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字体设计手写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艺术字体设计手写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北朝书法家真的只写魏碑体,不写行书和草书吗?
妄断一下。肯定不是这样的,应当是隶书、行草书、魏碑并行吧!也许魏碑只是当时官方的一种通用书体,只在重要场合应用的重要书体。实际上,那个时期的行草书已经很发达了,隶书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方面鄙人研习的不多、了解的不够,难免不周,仅供参考。
翻开书法历史,草书是从汉初形成起,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由章草发展为今草;行书由楷书快写演变过来;魏晋南北朝行书盛行,代表人物先有钟繇,后有“二王”父子;楷书在南北朝时期风格不同,基本上是二王书写风格的延伸,代表作有真书千字文和瘗鹤铭等。从上不难看出草书行书的断代比较明析。谢邀答,供参考。
南北朝时,其时是各种书体并存的时期,只不过魏碑特点鲜明,人们往往以为彼时只有魏碑。
晋亡后,我国分裂成南北朝,以长江为界,南为宋、齐、梁、陈,北为东、西魏,北齐,北周。
这一时期,书法也因地域和人物的因素,分为南北二派。南派以帖学为主,妍妙风流;北派以碑学为主,雄强豪放。
彼时,在书体上处于隶楷错变时期,南派书法虽名家辈出,憾无真迹流传,而北派书法近百年来大量出土,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当以北派为主,而南派肯定也在流传。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如果你能天天供给他们宣纸和墨的话,完全可以写行楷。东汉后期,虽然己经发明了纸张,但仍非民间可常用,若非重大***(比如祭祀节日封典试考),真的只能用石板沙盘泥胎练字,因石不润墨,字形棱角分明,造成如今看到的魏碑体,真要写在宣纸或绢帛上,墨润其中,字形温润剔透,就变成行楷草隶了,所以在纸张尚未普及之前,只能写在石碑木板竹简上了,当然还有笔墨工具的演化,也是重要因素。用笔和用墨也是字体变化的根本原因。硬笔硬板,硬笔软板,软笔硬板,软笔软板四种书写方式,决定了行楷隶篆碑草的不同风格。至于南北朝的书法流传问题,我不是专家,但物以稀为贵,相信会有一些书家遗作流传下来,从兰亭序的水平看,绝非偶然存在,其字体之成熟,结构之完整,笔划之精道,布局之合理,岂是一人之天功?实乃群力也。
南北朝,是东晋灭亡以后,南北分裂。北朝,由鲜卑族拓跋硅建立。国号大魏。通常称为北魏。占据北方为政。这个北魏与三国时期的曹魏没有丝毫瓜葛。
南朝,则为宋、齐、梁、陈,分别统治。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一个时期。战乱频繁。北方,是游牧民族控制的***。南方,则为***控制。
魏碑,实际上主要指的是北魏的碑刻。中国书法分为碑版书和翰牍书。碑版书用于碑版铭石,它的应用范围小。翰牍书,是日常书写字体,应用范围广泛。不要说魏碑,即使是书法史中鼎盛的唐碑,都不是古代人日常的书写字体。
翰牍书,使用的是笔墨纸砚为工具,好比生活中的家常菜。碑版书的用途,是树碑立传,铭石记功。就好比鲍鱼龙虾。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们不写魏碑。他们写的字,也是以行书、草书和手写体的楷书 。
鲍鱼龙虾,吃久了便会生厌。家常小菜,一辈子都吃不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字体设计手写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字体设计手写草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