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描边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描边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楷要不要回锋?
问题:写欧楷的时候要不要回锋?
对于初学者,从训练的角度讲,学习任何书体都要回锋,回锋是一种笔法的训练方法,你等真正掌握了它,能够熟练的运用回锋了,有些的横画不回锋一样能够写好。初学书法应该尽量的把回锋收笔的动作夸大,这样能起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如果一开始就不回锋,遇到中锋、侧锋转换或者提按的时候就很难把握。
就像平时练习普通话,要读顺口溜一样,顺口溜的内通是用来训练舌头的,它可能文字内容有一点牵强,但是只要能够起到训练的目的,就有必要把它单拉出来训练。
所以,从训练的角度来看,初学书法,学习任何楷书都要尽量用回锋,要先学会繁,才能由繁到简,所谓大道至简,这个简,是经历过复杂之后的简,是有内涵的简。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写欧阳询楷书,要不要回锋,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横画、点画、竖画(垂露)及其相关变形、组合笔画中需要回锋,彰显含蓄之美;二是凡在其他出锋的笔画中,一律不要回锋。
下面我将欧阳询楷书基本笔画技法分享如下,并在需要回锋的笔画中用“红框”标记出来,供初学者参考:
初学欧楷的朋友们,请记住以上“红框”标记的笔画要回锋即可,这样就很容易掌握了!
大伙觉得小编是不是很用心呢?
书法作品必须回锋,回锋的目的是为了蓄势待发。你看我们在写行书或草书的时候,前一个笔画和后一个笔画之间都有牵丝相连,这是行气,等于说,写完一个字,这个字是血脉相通的,是有精气神的。楷书笔画之间虽然不能有牵丝,但是气和势是存在的,如果没有气和势,书法作品就是僵尸一个。就如同人的胳膊断了,给安上了一个***肢,怎么看都别扭!因为血脉不通了嘛。
回锋,是指将笔锋逆向提起的意思,多用于收笔处,也有为与下一个笔画的起势作铺垫的意图。回锋并不是在纸面原地回描!
以欧体的横画收笔为例,正确写法是: 笔锋行至接近尾端的时候,在渐渐加重(变粗)的同时,将笔调成侧锋驻笔,随即向左上方,或朝左下方提笔作收即可,此动作为的是与下一个笔画产生意连关系。如下图:
△正确的写法示意图
欧体,在唐楷系列中,笔法是最简约,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正因如此,才被众多书法大家们推选为入门首选范例。可是在实际训练中,有不少人把欧体的横画收笔动作,理解为 “上提~下按~回描”,其实,这种作法是非常错误的,不是欧体原作正常的书写技法,而是当代某些名家个人的不良习惯,纯属误读、误导所为。
受其影响,很多喜欢欧体楷书的朋友,因不明真相,加之盲目崇拜和跟风心理严重,于是,人云亦云,误上贼船,把传统正宗的书法技法曲解了,变成了像写仿宋体美术字似的,改书写为画字,于是,横笔的收势与其它画的起势之间,那种必要的笔断意连、呼应引带关系荡然无存,进而形成独立的各顾个的隔断,写一画停下来,琢磨一会儿再写下一画,好像玩儿拼图游戏一样,这就是造成当今欧楷 “僵尸遍地” 的重要因素。如下图:
△这种解析是错误的
另外,还有一个缘由就是,多数人不练小楷,尤其是不研究欧阳询的小楷,如《黄帝阴符经》、《皇甫君》等,加之把原帖(中楷)放大数倍临写,试想,怎么能吃透原作精神呢?
据我所知,欧阳询的字帖从来没有大楷,多是中楷,而且字画笔意当中,有小楷技法元素蕴藏在里面,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变通,所以才显得含蓄小巧,刚柔并济,险绝峻逸……
我认为,喜欢欧体,并想练好欧体,不能死啃《九》不放,不要执迷不悟,深陷误区。要把欧体所有帖结合在一起学,不一定都得通临,但必须反复读,或从每个帖当中选出几个代表性的字,分别研究,最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有细心揣摩才能有所发现,有利于不断进步与提高。临帖只是汲取营养过程,最终结果还是要看消化功能怎么样,即所谓熔古铸今,这才是上策。
△阳阳询《王女节墓志》局部
欧楷笔画最终要的是形态到位,回不回锋不是关键!
欧楷中,横画、竖画、点画、撇笔、捺笔等笔画的书写技巧中,对于新手而言都可能来借用回锋处理技巧来造就一个完整环干净的收笔。而在折笔笔画中,末段是垂露竖收笔的情况也都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笔者经验里,在楷书笔画"一画三段写"收笔处用"回锋“方法更容易写出形态,但是不用"回锋"方法同样可写出一样的效果。
加锋书写时更容易将收笔做得整齐而干净!此外还容易形成方笔的效果!
比如横画收笔处不"回锋“一笔成形,无非让倒数第二小笔形态直接通过按压成形,就不需最后一小笔的"回锋"勾画"补妆"成型了。
图中反捺与横点的收笔就可以体现横画收笔时不用回笔勾画的好处:顺势出锋落笔让减少了回笔耽误的时间,其次笔势为下一个笔画的起笔或下一个字的起笔接驳显得流畅;更节约了时间,书写速度也提髙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描边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描边字体设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