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ps行书楷书字体下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ps行书楷书字体下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好太王碑》看起来比较奇怪,它属于隶书还是楷书?临摹时要注意什么?
古人很有趣,很多字“长相”不一样,但意思一样,比如“太”、“大”,故《好太王碑》又称《好大王碑》。
好太王是高句丽国的第十九任国王,名叫谈德。高句丽是历史上很奇怪的一个王国,从其国王墓碑以汉字书写即知其与中国的渊源,可其地理位置大部又处于朝鲜半岛,可见今天的韩国与朝鲜与其也有较深渊源。有兴趣的朋友可上网自行查阅。
《好太王碑》的书体属于由隶书向楷书转变的过渡性书体。从形态上考察,基本应归属隶书一类。当然,近来有学者提出它应属于西汉时的碑铭体。这一见解比较专业,我们不需了解。
此碑笔画横平竖直,结体方阔稳重,雄强大气,笔画一律作方直线形,没有波磔变化和顿驻笔法,自然古朴,以特异的面貌和鲜明的风格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临习《好太王碑》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拓本。此碑时代久远,风蚀厉害,拓本虽然较多,但清晰、精美者并不多,故在临习时首先应选择精良的拓本。我强烈建议***用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灰前本C 本,这是一件颇为珍贵的早期拓本。
2、此碑用笔以圆为主,略兼方笔,起笔藏锋逆入,中锋行笔,沉着凝重, 转折处含蓄灵活而有力度, 着笔自然,笔画平起平落。
3、临习此碑最好有一点篆书的基础,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此碑的结体独出心裁,大小不拘,方整中寓变化,端庄中蕴活泼 ,布局自然错落,浑然天成。临习时须注意体会。
5、此碑金石气息浓厚,临习时宜用长锋羊毫笔,墨宜浓不宜淡,纸以质地较粗的生宣为宜。
《好大王碑》全称《高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为东晋时期高句丽第19代王谈德(374—413)的记功碑。由一块巨大的天然角砾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而成,碑体呈方柱型,高6.39米,底宽在1.34—1.***米之间,四面环刻碑文。清光绪年间出土。
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 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 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
《好大王碑》特点是线条均匀一样粗细,也是临写它的硬伤。多用中锋线条,笔在运动过程中要有点颤动,但是要自然,不能做作。一味的照抄就不生动,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之后再写,有了审美认知便可把握。该紧的要紧,该松的要松,不能写平,写平就失去了它的韵味。提笔顶纸、会用笔尖、要用篆书笔意去写;要有情趣,粗细稍有点变化才好看。点要如纸,不能很轻的放在那。
学《好大王碑》不能表面化,只注重造型,要在线上做文章,做到内敛、含蓄。书写时忌讳拖笔,要用中锋,线要涩,追求古厚的感觉。
有不少朝鲜、韩国、曰本学者一直在研究《好大王碑》。全称《高丽好大王碑》,此碑是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主要记录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东晋义熙十年(414年)刻,碑体方柱型,纵612厘米,横185厘米,44行,行41字,碑高6.39米。在吉林省集安县。
《好大王碑》隶中带楷,没有蚕头燕尾状。介于隶楷之间。方整凝重。朴茂含畜。结体宽博遒劲。有自然天趣。
字形为了不繁杂,省去了收放变化,省去了钩挑。省去了蚕头雁尾。结构为了灵活,往往左右不平齐,有的左低右高,有的左高右低。在合体结构中,打破常规的比例结构,拉大了局部与局都的对比关系,有的上大下小,有左大右小。主笔紧缩。加大了内部空白,有正大气象,有雅拙之趣。有篆书之笔意。
杨守敬评:"《好大王碑》,近时出见,醇古整齐。″
(好大王碑)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好太王碑》的墓主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号永乐太王。此碑刻立于东晋义熙十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清光绪年间才出土。
此碑所刻内容从高句丽建国的神话讲起,再讲到好太王征东夫余的过程,最后说到对好太王守墓人的记载和法令。内容涉及到高句丽国与当时东北、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再者,汉末魏晋时期,曹操的一道禁碑令,使得碑刻遗存大量减少。所以,现存屈指可数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碑刻,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碑碑体高6.39米,底部宽1.35-2米,碑底周长6.29米。碑文44行,满行41字,计1775字。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此碑碑文为隶书书写,又有一些篆书和楷书的风貌。但结体方正,不像篆书那么长,也不像隶书那么扁。此碑正是从隶到楷的重要例证。
因为此碑篆书、隶书、楷书,各种书体相掺杂,又有很多简省的文字,所以临摹时要注意整体特征的把握。
首先,此碑起笔、收笔、转折融入了大量篆书的笔法,圆浑挺拔。而横、捺则带有隶书的特征,蚕头雁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ps行书楷书字体下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ps行书楷书字体下载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