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古拙字体怎么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古拙字体怎么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隶书是如何写出古拙味的?
隶书怎样写出古拙味道?我多年从事书法工作,根据我对书法的理解和书法学习创作经验,我提供如下三个办法,供题主参考:
1、临摹秦隶
隶书按照历史更迭可分为秦隶书和汉隶书。其中秦隶书由篆体演化而来,通常认为篆书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秦隶书则是改象形为笔画式新文字的开始。到东汉时期,汉隶书撇、捺、点等笔画逐渐美化成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开始多变,具有了很高的书法艺术欣赏价值,但也不可否认的减少了秦隶书原本的古拙之气,因为秦隶书很多随意性书写看似很朴拙、很随意、很平凡,而实际上却蕴涵着无穷的美学价值,是人心深处的东西,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要想使自己的隶书写出来古拙之气,首先必须临摹先秦、西汉时期的一些碑竹简、帛书字帖,比如西汉长沙马王堆帛书等等。
2、工欲善其事必先“劣”其器
这句话本意是说要想达到一个高的境界必须准备好的工具配备。具体到隶书古拙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恰好相反。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当今大书家张海写草书的视频,他用的那支长锋笔总是容易分叉,而且分叉以后还难以聚合,我觉得人家自然不是没有好毛笔,而是根据草书需要,故意为之,事实上笔尖分叉后出现的双峰游走龙蛇,还真让人感觉妙趣横生呢。因此,要想隶书写出来古拙之气,我们不需要好的毛笔,根据我的体验,可选择羊毫笔或用旧了的狼毫秃笔,写出来的隶书往往自带古拙之气。
个人修为或文化素养也是一个人能不能写出古拙气的内在因素,建议您没事就多读读历史,读读古典诗词,会对书法学习大有裨益,这一点古今很多大书家早已用自己的成就作出证明,我不必多言。
以上就是我给题主的三点建议,坚持不懈,笔耕不辍,才会成功,光说不练,也是惘然。顺祝题主生活工作愉快,学习书法进步!
隶书写出古拙味,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路径不外乎多临习古碑帖,主要是汉隶碑帖,如: 《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初学从这些碑帖入手,待有一定基础,若想深入,那就临《石门颂》,此碑帖古拙浓,但不提倡初学者临习。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隶书上承篆书下接草楷,是整个书法史中最重要的转折环节之一。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古拙美感。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们的喜爱。
初学者当以形似为第一要务,由生渐熟,熟后则求笔力、骨势。形似是求笔法,神似为得笔意。
传统学习路径是从临碑开始,即汉代典范铭石书 ,以礼器和张迁入手,配合着名家***,先临他个一两年,绝对有效果。
时不时看着精致的汉简墨迹,体会则更多。其次唐隶是隶书法度的高峰,程式化成都最高,可参考其笔法,清隶入古出新,是书法史上隶书发展的第二高峰,在临习汉碑熟练之后可以适度学习。
写隶书宜慢不宜快,要对笔画的书写节奏和粗细把握有熟练地掌控。写好隶书的人都是有耐心,能够静心书写的人。所以想要写好隶书要通过努力的练习搭配良好的心态。希望大家能够持之以恒哦。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隶书是如何写出古拙味的?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想将隶书写出古拙味,首先在选帖的时候需要从汉隶中挑选,其次在笔法和结体以及笔意上需要融会贯通。
一、汉隶
隶书萌芽于战国中晚期,经历了秦代、西汉共300多年的不断实践和积累与发展,到了东汉才达到鼎盛,狭义地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汉隶,主要就是指东汉时期的隶书。
东汉以后从三国开始,是由隶书转变为楷书的过程。魏时期隶书用笔虽然继承汉隶,但是其结字多方正,与汉代诸碑的体势已大不相同。晋、唐以行楷流行于世,其隶书传世墨迹从数量到质量都与汉隶相去甚远。因此,只有从汉隶入手,才能更直接得到隶书法度的真传。
二、古拙
古拙,在书法风格中可以理解为:古朴少修饰、古雅质朴。古跟今是相对的,距离今天越远的就越古老。
隶书的笔法特点:横平竖直,藏头护尾,波磔挑法,左右分背,雁不双飞,蚕不双设,圆转方折,笔不作结。
具体地说:
想隶书写出古拙的味道
首先可以结合篆书一起练习,吸收篆书的线条质感。再者挑选隶书碑帖范本时候也选择雄浑古朴的碑帖如《石门颂》《张迁碑》《西狭颂》《衡方碑》等古朴味浓,结字大气的碑帖作为范本。最后就是提高品味,意识审美先行,要明白什么是古拙的味道,什么是金石气,有了高的审美品味指导练习,自然而然就能写出古拙味道的好隶书。
练书法楷书选什么字体好呢?
