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经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心经书法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用《曹全碑》笔意写《心经》可行吗?
当然可行!为什么不行呢?
《曹全碑》:
历史上书法家们用篆隶楷行草都写过《心经》,作为佛家的《心经》或许更应该表现一种静谧与内敛,但书法家们可能有另一种认为,用草书来表现《心经》
,如唐朝张旭就用狂草来写《心经》:
近代于右任也用草书写《心经》:
欧阳询、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等大书法家用不同的字体写过《心经》。弘一法师的楷书《心经》更有佛家味道:
如楼主想用《曹全碑》的笔意来写,完全符合《心经》的内涵。《曹全碑》秀逸多姿、结体匀整,楼主如用汉隶笔意来写《心经》,将定有另一番韵味。
绝对可行!《曹全碑》是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神***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曹全娟秀清雅,用来抄佛经再合适不过了!
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我认为是可行的,书写佛经的目的是为了传播佛学;我见到的书写《心经》的书体有楷书、篆书,还有草书、行书等等。再就是经书体书写的各类佛经,如《敦煌遗书》中,西汉以来的各种书体,其中有好多经书体佛经,非常漂亮。
西安碑林里的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写者是谁?
西安碑林里的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唐代弘福寺怀仁和尚在集王羲之字完成《圣教序》后,首先精心从王羲之帖中描摹王字(集字,不是王羲之直接书写),诸葛神力继而耐心在石上勾勒王字,朱静藏最后细心在石上镌刻王字。碑上刻着呢:“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正文后)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 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两块碑石同时刻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圣教序一起刻石,原碑现存西安碑林,全称为“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成为后世学习王书的重要资料。自唐以后,集字王书,蔚然成风。
西安碑林里的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写者是谁?
西安碑林里的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唐代弘福寺怀仁和尚在集王羲之字完成《圣教序》后,首先精心从王羲之帖中描摹王字(集字,不是王羲之直接书写),诸葛神力继而耐心在石上勾勒王字,朱静藏最后细心在石上镌刻王字。碑上刻着呢:“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正文后)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 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两块碑石同时刻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圣教序一起刻石,原碑现存西安碑林,全称为“唐怀仁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成为后世学习王书的重要资料。自唐以后,集字王书,蔚然成风。
求书法爱好者推荐《心经》,硬笔和毛笔都行,最近主练《心经》?
我推荐您参考《沈尹默心经》
全文参考下面链接
***s://m.toutiaocdn***/i6583851591894303240/?***=news_article_lite×tamp=1591121941&req_id=2020060302190001012902609007403131&group_id=6583851591894303240
我也沐手敬录心经,请各位方家多多指教!
赵孟頫书法《心经》适合初学者吗?
我看了一些楼上的回复,有些回答有点偏颇,我想这里客观地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初学者是初学书法的人,还是初学行书的人。
如果你是没有练过楷书,直接就上手练行书,别说赵孟頫的《心经》了,就算是王羲之的《心经》也不适合你,当然王羲之没有《心经》作品传世了。如果是这样的初学者,还是建议从楷书学起。
如果你很喜欢赵孟頫的字,以后想练他的行书,那楷书就可以从赵孟頫的楷书练起。至于有人说练赵孟頫的楷书练不好会如何如何的说法,大可不必理会。请问有哪一家的楷书练不好还能写得好???既然是练书法,就想着是要写好的,而不是要写不好的,不好好练,选谁家的入门都没有用,因此这种说法是很害人的。
赵孟頫的楷书入门不建议选《三门记》,因为这是赵孟頫早期的作品,个人风格刚刚形成时期的作品,风格不是很明显,与后来成熟期的作品差别蛮大的。《三门记》整体是有点宽扁的体势,而后期赵孟頫的字,因为学习了李邕和柳公权之后,整体的字的外形、体势是竖长方向发展了。上图是赵孟頫的《三门记》,下图是赵孟頫的《湖州妙严寺记》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二者的不同。
赵孟頫后期的楷书,笔力遒劲,风骨昂然,哪有笔力缺乏的感觉,也毫无软媚的感觉。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需要注意的就是笔势的问题,特别是点画之间的呼应、顾盼,甚至有一些牵丝、萦带等。而且赵书的笔法是受笔势的影响的,例如上图中的“事”字,中间横画,起笔会有一个小尖尖,这个尖其实是上一笔写完之后,空中行笔,入笔时候自然落笔的痕迹,这就是两个笔画之间的笔势呼应产生的。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为了露锋而露锋,最后倒真是容易落入软俗的问题了。
赵孟頫的字属于行书行楷类,包括他的楷书都不适合初学,如果初学便学赵字,自己感觉上手比较快,是实上是写的字容易乏骨力而显得媚俗,即便在当下被很多人称赞,(时下大多数人对书法深层的要求了解的比较少)也并不真实。检验的方法比较费时间,你去把欧楷或柳楷练好在回来重写赵字,一切自明。
赵孟頫的心经,不适合初学者。
流传至今的心经碑帖墨迹,多以楷书为主,而行书的心经,首推赵书!
把玩良久,只能感叹,能将行书写入如此化境,秉承王书风骨自成一体者,只有雪松!而后人欲学,却很难得其精髓,易流于滑俗。
初学书法,兴趣第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书如其人,更说明,书法与人的生命习性相关,你的书性就是个性,既然是具有生命特征的东西,就不必着急,一辈子能写好一笔字也是可以的。
小学生学写字,先习硬笔。简单易学,但执笔书写习惯却与毛笔大相庭径。再学书法,极易产生误导。铅笔、钢笔通常只有三个手指握笔,而且是倾斜执笔,而毛笔确实五指并用,笔管严格要求垂直。
旧时蒙童习笔,不必先用真笔,只拿一支细竹,按执笔法在沙盘上划,务求横平竖直,以练执笔的悬空腕力。现代科技进步,有水写毛笔布贴,用来练习悬腕执笔,务必练习到无论书写何种点画,都能做到执管有力、抽笔不脱,笔管垂直、笔笔中锋(请养成点击关注收藏习惯 今日头条号“置心阁风水咨询”原创)。
强力推荐沈尹默所书《学书有法》,细细揣摩,能做到每一种笔画都心中有数,下笔到位。
当然,刚开始总是写不好也是正常,一个软头的毛笔是很难掌握的,但始终保持笔管垂直、笔锋到位、提按转换、笔笔中锋,方可掌握笔法。
写好水贴,练好笔法,还是首推临帖,行书当作楷书习写。
解答:
初学者,不推崇赵孟心经,心经属于佛教,具有政治色彩,国家对佛教管制严格。应推崇学习赵孟《三门记》楷书。
1.赵氏楷书中《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此为赵氏传世作,学习就选择精品。
2.现在的小学生学习书法都在临摹赵氏楷书《三门记》
3.简介:《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纸本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以之为底本的石刻位于苏州玄妙观正山门内。
赵孟頫书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作为赵氏楷书的上乘之作,其楷法精研,圆转遒丽,宽博凝重,晋唐风韵跃然纸上。
4.临习此碑,初学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笔法方法,赵体楷书行书笔意比较明显,用笔时点画需圆润华滋,同时笔路要清楚,方向要明确,尤其应注重各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和行笔速度的把控。
二是结构方面,赵体楷书布白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心安稳。
同时,还要留心赵体结字的“宽绰”,体察其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的审美特征,力求临习时做到形神兼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经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经书法字体楷书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