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度字体的草书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度字体的草书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自己的草书越练越难看?
乐意为你解答
首先一点,你的作品太“草”,草的不像草书。草书虽然连贯很多,但要适可而止,比如单字之间的笔画联系不是每个字都必须连起来才叫草书,这就像走路不累时可以跑跑累了可以速度放慢快走一样。多了就不好。
二、作品没有法度,也可以说缺乏节奏,每个字都在张扬,通篇单调,需要做到有张有弛,收放自如才好,比如转折处等等很明显。
三、关键一点要明白,要把草书当楷行书练,例如转折,用笔,结构等等,千万不要认为草书就一定是很“草”的!
不管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他们的背后都是传统文化的支撑才有了最终面貌。某种层面也可以说大同小异,殊途同归。
最后,我们还是共勉吧,从传统中来汲取营养吧!
从根本上来讲,这是由草书的特性决定的。
我认为,首先他学习的方式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草书一般而言,是指我们古人用毛笔所写的书法,他用的工具是毛笔,用硬笔也可以达到草书书写的效果,但是不容易把草书笔画多变线条的流畅给清晰的表达出来,因为硬笔它主要的线条就有一根,而毛笔是有很多根的,他是有丰富性的、变化的,而这些丰富性的变化就是草书最根本的本性了,缺少了这一点,草书的书法也不能说是完美的。
其次,普通人如果一开始就学习草书是不恰当的,我们知道草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书写符号,它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最晚成熟的一种书写,仅次于楷书。这种书体成熟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他的高度抽象性,因为草书有固定的书写模式和套路,所以在书写的时候就非常考验人的笔法,尤其是你基本功。你基本功扎实不扎实,从草书中一眼就可以看到。
但是,由于草书在符号识别的抽象性上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这就决定了他的书体难度,并且草书和书法家个人的性情爱好,修养联系在一起,因为草书是最适宜表达个人情感诉求的一种书体,你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文化修养,从草书中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来。
所以对于一个刚接触书法的人来说,从草书入手是非常错误的方法,这样会让你的书法走很多的弯路,那么我觉得还是从基本功开始,先学习隶书,篆书或者楷书中的一种书体,然后再学习行书,最后慢慢地过渡到草书,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基本的路数,只要我们把前面的基本功给打好了,那么我们在写草书的时候就可以使自己的笔能够运转自如,写出线条流畅,自行优美的草书书法来。
而之所以会出现我在前面所说的,朋友向我反映的,草书越写草书越难看,这还是因为他没有掌握一个书体最为精髓的内容,对于一个书体的初学者而言,他学习某一个舒书体,必然是对某一个书体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也是对一个书体逐渐的提高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过程,如果你越写越差,要么说明你在认识上的提高比在手头上的提高要大,造成了你在认识上的落差,要么是你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一个书体应该有的书写技巧,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的掌握一个书体的精髓,认为草书只需要潦草的书写就可以了。
草书是极其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没有法度和没有规范,也就不能称之为草书,所以对于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学习草书首先要打好基本功,其次要选用比较适当的工具,要用传统的工具——毛笔。
不是说硬笔不可以学习草书,只是草书有丰富的提案变化、转折,线条的起承转合,这些都需要用软笔才能够表现出来,硬笔表现的能力实在有限,不利于日后书体的发展。
只要我们能把基本功给打好,选用比较好的工具,仔细的练习,提高我们的个人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做到这三点,那么草书就能写得比较好了,就不会出现越写越丑的现象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
回答:在练习书法不管你练草书隶书都必须专心致至,严肃认真丶倾心投入才行。你以为可以了你倾心投入就不强了,所以字体就会逊色甚至退化,要想把字写好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持于虚心的态度才能逐提高自己书写水平。
为什么草书越练越难看?
首先要明白草书不是一直加快速度疾书,而是有节奏地书写。当代书法家林散之就提出“草书要有楷意”,所以“楷意”就是书写不能太快,笔画要交代清楚,要让别人认识。有的人写草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神密感,让人认不了,以显自己高深莫测。这样的目的去写草书,只能是越写越乱,越乱越难看。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
草书的美来源于灵性,活的线条,无数条飞动的曲线,组成了草书的美。
没有楷书功底的草书容易浮躁、飘浮,字也难有形状,也不懂得轻易稳急,粗细浓淡,飞白干枯,古拙遒劲,妩媚多姿。
没有篆书功底的草书,就如“死蛇缠树”,僵硬难看。笔画一定是强拉硬扯,刻意为之。缺少自然旋律之美。
没有隶书功底的草书,笔力一定无一发千均之势,那种“沙锥画”、“鸿泥雪爪”、“印印泥”的效果也绝对不会出现。
草书作为最难的书法艺术,应是在诸体皆能时的自然升华,水到渠成的自然效果。而不是单练草书就能达到的境界。单练草书只能滑入丑书行列。
草书之美在于章法、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旋律,高低相间,跌宕起伏,***浪退。巧妙布白,主字突出,字眼夺目。把人的情感融入进入,表现出喜怒哀乐,人间百态。一幅好的草书,就是一支歌,一幅画,一幅壮丽诗篇。
感谢邀请,希望热爱书法的朋友们,不要急功近利,当循序渐进,讲究方法的实用性,科学性。妄动,只能是欲速刚不达。反而影响了成功的速度!应诸门兼学,各门的功底都会在草书上表现出来。那才是自信美的草书!
