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练小篆字体有什么好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练小篆字体有什么好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学书法必须学篆书?
学习书法,要想提升书写技艺水平和创作能力,各种书体、字体尽可能的多涉猎一些,并且有所侧重的选临一些具有独特个性的字帖、碑帖。实践证明,专门苦练一两个帖,或一两种字体,难有成就,充其量只能说算个模仿秀。
要修炼真正的书***夫必须博览多帖,所谓专工一体的说法纯粹是自欺欺人的鬼话。
即使不专工篆书,但是,大篆、小篆的书写技法必须要懂,对创作有利。
只有系统的练过篆书,才知道什么叫中锋用笔,什么是停驻、驶转、调锋转势,并不是只让笔尖在笔画中间就得了,还需要有行笔节奏感、力度感……写篆书,起止处笔法动作微妙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直线、曲线,都不是匀速的,更不是画出来的。只有通过练篆书,尤其是练小篆,才能真正的体验到“椎划沙”之感,对指法、腕法、肘法三者协调一致关系有深刻的理解……
为什么学书法必须学篆书这个问题?鄘人未涛和张劲逸两位老师引经据典的分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我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而且偏爱篆书,特别是小篆。我曾学习颜真卿的多宝塔三十多年,连一般般都没达到,五十岁才专攻小篆。小篆最初应称秦篆,是最早的规范字,又称玉箸篆。笔法在各种书体中是最简单的,只有直线和弧线。直线要求横平竖直,圆起圆收。弧线要像钢丝wei的一样。要的是力度。必须中锋行笔。出现侧锋线条粗细就不一致了,力度就明显达不到要求。这就需要掌握书写技巧了。捻转就特别重要了,笔要在手里能够转,再加上手,腕,的配合,才能使笔运转自如。把写篆书的各种計巧运用到其他书体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我学习书法的一点体会,请多指教。
学书法必须学篆书看似太过武断,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但是学书法必须学篆书却有着不能拒绝的合理性。
学书法,最核心的关键是操纵毛笔的经验如何积累,也就是怎么练习让毛笔听话的问题。
几乎每个学习书法的朋友都知道,中锋用笔很关键、中锋用笔是基础、中锋用笔是重中之重诸如此类的道理。
但是,并不知道如何把中锋用笔当成一个习惯。
实际上除去篆书,其他的书体对中锋用笔的强调并不明确,像楷书除去直线的起笔收笔外的行笔部分,其余基本就是侧锋。
行草书要求八面出锋,在高速运动中还要完成用锋的自由切换。 而隶书方向改变时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部分侧锋。
不是其他书体不行,而是真正意义上中锋行笔的书体只有一门篆书啊,所以篆书写不好,基本能力就不扎实。
你不信我说的,王羲之总该信了,王羲之给王献之的《笔势论》就叮嘱王献之说“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好好研究篆书,就是书法的诀窍。
我曾经凭直觉感到:颜篆欧隶。
即颜字来自篆书,欧字来自隶书,颜字的点画更像篆书,欧字的点画更像隶书。
后来在《历代书法精论》找到理论支持:
明代杨慎在《墨池琐录里》里说:“今之笑书学者曰‘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予诘之曰:‘为此言者,非唯不知书,亦不知古今矣。羲、献学钟、索,钟、索学章草,章草本分隶,分隶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递相祖述,岂谓无师耶?……’”
元朝郑杓、刘有定在《衍极并注》里说:“今古虽殊,其理则一。故钟、王虽变新奇,而不失隶古意。庾、谢、萧、阮守法而法存,欧、虞、褚、薛竊法而法分。降而为黄、米诸公之放荡,犹持法外之意。周、吴辈则慢法矣。”“草书,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纠,遂号为草书。不知与科斗、篆籀同法同意。”
看来所有字体和风格,都有共同的根——科斗篆籀,就是古代那些“慢法”之人,也与篆籀有关。
虽然学书不一定非要从篆书学起,但懂得这个道理,写起字来就会有所根据,不至于暗中摸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练小篆字体有什么好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练小篆字体有什么好处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