿,这幅草稿多出修改,字形变化丰富,而在写这幅草稿时,颜真卿是带着极度悲伤与懊悔的心情的,所以这成就了天下第二行书。
排名第三的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则是苏轼在寒食节这一天所作,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在这一天不能生活做饭,只能吃冷的食物,如果这时正好下雨,更能触动人的情感,也正是这天,苏轼带着悲凉孤寂,又想到自己被贬黄州,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相聚怎么写好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相聚怎么写好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