最后用“草书”作诗一首。与网友共讨。
草书是比较不好驾驭的,看似无章却有严格的章法,张旭张芝等大家的字体各有千秋各有韵味。仅临贴就得花费不少的时间,若不是真爱萆书哪一份洒脱及***,真还不好坚持下去。我猜测吧,你越练越难看可能与心境及方法有关,草书如唱歌,有收有发的,收得太紧就没得草书的韵味了,若一马平川放任自由,恐就变成你说的哪种越来越难看的境界了!所以我认为练草书得心平气和,才有吐纳山川河流之大气,才会写出浩荡的气势;另外特别重要的是要知字的来去,挥洒之间才有精致的美丽,再注意些粗细对比浓淡对照,拉丝与点的相映成辉,多观看书法家现场泼墨的视频,多总结多练习,自然就能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
草书是不是最难的一种书法,怎样评价一个草书作品?
草书是不是最难的一种书法?这个问题看从哪方面讲,要说识认角度讲,它是有难度,但要从书写的角度耒说,倒是比楷书好写的多。
草书的产生源于对正体字的快速书写的实用目的。比如,隶书的草写就是章草,而楷书的草写是小草,至于大草和狂草则已属于艺术化的范畴了。既然是为了快速,必然地不可能难度增加。倒是楷书的横平竖直是要经过练习才能做到的。
而说到草书作品的评价,从王羲之的《十七帖》,到怀素的《自叙帖》,再到王铎、傅山,乃至近代的于右任、林散之等等的各种草书,可以说风格不一、姿态万千,似乎没有个统一的标准,但其实不然。书法作为一种半抽象化的艺术形式,凡作品的评价都有两种方式,一是标准化,二是风格化。
标准化,就是参照标准的,历史的、大众化的审美方式来评价。比如,以欧颜柳赵以及田楷为参考来评判一幅作品。
风格化,就是从作品自身的角度出发,尝试体会和理解其风格线索或逻辑。当然,也可能由于其过于主观化而无法被人解读。
看草书,其实无非几个方面。
第一步看章法,无论他的章法如何变化,首先要看是不是阴阳协调,墨色变化是不是丰富、顺畅。一幅好的作品,第一感觉就是舒服,舒服中带着丰富。
第二部是看字法,也就是草法。草书的用笔结字都是有规矩的。虽然很多人觉得草书千变万化,事实上它确实也能千变万化,但它有规矩,是规矩中变。
很多人是没规矩,瞎变,这就是不入门。也有些人如田蕴章一样,有规矩,但没什么变化,这就是比较普通的作品。
有规矩还能做到千变万化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能在书写中把字形的变化表现的丰富,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最后看笔法,草书笔法是非常难的。
主要是变化太丰富,用一面锋写跟用八面锋写,即便同一个字,同一个形,写出的水平也不同。
比如上边的连断,技术难度就不一样。
连着那个明显要运腕,而断开的那个只需要运指就可以。
草书确实是几种书体中最难的!
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书家性情的书体。
草书第一难在技法元素:
草书是各种书体元素的融合。楷书的点画、行书的结体、隶书的块面、篆书的线条,都能在草书中得以体现。草书不是自身孤立存在的单一书体,写好草书尤其是大草需要各种书体的支撑。
草书第二难在章法和谐:
草书变化万千,如何能在变化中求得整体统一赏心悦目,是非常不易的。
草书第三难在才情:
光有技法元素和章法的融合还不够,还需要书家根据自身才情,打造属于自我的独特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
当前在草书的书写当中,我非常喜欢和看好两位书家,李双阳老师和后起之秀李茂江老师,他们都已在上述三点上有很大的突破。
附上两位老师的作品:
草书是最能抒发性情的艺术!
就像张旭,就像怀素,在喝醉的情况下还能把草书写精彩,甚至能发挥出平时不能达到的境界!原因是什么?是技能,是才气,是对书法的认知达到极高境界的体现!
有人说现代的书法家也可以达到写草书抒发性情的地步!是的!他们做到了抒发性情,可是,你看到了他们的败笔吗?别说是书法性情,即使是规规矩矩地写败笔都存在!基本功在哪里摆着呢!
草书需要高速书写能力,就像一辆跑车,在高速行驶中转向,[_a***_],加速,不会失控,不会失误,没有高超的驾驶技巧可以吗?敢吗?或许这个比喻不恰当,因为书法有人敢啊!不怕败笔的人敢啊!
狂草最难,个人感觉是技巧与力度与速度结合在一起的难!没有写几个方面的结合,就不难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度字体的草书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度字体的草书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