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庞中华钢笔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庞中华钢笔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庞中华和田英章的硬笔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记得十岁那一年,我妈给我买了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过去三十年了,我字一点没有写好,可是这字帖开始两句,不知道怎么了一直记忆犹新。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有一天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以前大人逼我练字,我每次都写了最开头两句,后面就不想再练了,于是每次都是从头再来,前面这两句就一直刻脑海里面了。
田英章的字我不太热悉,但在网上一查,一部分人说他的字可学,一部分人强烈反对。我不了解,没发言权。
我只想说说庞中华的字。他的字是坑人害了一代人的字。没有体,看似“横平坚直”,实在是一点个性也没有的字。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就是字写得“垮大垮大”的。好像有一阶段,很多孩子都练他的字,还出了“描红”本,更坑人!
什么是好字?要让别人练后,能形成自己风格的,才是好字。我上学时练过一个硬笔字贴,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字贴,写字人叫“阿敏”。
我练了一年这个字,参加工作后,又买来褚遂良《大雁塔圣教序》毛笔字贴练习硬笔。后来我在给一单位拍纪录片,七集,片名想让领导题字,这个领导写一手碑体字。领导让我把片名写下来,他看见我的字后,说,这字练过呀,不行,这片名得找个书法家题。后来,果真找了个省内知名的,也是我喜欢的一个书法家题了片名。虽然领导可能是谬赞我的字,但如果我是练的庞氏“垮大”的字,可能谬赞都换不来。
硬笔书法还是庞中华的有造诣,跟庞中华老师学习硬笔书法还是很快乐的,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我给起名手风琴书法。1992年庞中华老师到我们军校亲自教学,受益匪浅,同学们都学了一手好字。
庞中华先生的钢笔字可以说是整整影响过当时的一代人,那时,主要的书写工具就是钢笔,能写好一手钢笔字,可以让很多人羡慕,甚至可以因为能写一手好字,可以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所以当时的人们都十分希望写的一手好字。庞中华先生的钢笔字帖,正是在那个时代才成为人们书写的范本。
田英章先生的楷书,在书法界一直争论很多,被人称为印刷体的美术字,谈不上书法艺术,很多人认为学习书法 还是应以古人的字帖为范本,但田英章先生的楷书 我认为他也是在临写了大量的古人书体后打下了良好的书写功底,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至于是不是可以作为书写的范本 这就看个人的喜好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既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具有优雅的艺术欣赏性。至于如何评价两位大家硬笔书法,真的没有资格用"评价"二字,因为两位都是***级别的书法家,只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庞中华
作为70后中年人,对庞中华的字帖那是特别熟悉,特别喜欢。那时的书法爱好者不认识庞中华的很少。很多人都喜欢练习他的字体,庞中华的字体扁而宽,特点鲜明。我们再来说庞中华字体的本身特点。他的字的特点是易学,一学就像。不过总的来说他的字易学,扁平。
田英章
田英章和庞中华比,出名好像晚了点,但是现在市场上还是比较流行的,他的字具有中国方块字的特点,字体方正,楷书端庄舒展,刚劲有力,涵蕴丰富,用笔老到,功底深厚。字体优雅隽美,笔画遒劲有力,收放自如。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80年代以来,出版硬笔书法字帖最多、推广硬笔书法艺术成绩最突出的,是庞中华和田英章两位先生,所以两位书法家的作品都是各个时代的热门的书法作品。
你如何评价这些“庞中华迷”写的庞体书法,是否超过了庞中华?
没有超过庞中华!庞中华的字,虽然在硬笔领域颇受争议,但我以为庞中华的字是非常有功夫的。
庞中华的字扛肩极少,宽松、有魏隶风格,与主流的行书风格不一致,但也是自成一派!应该尝试品味欣赏不同的风格。
为什么没有超过庞中华,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学的就是庞中华,怎么能超过庞中华呢?
更何况,庞体之外的营养,汲取的并不多;
当然,如果下面几位朋友,吸收了太多庞体之外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怕是又不能参加这场比赛了,是不是?
各有利弊,人各有志!
