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多宝塔字体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多宝塔字体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多宝塔和九成宫谁更胜一筹?
九成宫是初唐书法大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而多宝塔则是中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这件作品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书写的,并不能代表颜真卿的楷书巅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欧阳询九成宫更胜一筹。
一、欧阳询
欧阳询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艺术,笔法传承自二王,另外加入魏碑的笔画和隋碑的结字造型,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而他在继承二王笔法的时候,更多的是攫取二王笔法中的险峻部分,因此整个书写风格呈现险绝的态式。
(另注:初唐四大书法家为: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询)
欧阳询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有一次他在荒郊野外中发现皇象书写的一个石碑,于是下马在碑前仔细的揣摩,一会儿离开之后又返回来,如此反复了几次,次日他又从客栈返回到碑前,拿出纸笔仔细的临摹,就这样在碑前呆了三天,直到弄懂了笔法方才离去。
所以,古今成就大书法家,没有一个不是刻苦学习的。
二、颜真卿
颜真卿乃是中国四大楷书大家之一,它的笔法也传承自二王。颜真卿的楷书风格宽厚博大,雄浑异常,笔画中融入篆籀笔意。颜真卿的楷书风格更多是来自于其本身的性格使然,面对生死而不惧,坚持心中理想,有舍身取义之志。
欧楷为四大楷书之首,代表着楷书最高水平,其笔划,结构都要求较高,当然是最好的,但对入门者而言,学习较困难。
多宝塔当然也不错,是颜体中比较耐看的,法度森严,但是比起欧楷更容易入门。
所以,要看你的基础,如果是初入门,可以先从简单一些的书体,比如颜和柳入门,学学结构,然后再学欧楷比较好,如果你基础好,可以直接练九成宫了。没必要追求字字清晰,因为九成宫中同一个字出现的频率往往不止一个,这个不清楚,可以看另一个。也可以参考化度寺等碑帖。
这是我的意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先说客观的
《多宝塔》成书时间
时任武部员外郎,44岁的颜真卿被选中来书写碑文。其书法风格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
再看《九成宫》
《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此时老欧已经75了,人书俱老。
我辈后人,妄议先贤,还请恕罪,但我还是要说,44岁的颜鲁公在创作多宝塔时,字体风格内擫与外拓相互揉杂,还在奔往雄放的路上。
而老欧的《九成宫》人书俱老,字体风格已经统一。
具体可以参照两帖自行赏析。
多宝塔碑和赵孟頫胆巴碑有什么不同?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四十五岁时期的作品,相对其后期的书法成就,多宝塔碑结体方正,规整俊秀,后期特色尚不明显,是学习颜体书法的入门范本,赵孟頫胆巴碑字体呈扁势,萧散俊朗,有行书笔意,两者最大区别在于颜体雄强而赵体秀润,但都是学习楷书的优秀碑帖。
我们对楷书的认识标准为什么是唐碑的样式?
不应说“我们”,应该是指一些人。恕我直言,那些无限痴迷唐楷者,终究很难有大好的发展前途。
眼下,沉迷于苦练田楷的那些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他们心目中,只有规矩、漂亮,即使是描画出来的,也颇感心满意足。殊不知,真正的艺术化书写技法并不是欧、颜、柳为代表的那种方正的楷书字体,而是魏碑,以及历代毛笔小楷,那才是楷法的发源地。
初学者从唐楷入手是正确的,但是,千万不要在唐楷这段路上长久徘徊,只要是书写技法熟练了,立即转型学习其他书体或字体。否则,死路一条。
从当今书法界那些田粉们的状态看,盲目崇拜,不学无术,孤陋寡闻,见识短浅……多么可悲?
任何一种书体都有其从衍变到成熟的过程,楷书是从隶书衍变过来的,在三国时期出现,到魏晋时期定型,真正成熟是在唐朝。至今,唐楷仍然是最高水平,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超越。唐楷又以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为代表,后人又把元朝赵孟頫加上,统称为欧颜柳赵四大家。
一,欧体楷书
欧阳询的楷书当属唐楷之冠,欧楷又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代表。欧体楷书瘦劲俊俏,典雅端庄,是历代喜欢清秀一派楷书的人必临的书体。当今书法大家范增、田蕴章、卢中南都是欧楷大家。
二,颜体楷书
颜真卿的楷书浑厚大气、雄壮端正,充满着阳刚气息,他的代表碑帖是《多宝塔碑》。已故著名书法家舒同就是写颜体的,后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世人成为“舒体”。
三,柳体楷书
柳公权的楷书秀美端正,有棱有角,充满雅韵禅味,他的代表作是《玄秘塔碑》。
四,赵体楷书
赵孟頫的楷书源自二王体系,字籍扁平,多有连贯用笔,流畅舒展,更适合由楷书向行书过度的书写者临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多宝塔字体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多宝塔字体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