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好看的草书行书字体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好看的草书行书字体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董其昌草书十大名帖
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传世作品很多,书法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绘画代表作有:山水画《江干三树图》、《秋兴八景》大画册(为董其昌一生之精心杰作,与此同样还有一本大画册,已流往海外);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有一件书法作品《***帖》;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有一幅其晚年为同年挚友袁可立所创作的《疏林远岫图》;南京博物院藏有书法作品《松江府制浩》;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有16幅《董其昌纪游册》,原为河南袁枢(袁可立子)家藏品,吉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著名山水画《昼锦堂图》卷。
你认为谁的草书写得最好?
你的问题不好回答,艺术风格不同不好排名,就像你问是牡丹花好看还是玫瑰花好看,还是月季花好看,每个人因为审美观点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王羲之的草书清秀隽永,彰显一种魏晋风度,观之像看一位优雅的士大夫在从容的舞剑。
怀素的草书开合浪漫,无拘无束,向一位武林高手在打醉拳,颠颠又倒倒,不知下一拳往哪地方出。
黄庭坚的草书收放自如,大开大合,向挥动的长枪大戟在跳舞。
王铎的草书集各种矛盾与和谐于一身,苍茫泼辣,又不失雅致,像一位散打冠军用各种招式打遍天下无敌手。
这都是一种美,你说哪个好呢?
草书名家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
从封号来说,张芝当为其中之最。
从名气来说,王羲之应当更为人所知。即使不懂书法也曾听过他的大名。
张旭、怀素、黄庭坚虽然很好,但是不接触书法的人很少会注意到他们。
单纯论字的话,文无第一,全看个人喜好。
草书写得好的还要说是唐朝人。
唐代按年次排,先是孙过庭,再是张旭,最后是怀素。
怀素是玄奘法师的学生。
这三位草书造诣最深应是张旭,要知道张旭教过颜真卿书法。
张旭被誉为“草圣”。
请看李白为他写的诗: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帮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杜甫在诗中赞张旭:挥毫落纸如云烟。
从古代来说草书家很多,作为学习范本的主要是王羲之,张旭,怀素,祝允明等人和清代的傅山,王铎等人的名帖为最多。近现代毛主席的草书无疑是一流的,还有于佑任,林散之,女书法家周慧珺等都是水平很高的一流书法家。要说谁最好?单独的举出一人并不准确,这里面有个爱好取向问题?例出某一项比较准确,如***草书气势强(大气磅礴)于佑任草书字型准确(规范蒼老)林散之草书与古人不同(用笔用墨很是奇妙)周慧珺草书个人风格强烈(刚强灵动)个人看法与书友参考。
我认为伟人毛泽东的草书写得最好。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独树一帜,空前绝后,可称得上是千古绝笔。
欣赏其草书,既有行云流水之顺畅,又有狂风暴雨之气概。既有气吞山河的大气,又有势震寰宇的伟岸。既有恣意纵横的随意,又有飞流直下的气势。错落有致,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美不胜收,自成一体。让人观后拍案叫绝,过目难忘。
能够成就***的草书之美,首推其文字功底深厚,书法技艺清湛,深得书法之精神。再者与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有关,其深厚的诗人感情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情怀,以及胸怀天下,壮志凌云,服务人民的崇高信念,都融入了诗和草书之中,才成就了其草书之功。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
如果草书写得连自己都不能认识了,那就不是草书了,那是糊涂乱抹。草书有严格的规范性,并非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艺术规范。用哲学***培根的话说就是:只有在限制中才能显示才华。草书就是这样一门在限制中显示自由和才华的艺术。
有!学渣玩的草书,都这水平!
这与身份无关。不论他是博士后,还是博导。是专业的,还是业余。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他的草书,每一个单字的结体,不符合古代沿习下来草体(字法)的书写规范,就一定就会变得无法识别。所以,当然连自己都无法识别了。
所以,草书若不按规范写,神仙也难认!所以俗称神仙体!
写草书,创作草书,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草字的规范书写问题。这一首要问题不解决,你永远都不可能迈入草书的门坎!