图一作品,我以为在三个作品里,相对比较好的。
原因很简单,相对而言,上图作品中的线条,放的开,更为自然,有自然书写的感觉,整体看,比较大方,有神***。
图二作品,生活中,肯定是高手了,也是好字!但是,个人以为有些字,线条有点绕了,另外,字的横向间距略紧。
图三,写的最工整、规矩。肯定的说,上学时,书者也一定是个好学生!但是与图一相比,神***上略逊一筹,稍显拘谨。
只是一家之言,您怎么看呢――
必须承认,庞中华先生对于当年硬笔书法的推广的确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称其为“硬笔书法第一人”也并非就是浪得虚名。如果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过来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几乎很少有人没受到过庞中华硬笔书法的影响。就算没练过他的字帖,至少也会对他的字体非常熟悉。
就比如说现在看到的这几张作品,乍一看似乎都颇有几分庞体硬笔书法的味道。当然,如果仔细欣赏,无论是笔画的娴熟和结体的精到方面都还有明显的欠缺,应该算不上学习庞体的上乘之作。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年庞中华硬笔书法能够风靡一时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手快。
就算是初学者,临习庞中华先生的字帖几个月时间,大多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写得像模像样。有些底子不错,又几分天赋的书法爱好者,甚至跟快就能将庞体写到几可乱真的地步。当年庞中华先生的字帖风靡一时,各类使用庞中华先生教程的培训班遍地开花,其影响力在硬笔书坛很难有人可与之比肩。也正是因为庞中华先生在硬笔书法的教育和推广方面起到的引领作用,才有了“硬笔书法第一人”之誉。
但是,书法界对于庞中华先生硬笔书法水准的评价却与他的名气极不相称。一般以为,庞中华先生的硬笔书法容易上手,但是缺少变化,也少了些传统底蕴,实用尚可,艺术水准欠佳。再看看配图中这几张学习庞中华硬笔书法的作品,应该说这样的评价还算是比较公允的。
还有不少人认为学习庞中华先生的字体时间久了,很容易形成一种模式化的书写习惯,到时候要想改过来都很困难。可见,庞中华先生的硬笔书法水准的确是面临着诸多争议的。尤其是当王正良、任平、谢非墨、刘惠浦、顾仲安等具备良好传统书***底的硬笔书法家开始活跃于硬笔书坛后,越来越多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开始意识到了庞中华硬笔书法的局限性,转而临习其它字体,改变自己的书写风格。
尽管硬笔书法浪潮的退却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手机和电脑的冲击,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被淘汰所致。但是,庞中华先生的硬笔书法风光不再却与他的书法水准得不到更多认可有着直接关系。毕竟,现在的硬笔书法还是不乏爱好者,练习庞中华硬笔书法的却鲜有其人。
抛开书法水准不谈,作为当年同样受到过庞中华硬笔书法影响的书法爱好者,惊龙轩现在看到这样的庞体硬笔书法作品还是倍感亲切的。不管怎么说,当年庞中华先生对于推广硬笔书法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容抹杀的。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庞硬字,多宝塔打底,兼容魏碑体,自成风貌,曾风行神州数十年,是庞中华前后的硬笔写手所未能企及的!!!尤其田氏字由软笔领域涉硬,虽自成一体,亦各有不同,两种风格,比了也白比!庞字在钢板刻印誊写时代,几乎一枝独秀,独领无限风光,为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钢板字工整娟秀流利,誊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教材,是颜多宝加魏碑的巨大贡献,没欧形印刷体什么事!!!噗嗤!!!欧形字行吗?工整漂亮,但写手慢涩蜗牛行!实用价值受限,想想都憋屈!!!噗嗤!因此鄙人大胆妄言:欧形字写手不兼容,难能出息!字工整漂亮只值二流!!!最后噗嗤!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很多名垂青史的时代英雄,比如蒋筑英、袁伟民、许海峰、聂卫平,无疑,庞中华也是其中一员。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在于他们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挺身而出,作出了表率。在其行业内,就技术水平而言,也许他们并不是最高的,但这并不影响其英雄形象。
就庞中华而言,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书法水平充其量不过是个爱好者的水平,但在那个渴求知识的年代,他的字帖有着平地一声雷的作用,一下唤醒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热情,一夜之间能火遍长城内外。
毫不夸张地讲,六七十年代的人,庞中华,对他们而言,曾经如神一般崇拜,即便今天的他们,书法也许早已超越庞中华,但他们对庞中华仍然尊敬有加。
在书法学习上,老师的地位,并不因学生水平的增长而衰减,正如王羲之,即便水平早已超越卫夫人,但在书圣心目中,卫夫人永远是他的老师。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说起庞体字,若单论个人好恶,确不敢恭维。还在本人中学年代,时庞书方正流行,当时有很多人在学,字帖满天飞,本人也在其列。然研习不久,自觉该体笔法不够简炼,好似磨磨唧唧,故意拐来折去,拖泥带水的,不够自然,初学者很难上手,亦不大适用(尤其对在校学生而言),因之便很快放弃,改习他体了。也不是说庞体书不好,本人非专业,不`好妄加评论。只是对于一般人(专研书法者际外),庞体字确实不是最佳选项。整付字看起来不错,但不可拆开了看;你想"认真"来写,就会知道什么叫困难和累了。我知道有许多习庞者,因实在练不下去了,只得半途而废,结果自己的字却成了四不像,还不如从前了,懊恼不。至于这几个"庞迷"的字,个人感觉尚不及庞,更别说超越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庞中华钢笔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庞中华钢笔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