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艺术字体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艺术字体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四十多岁的人想写好字,该练什么字体?喜欢行书,直接练行吗,有哪些好的行书字帖值得推荐?
练字不比练武,练武需要从小开始,要有童子功。练字则对年龄并无特别要求,相反,年龄大阅历深,还可加深对书法的理解。
一般而言,练字还是应该从楷书开始。楷书笔法丰富,规律性强,学起来有迹可循,方便入门。
但若跳过楷书直接学行书,行不行呢?我觉得,可能也是可以的,不过学起来更难一点,毕竟是没有学会站就直接学跑了。
我倒是建议你,可以以行书为主进行练习,同时拿出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时间学一学楷书,这样可更好地理解笔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收到这个问题,认真想了想。
第一个问题,四十多岁练什么字体?我觉得练什么字体都可以,喜欢什么字体就练什么字体,甚至练多种字体。不过在我五十岁打算学写字的时候,有位老前辈,一位算得上书法家的老先生建议我,如果想学出来,最好是学习篆隶。他所说的学出来,是指能在当今书坛有一席之地。
第二个问题,直接练行书可以吗?可以,中年人,只要不是文盲,以正确的方法,直接练习任何书体都是可以的。重点是方***确。
第三个问题,有哪些好的字帖?名帖很多,且有所排名,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天下第二祭侄文稿……找本中国书法史读读就会有介绍。但重要的是,所谓好,不是别人说好就是好,您可以多看一些历史上优秀的行书字帖,都尝试着练练,看看哪一位书家的字,更适合您学,更投您的脾气。然后再选定一家,苦练下去。
以上,是对您问题的回答,仅个人浅见,希望能帮到您。
谢谢悟空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四十多岁的人想学习书法(写字),完全可以从行书开始学起。也就是说,直接练行书是完全可以的,不必考虑太多,选择一个自己的喜欢的行书经典字帖,坚持临摹就可以了。
题主欲学行书,首推《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对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这个行书碑帖,凡是想学行书的人,我都是首先推荐的。
上图为王羲之行书经典之作(局部)
字入晋,必有神。学习书法不从晋人的字入手,最终都是野路子。
为什么要推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这个经典碑帖呢?主要原因是《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与王羲之《兰亭序》不同,《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的字,绝大多数都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而不是摹本。可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在哪?至今无下落啊!现在大家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都是古人的摹本。所以说,要学行书,就要学王羲之的书法真迹。
上图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局部。
另外,题主也可以选择唐人欧阳询的行书《兰惹帖》。这个帖子亦值得学习。
四十不惑,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很大,不容易啊。我今年也是四十多了,也是从这两年开始又重新开始捡起了书法,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如果是真心的想写好字,那么我觉得楷书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卡,就是早晚要学的一种书体。既然早晚要学,那不妨一开始就学也省了后事。
楷书要学的话无非就是四大家“欧、颜、柳、赵”,自己去看看喜欢谁的就去学谁的,如果很喜欢行书的话,不妨学学赵孟頫的楷书,日后也直接学他的行书就好。
《妙严寺记》
赵孟頫的楷书一生也发展了几个阶段,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尽量学其中晚期的楷书,这里推荐《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赵孟頫的楷书是真正的翰牍书体,就是古人的日常手写楷书,而且他的字帖都是墨迹版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书法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
《昆山淮云院记》
《胆巴碑》
墨迹版的书法字帖,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古人的用笔之法,了解古人写字时候的笔势、使转的原貌,所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过:“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这个道理。赵孟頫的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的笔意、笔势,通过学习赵氏的楷书,为日后学习行书打下一个好基础。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以后,可以直接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赵孟頫的行书字帖非常的多,这里推荐几本:《洛神赋》、《秋声赋》、《秋兴赋》、《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等。有了一定的行书基础之后,再上溯魏晋,去学习二王的行书。
古人说:“书不入晋,终归野道。”至于为何学书法必须要学二王的字,我个人的理解是,二王的书法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书体。就像是一个书法的孵化基地,通过学习二王的书法,最后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情趣或者是融合其它的一些书体,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十岁想练字? 练什么字?要看你喜欢哪一种字体。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每一种字体有很多著名的字帖和书法家。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坚持不懈的练上几年 。
四十岁这个年龄年富力强,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很强,文化知识丰富, 稳重不浮躁,有很多优势,练字很合适。当然自己的字体也基本固定了。
一般来说,练一段时间楷书或者隶书,有一定基础,再练行书。也有的人直接练行书,也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行书名帖和大家很多,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赵孟頫、米芾、苏轼、黄庭坚、董其昌等等,多的很。
你可以去书店看看书法字帖,对比各路名家行书,第一眼的感觉,试一试手感。适合别人的字帖,也许不适合你,一千个书法爱好者眼里,有一千个书法家,一千种字体。相信自己的感觉,你喜欢的、心仪的就一定能安下心,下功夫认真练习。
有一次我和单位同事去看书画展 ,遇到几个书法老师,同事请教这几个老师,说想学隶书,请老师推荐字帖,甲说《礼器碑》,乙说《张迁碑》粗犷大气,丙喜欢《曹全碑》。
练习写字,学习书法,也是业余生活的一部分,爱生活,学书法,写好中国字,“每个汉字都有故事”。
不会写毛笔字,直接学写行书适合吗?
