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叫草书韵味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什么叫草书韵味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什么是书法古意?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古意,
全世界只有中国把字上升到法的高度,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书法判断标准!
随着文字本身的进化与工具材料的演变导致审美的进步与法度标准的逐步完善!
所谓古意应该是书法史所沉淀的一些标准,如字形的规范,用笔的神韵,及气息的贯通等内外在的传统价值观!而现代人所或缺是书法文化内核的基本认识,导致古意的曲解与标准的丧失!
什么是书法的古意?
在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书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古书(汉隶以前的书法)和今书(唐楷以后的书法)。古意就是指古书作品所具有一切审美情趣与特征。那么古书作品的审美情趣与特征又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东西传达给观众呢?
古意简单的从字面上看,古指古朴、古拙、古老、古风的意思,而意多指意趣、意韵、意境、意味等含义。纵观汉隶以前的书法作品与唐楷之后的作品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用笔、结体、和章法三个方面。甲骨、金文、篆隶的用笔多以虬劲、厚重、质朴、俊俏、爽朗、刚劲而为,结体基本都是大小对比强烈、宽扁舒张、雄浑静穆,章法随意自然、紧凑近方、字体统一。所有的这些用笔、结体、章法特征就是服务于作品,是书法古意具体表现,也是古书的真正审美情趣。
书法的古意指古雅的意趣。
以具体作品作探索分析:汉隶《张迁碑》方笔为主,方起笔方收笔,外貌丰满,结构平整多变,古朴典雅,气势雄强,有一种拙趣。
明代王世贞说,此碑的书法虽不显得工细,但它典雅中蕴含古意。
怎样才能使作品含有古意?
有篆籀气的书法作品就有古意,充满古朴、奇拙、苍劲气息。把篆书笔法引用到其它书体中,中锋运笔,多转无折。这就是篆籀笔法。它让作品有篆籀气。
《石门铭》是北魏著名摩崖石刻之一,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康有为将其列为神品,云:"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鹤跨鸾″。
《石门铭》体势多变,布白疏朗。大气开张,气势雄伟,隐藏在作品中有篆籀高古境界,有古意。
什么是书法的古意,这得要从书体、字体的演变说起。
在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篆书是根,隶书是干,草行楷是花叶。最早产生的书体是篆书,纯以中锋运笔,其后隶变产生隶书,自此出现侧锋方笔,再以后出现草书,而后行丶楷出现。
这个过程中,王羲之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他增损古体,创造了书法今体,自此书法进入一个新天地。
我认为,所谓古意,应是以此为界限,当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古意应是有篆隶意。
比如说,颜真卿的行草书有古意,那是因为他的行草是以中锋为主,用的是篆书笔法,大胆地吸收了篆书的特性,圆润遒劲。
又比如,钟繇的楷书古意盎然,其体势如隶书一样微扁,撇捺具有浓重的隶意。而王羲之早期的楷书也具有这一特性,后期的楷书则挺拔俊秀,已属楷书今体。
而草书有古体、今体之分。古体方面,以皇象的《急就章》为代表,字字独立,一字内笔画间有映带、粗细变化,但收笔勾挑处隶意明显。而王羲之父子创造的今体,则与古体有了极大区别,跌荡起伏,情动意走。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为这个提问点个赞!因为这个问题也是我自己需要去认真梳理的!
我认为书法古意从五个方面去理解!
一,笔法上的古意!从秦到魏晋到清代,每一位留在书法史上的经典书法家的笔法,都是有不同的特点!当今的书法人能够掌握某一位60%的笔法特征,都应该是非常了不起了!笔法是精微的,精微到每一位经典书法家的起、行、收的动作上,都有细微的不同!以狂草为例,掌握了怀素的篆籀技巧,相对而言,就比用王铎的笔法更有古意!
二,字法上的古意!字法上是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外!一样,每一个经典书法家的字法都有不同之处。颜真卿的楷书字法上宽博,柳公权的字法上紧凑,但是相对而言,如果熟练掌握了钟繇的字法后,古意就比颜、柳的强!
同样,有人写田楷,即使下的功力再深,亦没有古意。今人的,哪里有古意?古意,首先得够古!
三,章法上的古意!同上所述,每一位经典书法家的章法也是不同的!颜真卿楷书作品的章法与欧阳询的差别就大!如图!颜体撑满,欧体疏朗,等等!曾经见过一朋友用颜勤礼碑字创作一六尺整张作品,字的间距都非常之大,而且划了一个个格子,章法上的古意尽失……
四,墨法上的古意!一年前的事,一位学书法的朋友参加培训班学习临作,他主攻的隶书很古,但是他总是受今人影响,用极其强烈对比的涨墨、淡墨创作,第一个字极浓,甚至于糊成面,到了第四、五个字便极淡、极枯!他的分组老师不喜欢,当众大声喝斥他,说他胡来,气得这位朋友抽身走人,郁闷了好多天!分组老师没有错,但是显然不善于把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讲透了……其实很简单,墨色强对比是今人玩的,这位朋友主攻的隶书很古,用今人的手法容易冲淡了古意,得不偿失。即便想要墨色对比,也是可以的,缓和一些,别太强烈!
这就好比,我们用王铎的涨墨法去写怀素的草书,就是冲淡了古意!
五,纸张、形制上!用花花绿绿的,带有纹路的纸写尺牍,而且是用二王的风格,显然冲淡了古意!相反,用古纸,就加强了古意!我参观过临帖展,在展厅上愰然大悟,为什么有人用黑纸白字创作,为的是接近拓片的古意!临帖展上,还有数幅入选作品,形制上与碑林里的碑一个模子出现的,自然有古意!
个人体会,欢迎批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什么叫草书韵味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叫草书韵味的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