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主的楷书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主的楷书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香”字应该怎样写楷书?
关于书法“香”字楷书的写法,答主经查阅相关资料,还真收集到几个。
香,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禾苗的禾,下面一个日字。
上图为柳公权的楷书“香”字。柳公权把这个香字写得颇具骨力。甚雅!
上图为颜真卿的楷书“香”字,属厚重大气的楷书,这是标准的”颜楷”字。
上图为龙藏寺碑上的“香”字,书者不详。但是,这个楷书“香”字写得还是稳健的。因为它站得稳,立得住,符合书法创作要求。
为什么楷书有欧颜柳赵,却没有王羲之的“王体”?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楷书有欧颜柳赵却没有王羲之王体”的说法其实是对书法史的不了解,是误解。
1、书法史上楷书境界最高者,一是钟繇,二是“二王”。王羲之的楷书,历代被奉为“神品”。古代书法理论家认为,学楷书不学魏晋,就学不成楷书。王羲之的楷书是我们所熟知的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的祖师爷,境界比他们都高,不在一个层面上。
2、那为什么初学者很少练习王羲之楷书?或者说王羲之楷书不及欧颜柳赵普及和流行?一是王羲之楷书流传的主要是小楷,如《黄庭经》、《乐毅论》,可能是当时工具所限;二是王羲之楷书基本上是东晋格调,对于一般初学者更加难于把握,有点曲高和寡的味道。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2.我们学习书法,老师会让我们从楷书入手,要取法乎上。既然取法乎上,自然就要从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的楷书入门。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作为书圣却没有王羲之的王体。没有王体就说明王羲之的楷书不好吗?楷书鼻祖钟繇不也没在四大家之列吗,所以不在四大家之列,并不代表他们的楷书不好。
3.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光是唐朝就占有三位!为什么?因为楷书发展到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而且唐朝书风尚法,楷书的法则最为严谨,这个时期的楷书最能体现楷书的“楷模”之作用!
欧颜柳,三位大家又有各自风格,最能代表唐楷的水准,所以有欧、颜、柳。
4.到了赵孟頫,人称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者。赵孟頫的书法在元朝是空前的,极品的。赵孟頫的赵体楷书不再像唐楷那么工整严谨了,而是在点画之间加入了很多行书的笔意。这对于楷书而言是一种进步,使楷书更加灵活生动!
5.之所以有欧颜柳赵,没有王羲之是因为欧颜柳赵四位大家对于楷书的发展贡献最大!他们的楷书最能代表楷书,所以有欧颜柳赵!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喜欢的朋友点赞转发一下,如有异议下方留言指正!最后记得关注我哦!
由于《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误以为王羲之只会写行书,或者只写楷书、行书。
其实大错特错了,王羲之一生百分之九十的书法作品都是草书,另外有少量的行书,王羲之的传世的楷书极少极少,就这些极少极少是楷书还被后世认为是伪作。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做了300年的“书圣”,王献之一生书法也是百分之九十的是草书,其余是隶书,极少有楷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楷书的艺术性太低太简单,楷书就是练练起笔收笔和简单框架结构的。
二王父子“书圣”不肯在那种初级阶段浪费时间原地踏步。
书法的最高水准最高巅峰是草书,所以他父子二人一辈子主攻草书。
草书的最高巅峰是狂草,草圣张旭在世时就寸纸寸金,几千年来,直到民国,书法的价格一直比国画贵,今人不懂书法,只会看画,才使得“好字卖不过烂画”,悲哀。
《书诀》有云:
隶者,作于程邈,今楷书之原也。微存篆体,元吴幼清、周伯温、国初赵古则得之。其曰:今隶皆楷书也,亦分五等;
一曰铭石,鍾繇特胜。
二曰小楷,二王稍变鍾法:右军用 笔内擫,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三 曰中楷,率更神品上,永兴妙品上,河南妙品中,嗣通妙品下。
四曰擘窠,刨于鲁公,柳以清 劲敌之。
五曰题署,亦颜公为优,太白次之,君谟又次之。本朝惟孟举可配古人,自后未见 其比也。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在书法上就是法度森严,端正的代表,所以也会有唐朝尚法。
魏晋实则是楷书起源阶段,是楷书形成阶段,隋唐以后,特别是唐朝时期,楷书的书写从魏晋时期的注重于笔画的中间转到了注重笔画的起笔和收笔,这种书写习惯,让人们看到了楷书书体的规范端正。同样也让字体最终停留在了楷书,后世的书体没能再进一步,因为唐朝已经让书体发展到了极致。
楷书四大家,至于谁评选的就不清楚了,肯定是明代以后的人,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对于楷书的要求也是很高,所以也会有馆阁体盛行的局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主的楷书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主的楷书书法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