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体适合哪种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欧体适合哪种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大家。柳体。欧体。颜体。赵体各自特点是什么?
我本人练过一点字,谈谈四大家各自的特点。
按时间顺序,欧阳询是初唐时期人,颜真卿是中唐时期人,柳公权是晚唐时期人,赵孟頫是元朝人。但我表述的顺序:颜→柳→欧→赵,这是按照古代科举考试用书法的要求。
1、颜真卿。
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方正茂密,饶有筋骨,一词概括“颜筋”。初看,有肥满之感。
楷书书雄秀端庄,结字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祭侄文稿》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他的字经历三个阶段:初期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五十岁前),代表作《多宝塔》,练他的字可以从此碑帖入门;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五十到六十五),代表作《麻姑山仙坛记》;后期老辣有活力,丰腴豪迈(六十五岁后十年),代表作《颜勤礼碑》。
2、柳公权
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书贵瘦硬方通神”。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一词概括“柳骨”。
欧、颜、柳、赵四体,是为楷书四家,各有特点。
颜体丰肥阔大,肉多骨少,有雄浑之态,气度非凡,适合写大字,这是其长处,但写不好就会显得蠢笨臃肿,精神萎靡,这是其短。
欧体与颜体相反,筋骨外露,清秀瘦硬,自见风神,适合写中楷或小楷,这是其长处,但写得不到位就会形神尽散,如干柴废铁,这是其短处。
柳体基本在颜体和欧体之间,而更偏向颜体一些。相对于颜体,柳体有了更明显的筋骨,而相对于欧体,柳体显得更丰满大气,可谓相得益中,正因为如此,柳体最难学。
赵体远接二王,清丽秀逸,秀媚有余,而刚健不足,适合写小楷或行楷,但写不好会显得恶俗。
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这个应该是按时间顺序排的,与水平高低无关。虽然四大家以楷书著称,但行书也不逊色,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帖》,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欧阳询字体以“二王”为基础,融和了汉隶魏晋书法余韵,吸收诸家之长,于平正中求见险绝,自创新意,独树一帜。结构上取修长,四面均匀停当,严紧欹侧,峰棱比较突出,左收紧,右舒展,竖为主干,横成图案,法度森严,于平正中求见险劲。
中间匀集紧密(中宫较紧),大都向右扩展,而字的中心一般多见稍偏左,险劲奇巧,沉稳严谨,无懈可击。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等。
颜真卿随之他的年岁并进,笔法也随之变化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代表作《麻姑仙坛记》等
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刚从艺宴商城那里看到以下几点: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代表作有《玄秘塔》等
赵孟頫五体皆通博学多才,用笔遒劲挺健,笔圆带方,流动带行。赵字继承了晋、唐书法的法度,坚持中锋运笔,点画圆润华滋,线条富有弹性,外似柔美而内实坚钢。结字俊美灵秀。素以遒美秀逸著称,***用平稳匀落的结字原则,笔画的收放、穿插,结字的疏密、布白,字形的大小、宽窄,都纯出自然,显示了他的高超技艺。代表作《三门记》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体适合哪种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体适合哪种行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