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观行书字体怎么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观行书字体怎么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王风格行书的起笔和笔锋如何才能写出来?
二王系列的行书,起笔处确实都会有一个“尖”,特别是王羲之的经典代表作《兰亭序》更是如此。但我个人认为,这种用笔特征不必过分追求,因为造成这种用笔特征的原因,不仅仅是毛笔的使用技巧造成的,还跟当时的毛笔的制作工艺有关。过分追求这种用笔特征,就像有些人临碑版法帖时过度追求那种刀刻效果一样,反而容易钻进死胡同。
前几天与一个书法老师聊起这个起笔的问题,我向他请教的是,颜楷和柳楷是否藏锋起笔的问题。他说:笔笔藏锋这个问题,其实让很多人走入了歧途。唐楷中的起笔,很多时候其实都是直接切入起笔的,并非我们看到的一些教学书中的画圈圈的藏锋用笔。
好在现在很多中生代的书法家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的教学中也已经不再提倡这种笔笔藏锋的老式用笔了。
二王的用笔更是如此,细观二王的很多法帖,纤毫必现,根据笔势的不同,而起笔的锋毫有很多种的变化,如果是藏锋的话,反而不会有这么多的变化了。
例如上图中《兰亭序》中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看到就有这么多种的起笔。这种笔法的应用不是刻意而为出来的,而是根据在书写的实际过程中随着笔势的变化,虽势而成。非常的自然、生动,没有丝毫不妥之处。
我们在学习晋人的笔法的时候,也要对晋人的精神有所了解,魏晋之风是后世中国士人一向所向往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向往自然的生命趣向。这种精神反映在书法上,就是一种书写的自然状态,没有过多的装饰性用笔。
当我们学习古人笔法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的就是书写工具的不同。虽然用的都是毛笔,但毛笔的制作工艺是随着朝代的更迭在不断变化的。
晋人的制笔工艺,今已不得考,但根据现今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知道,晋人的用笔和我们现代的笔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先看看唐笔,唐笔的制作工艺与我们今天的毛笔明显差距很大。那天在跟书法老师的聊天过程中他也说到唐人的毛笔都是硬心笔,与我们今日的毛笔相比,唐人的毛笔弹性比我们现在的大,而且唐代的用纸也与我们今天的纸是不同的。唐人的纸比现代的宣纸要厚,洇水性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
唐代硬心笔
这个问题提得好,问出了关于书法笔法的关键问题!
为什么?因为这个书法的起笔和笔锋如何才能写得出来,不仅是二王风格行书的笔法问题,而且是其他风格书法的笔法问题,甚至是所有书法的笔法问题。
早在宋代,米芾就关注了书法的起笔问题,因为这是事关笔法的重大问题,所以他说:又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
下笔处,就是起笔。起笔好了,笔法就对了,就能写出笔锋。像米芾这样的大书法家,能不关注?
米芾为什么要找索靖真迹看下笔?是因为看到了王羲之《兰亭序》的下笔和笔鋒,可能想看看这种笔法是继承索靖的还是王羲之自创的。我们认为这是王羲之独创的,可以命名为兰亭笔法,以区别于之前的类似西晋《平复帖》那样的笔法,而东晋以后,书法的用笔基本上延续了兰亭笔法。图1、神龙本《兰亭序》中的此字:
图2、王珣《伯远帖》中的此字:
即如以篆籀气著称的颜真卿《祭侄稿》,也是不免有兰亭笔法: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中的谢字:
宋代苏轼的蛤蟆体《黄州寒食诗》中的年等字,都学的兰亭笔法:
宋黄庭坚《跋黄州寒食诗》中的兰亭笔法:
二王的用笔,首先应从起笔入手,不同的起笔能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王起笔,用笔应自然,逆入动作快,顺上笔势,轻锋入纸,笔势迅速。
一般逆入有两种方法,一是纸上作有形之逆,二是空中作无形之逆。
露锋尖笔,属侧锋范畴,露锋之起笔一般用于较短之笔画或笔画茂密交接之处。
但必须注意露锋之笔,落笔时已带偏侧之势,故露锋起笔时更不可因露而虚其笔锋。
总之,藏露之起笔都从点起,大多以逆入,只是点的方向不同、逆入有形和无形之别。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没有视频演示的回答都是耍流氓!