我认为选择唐以上的比较合适,因唐以上的楷书没有程式化,所以对自己以后的发展空间会大,欧,柳都太过程式化,规范化,后人以其为范本的基本上只能越写越死,没有多少灵性与生气,写出的作品都很刻板,颜、赵中还是可以吸取不少营养,所以唐以后以欧为范本的,写得再怎样都很难受到圈内推崇,最多是拿来做做启蒙,特别是今人写的欧这一路字,劝大家千万别碰,再怎么用功都是徒劳,写出的作品只能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与艺术感觉,耽误时间乱费材料!
先学楷书是肯定的。至于练什么体?一、和欧、柳、赵相比,颜体更容易入门,练其他三体要有耐心;二、身边有书法较好的亲友,跟他练一样的体,不懂可以问;三、身边没***的话就建议你学欧体,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田蕴章田英章兄弟的欧楷讲解***,可以帮你打基础。
另外,灵飞经不能放大写,大字小字结体有区别,而且刚开始就学灵飞经难度大。
楷体很多,唐就有欧颜柳赵四大家。也是楷书的最高峰,但唐楷也有些问题,不是说唐楷不好,而是学唐楷的人再从唐楷中走出来比较困难。有些人甚至写一辈子书法,到最后还是在学,没有自己的模样,学唐楷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想学楷书,先到书店去,把那些楷帖都翻看一遍,选出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深读深模深临,有走出的可能。
另外,学书法的人要多看书评。现在书店很少有书评,原来出版的书评都在较大的图书馆里。可以去借阅。这样对书法的认知会有很大好处。
最后说一句,书法不是书写。书写的要求是清晰准确外加好看。书法是利用汉字为语言符号的给人以美感的艺术创作。不能把书写与书,法混为混为一谈。否则就没有书法这一说了。
感谢邀请。我是创哥的花园,在这里说一点个人看法,欢迎关注探讨。
楷书范本,就中楷和大楷来说,我觉得最好选唐楷或“四大楷书”。
所谓“四大楷书”,欧颜柳三家是唐楷,一家是元代赵孟頫。对于欧颜柳三家,唐朝是楷书发展的高峰,楷书的法则发展得很成熟、很规范,有规矩可遁。后世学楷书从唐楷入手,多能取得成功。而赵体作者赵孟頫的楷书属于行楷,比唐人的楷书灵活,又比行书正规,学好唐人后学习赵体,还可以更好地向行书过渡。(下图为唐欧阳询楷书)
另外,小楷可以学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灵飞经》、赵孟頫、文征明、王宠等的小楷。
你写的颜体就是唐楷。你选的帖子都是正路。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对自己的兴趣,你如果对颜体没有兴趣,可以及时换帖,从以上的推荐中选择,风格多样,应该能满足你的需要了。(下图为唐颜真卿楷书)
我一贯主张选自己喜爱的字帖练,能增加兴趣和动力。但是我还要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供你参考。现在流行学欧楷。欧楷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秀雅。其笔法单一,比较好学,见效快。但是,由于笔法单一,想创新也难。柳体虽脱胎于颜体,但是字体[_a***_]、劲健。其特点是笔画平直,练习后容易手腕僵硬,以后不易往草书上过渡。我认为学习颜体比较好。颜体字体宽博,小楷,大字皆宜。特别适合将来写榜书,字体比较厚重。字越大体势越雄健大气。颜体笔法丰富,曲画较多。能锻炼手腕的灵活性。以后向草书过渡比较容易。另外,颜体有三个变化过程,《多宝塔》规矩、俊美;《勤礼碑》点画用笔变化丰富,《家庙碑》厚重,方整;《麻姑仙坛记》古拙,老辣。完全体现了从青年到老年的用笔和风格的变化过程。最后是人书具老。人们常说学书当学颜,这应该是经验之谈。若不对,一笑置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古拙字体怎么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古拙字体怎么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