一笔一画慢慢地描,我们总有可能会把一个最复杂的楷书、隶书、篆书、金文、甲骨文等文字写正确,写好!但是,一笔一画慢慢地描,却一定不可能㝍好单个的草体字!
孙过庭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此论中,重点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这一重要结论里。同时这也是,导致绝大多数人无法进入草书的研习与创作的重大关獈所在!
君不见,前段时间晒在网上的,有一定轰动效应的中国美院的一位书法梁老师的草书作品,因不按规范书写,有些字就草到了神仙体!
下面晒一下,刚创作的八尺草书。
杜甫诗秋兴之一
草书是古代文人为快速记录语言而形成的一种书写方法(有点类似于速记),结字讲究连贯,一笔写成,为此一些部首需要特殊符号代替,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又经历代文人总结形成了草书这种艺术形式。所以草书既讲究书写快,又有特定要求,艺术创作还要讲究章法布局。只要经过学习练习,认识肯定不会有问题!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这个问题可能是对草书不了解,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草书有自己不认识的字吗?当然有。但并不是它“草”的让人不认识。而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字。就如楷书中我们不认识的字是一样的。草书具有严格的书写规范,而且有的字有多种写法。自己会其中的一种,对另外的写法不认识也是常有的事。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草书的人,他们常常把潦草当草书。以自己想当然的写法来臆造,这样的写法,别人不认识,过后自己也可能不认识。因为自己的臆造,是无规律性可寻的。
草书的规范性写法,都是以繁体字进行的。千万不要用简化字去写草书。虽然,简化字中许多字是由草书中简化来的。但简化字有些字在草书中却是别的字。往往是学习过草书的人,会读错,没有学习过的人,反倒不会读出。
要把草书讲清楚,一百个问答题也难以讲完。所以才会有:“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氵)空挑却是言(讠)。长短分知去,宀头缺左畔……”笔画长一点,短一点,就是另外一个字。所以,要写好草书,一定不要自己凭想象。民国时期的书法家于右衽编写的《标准草书》,是学习草书入门的比较好的教材。详细的把各种偏旁部首的草书写法例举规纳出来。并有历代书家的实例示范。另外,北宋时期专门为草书学习而编写的《草诀百韵歌》,也是学习书法的人必不可少的草书学习教材。
掌握了偏旁部首的草书代写方法,大部分的常用汉字基本上都能够认读。学习草书,还要多读多看。对不同风格的写法,都应该了解。对某些不认识的字,才能够根据上下文的字义联系来辨认。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如果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了,那就是什么都不是啦!也可以说那叫胡写乱划,耽误时间,浪费纸墨!
与其提出这样的问题,还不如下功夫临摹[_a***_]呢。这样的问题也叫问题?
不知道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出自何意!是搞恶作剧?还是搞笑?还是忽悠人?
修身养性是立德的根本!学习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修身养性。
我曾经说过,学习书法之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写字。
现在,大家着实都很忙,且工作压力大,得空到《头条》来看看,主要是想从这里收获点什么,真的不想见到这样的、类似这样的提问。
比如题主提出的“有没有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这个问题,就是很没意思的问题,哪有自己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识的?草书再草也是自己写的啊,难道自己就不认识吗?自己都不认识的草书,那还叫“草书”吗!真是可笑之极!
诗人李白《夜泊牛渚》草书以下三幅那幅相对好些?
我选择的话,最好的是第二幅!
最差的是第三幅,第三幅的作者草书还很稚嫩,草书的代码还没熟练,笔意不够流畅不说,圆转的笔意也软弱无力,感觉他学是林散之的草书,建议换帖!
第三幅笔意很流畅,但是局部处理还是有些小的瑕疵,比如不可两字的处理有雷同的嫌疑,明朝两字也是有点相似,将军两个字处理最为精彩,可是挂帆去三个字的联结有些牵强。笔意流畅是值得表扬,但是整篇书法的顿笔是最大的毛病,只有顿笔顿的精彩才能让书法的书写富有节奏感。
第二幅章法取法王献之,章法与墨法处理都很出色,是难得一见的精彩草书!但是,瑕疵还是有的,比如明朝挂三个字与整体的章法不够协调,无字与帆字不规范,将军的将字中间的一划突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好看的草书行书字体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好看的草书行书字体大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