首先要理解二王用笔动作!关于二王用笔动作本人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可在主页中看到。用这套用笔也可真实还原二王行书点画精致的特点。
然后是题主问的,起笔时的“尖”该怎么表现出来。录了一个小***,起笔时做一个走势的动作。完整的动作本人主页也有***示范,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加载中...二王的笔法及笔锋不是刻意地学成的,功力达到了那种境界就是自然的事!
其实,我一直反对初入门的人学《兰亭序》,是的!很风光,初始就学天下第一,而且少数天赋的好的还能把《兰亭序》这的有模有样,挺好!夸奖也对!只是,刻意了《兰亭》的笔划,可以了起笔,收笔及牵丝,会有有多不利的一面,比如笔力,比如速度,比如自然,可以的结果是在这三个方面你可能会 进入歧途,也不是说所有人都可能调整不回来,但是,多数人都可能调整不回来。
书法是讲究阶段的,处在什么阶段就练什么最好,在笔划与结构阶段就练笔划与结构,笔划与结构达到目标了就要练细部,细部达到要求再练笔力,然后再加深章法与墨法,当然这也不是自称不变的,还是那句话天赋高的人,打破了条条框框也能成才,低的只有按照正常的道路走,需要说明的事不是有天赋就能成功,文征明的天赋似乎不如另外的三位才子,但是他的成就是最大的!二王的起笔及笔锋是最难练的,初学的人不易学,我的建议学二王先学赵孟頫,越好赵孟頫回头再学二王,你会对二王的领悟更深!
有人想买这幅书法作品,水平怎样,值500块钱吗?
我也是一个学习草书的人,但很尴尬的是,这幅作品我硬是看不出内容是什么,断断续续识得三分之一的字,而且不能结字成句,因此无从搜索书法内容的蛛丝马迹,我甚至都看不出作者姓甚名谁。尽管这样,我还是坚定认为这是一幅草书书法佳作,因为草书书法本身传播文字知识、文字信息的功能早已经弱化了,草书带给观者的更多的是一种气势、一种境界、一种扑面而来的艺术感染力。那么这幅作品究竟好在哪里?
1、气定神闲
首先书家气定神闲,极度率真,丝毫看不出矫揉造作的痕迹,这一点弥足珍贵。我们写草书的人,总会有很多担心,担心别人看不懂、担心气势不够,担心写不下怎么办、担心重叠字会不会贻笑大方。但这位书家,非常淡定,达到了物我两忘的超凡境界。
2、法度森严
第二,虽然一眼望过去,一片狼藉,但仔细看,法度森严,绝没有肆意妄为之举。这既说明书家草书功力深厚,又是书家对草书艺术的敬仰所致。这一点值得我们许多人学习,那些丑书怪书我就不说了,一些学习正统草书的人也经常会自己即兴发明一些草法,让人哭笑不得。
3、雷霆万钧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气势,草书的气势就是草书的灵魂。没有气势的草书好比是没有真实武功的花拳绣腿,看着就让人生厌。这件作品气势凌厉、风格豪放,作者笔下似有千钧之力,不可阻挡,所向披靡。这件作品颇有颜真卿草书的味道。
当然,这幅作品也有致命伤,就是不应该使用这种仿古效果的宣纸或麻黄纸,因为书家笔画变化很大,许多地方已经很难分辨出是细一点的笔画还是植物纤维,看着让人有点捉急。就写到这里吧。题主赶紧买下这幅作品,收藏便是。顺祝题主愉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观行书字体怎么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观行书字体怎么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