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竖行书排版格式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竖行书排版格式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捺如扫帚撇如刀,横轻竖重点如桃,这是写楷书的规则吗?草书有哪些规则?
这些说法,可以帮助我们形象地理解,但书写过程中实际操作性不强。楷书的法则,如欧阳询的《八诀》、“永”字八法、“结构36法”、“结构64法”以及“结构92法”,是楷书比较正规而系统的笔法和结体标准。至于执笔的运笔动作,在确保中锋用笔和正确点画笔法的前提下,也会有各种书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每人都有自己的书写习惯。 比如,“颜体”与“欧体”的基本点画笔法不尽相同。即便属于一路楷书,同样都是“欧体”,大欧与小欧的笔法和结体也会有形态上的差异。
草书的规则,也有同样道理。
章草的书写规则。古人把最早的即隶即草的书体,称之为草隶,或俗草。这种草体,还不具备严谨的草法法则,点画书写和结体都比较随意性。
在此基础上,经过一些文人、学者和书法专家的规整,形成了点画笔法和结体的规律性,严谨性,于是就出现了章草。例如,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吴皇象《急就章》就是章草代表作。章草的书写规整:波挑明显,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势以横意为主。
今草的草书规则。在章草的基础上,书写进一步简化,以符号化的连笔代替点画,使得书写更加放纵,笔势更加连绵起伏。尤其到了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发展为“狂草”,使得草书的书写规则发展到极致。
古人对今草的形容为:匆匆不暇草书”。意为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笔法也有很形象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在草书中,没有一笔是笔直的竖画和横画,“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故“钩、撇和捺”的变化最为复杂,时而以点画代替,时而处理成“横、竖”。
草书的点画,往往通过丰富多样的笔法表现:实笔的按、虚笔的提,提按即使虚实,也是笔势的连带。中锋、侧锋、方笔、圆
笔、翻笔、搅转、顿挫等等,彰显点画的形态和结体张弛有度的法则、彰显线条的笔力、活力和生命力。
捺如扫帚撇如刀,横轻竖重点如桃,这些是写楷书的规则吗?
不是。这些东西是楷中某些风格中的特点,但不能以些而当作楷书的规则。规则是必须遵循的东西,而特色只适用于某种风格流派的当中,并不具有广泛性。
横轻竖重在颜真卿的楷书中是他的特点,但在欧阳询,赵孟頫的字体中却不一定。如桃的点在欧体中是特色,在颜真卿和柳公权字体中却看不到那个点像桃子的形状。至于捺如扫帚撇如刀,各家各派都不尽相同,刀有砍刀、大刀、菜刀、偃月刀、水果刀、板刀……到底要像那种刀?虽然有抬杠的嫌疑,但也说明此说模糊不清,万一写成了菜刀状怎么办。
楷书的法则,有《永字八法》,欧阳询结构《三十六法》,张怀瓘《玉堂禁经》等,对楷书的书写法则都有详细的介绍。如偃仰向背,承应相让,覆盖承载,排叠避就,回抱包裹,小大成形,等等。这些原则,任何风格流派的楷书,都不能违背。
.丶首先应弄懂撇捺的种类。撇在永字八法中称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横为勒,竪为弩。所谓勒不贵卧,指最忌将笔尖平伸向左,笔身右按即平卧下去,而是要立锋下笔,笔尖向上,笔身下按,向右涩行,防止滑拖,即中锋用笔,轻提右涩行。其次为竪必弩,,竪画不直,直则无力,过直而败力,贵战而雄。简言之,是两力之对抗,弓臂和弓弦的关係。而长撇有腰粗,鼠尾,短弧,搭锋等,但不能领会为甩笔尖,否则就成了刀撇出锋则无力。而捺‘起笔则藏锋逆上,向右斜下弯至按而提笔,俗称刀状。学楷是基础,有基础后,草法楷定。有笑话曰:尺二秀才。指.嘲笑秀才把"盡"写成"尽"。而尽本来是盡的草体。而草书撇有长,短,斜,钩,连,主等,草书捺有围捺,平捺,反捺,等而笔有顺有逆,而逆笔又有方圆之分。方笔是藏锋起笔后再顿笔斩截,使起笔处竣利而显方势,圆笔是起笔后再提笔圆转,使起笔处园厚呈园势。另外有露锋下笔,侧锋取妍之说,不是单一的横轻竖重,否则就成了清末钱沣的横细竖粗的伪颜体而以讹传讹,误人子弟。拙言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竖行书排版格式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竖行书排版格式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