我认为不合适。因为从书法大家和有名气的书法家,无论是行书,草书他们都写的很好,超出一般常人,但他们的楷书都写得很规范,也是一般人模仿不了的。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行书,必须从楷书学起!否则,你永远写不好行书。因为行书草书都根基于楷书!
可以的,但我们教学时都从楷书让学生开始,是因为楷书当中包含了中国书法当中的很多传统的点横竖撇捺等技法,最传统,最深刻,最踏实。相比之下,行书的基本功是建立在楷书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活跃灵动的成分。通常讲求“稳中求变”,所以楷书自然就是开始阶段的必修课。一开始练行书并非不可以,所谓外行看门道,只要一个人心中有美感存在,写什么都能“好看”,但毕竟功力也在起很大作用,它会影响到每个字的结构、力度、布局等等方面。所以我的看法是,可以直接走行书。
谢谢丨
不会写毛笔字,最直接原因是自已不想写,不爱写,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常写!
要写好毛笔字,首先是写起来,然后是坚持下来!路是实在的,没有捷径!
至于先写行书还是楷书,以及一切书法规程,你坚持一段自然暁得怎样安排!
先成书法爱好者,練之以专,拜之以师,持之以恒,先对得起自己,才有可能扣开书法家的门!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初次学习行书,是学习文征明的行书,还是王羲之的行书好呢?
学习行书,我建议还是要学习王羲之行书,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二人在书法艺术成就上来看,虽然二人都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都擅长篆、隶、楷、行、草诸体,也都在楷、行、草书体的成就更卓著,但是,王羲之却要比文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更高。
王義之书法一变自汉魏以来的古朴书风,创造出了一种妍美流便之体,从而达到了中国书法艺术史的一座后人几乎无可企及的高峰,而为世人仰慕,并无可争议的赢得了“书圣”的至高荣誉。
文征明是明代的著名书法家,也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虽为明代书法第一大家,但其书法艺术成就与王義之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从二人行书作品的质量来看,虽然二人都在行书上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王義之行书用笔千变万化,遒媚劲健,人们形容他的行书飘如浮云,矫如惊龙,并大有挟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以令各路“诸侯”之势,自始至终他都占据着书坛行书盟主的位置,可以说,王義之的行书,总是在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而文征明行书作品虽然流传至今的作品很多,水平也极其出色,且行中代草,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与王義之行书的被人趋之若鹜,文征明的行书还是略显逊色了。
三是,古今之人,但凡学习行书,多半也都是从学习王義之的行书开始,作为自己学习行书的必经之路,加上后人更是以王義之的集字《圣教序》为学习行书的摹本,来作为自己学习行书的最基本的标配。
四是王義之书法传世已无真迹,现存作品皆为后人摹写,这也无形间,使王義之的书法艺术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从而使人更加想去学习和了解王義之行书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综上所述,建议书法艺术爱好者,初次学习行书,还是以王義之的行书为宜。
学习行书,应以王羲之为主,同时参考文徵明小行草。
书法艺术的学习,讲究“取法乎上”。王羲之是行书的主源,后代书家均源于二王。学习行书,当然应直取源头,取法二王。
学习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应是首选。
一是因为它是王字精华,是怀仁花了24年时间集字而成;
二是因为它字数多,近两千字的《圣教序》,可说是一部“王字字典”,这更方便学习。
但是只练《圣教序》是学不好王羲之行书的,其原因:
一是因为它是一部刻帖,其笔迹已无迹可寻,给笔法的学习带来困难;
二是因为它是集字作品,行气不如[_a***_]贯通,连贯性稍差。
“学习结构要学碑刻,学习笔法要学墨迹”,要弥补《圣教序》的不足,文徵明晩年的小行草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文徵明的行书初学赵孟頫,后专注于宋代诸家,尤其是苏黄,晚年则取法王羲之。
其行书大字多学黄庭坚,小行草则得王羲之韵味,传统而工稳。
参考文徵明的小行书,可以清晰地了解二王一路的笔法,同时其贯气之法也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二王书风。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初次学习行书,当然还是学习王羲之的行书最好。如果你很喜欢文征明的行书,可以先以王羲之的行书为基础,学好之后再去学文征明的行书。
这里不是贬低文征明的书法不好,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欢文征明书法的,特别是文征明的小行书,特别有味道,甚是喜爱,文征明的行书也主要师法王羲之和赵孟頫。
为什么说要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呢?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变古体为今体,他的新体书法形成了一个博大的风格体系,有严肃、有飘逸;有对比、有和谐;有情感,有理智;有法则,也有自由。后世各种倾向的书法家,古典的,浪漫的,唯美的,***的等等,都把王羲之的书法作为典范,每个书法家都能在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中汲取他自己想要的东西。
唐代书法家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发展出了尚法精神的唐代书法,涌现出来了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等众多书家;宋人学王羲之发展出了尚意精神的宋代书法,涌现出了“宋四家”等众多书家;元人更是重新回归王羲之的书法精神,孕育出来了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康里巎巎等伟大的书家;明代则涌现出了文徵明、董其昌等大家。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王羲之的书法就像是一个平台,例如今天的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创业平台,孵化出了很多的创业者。同理,王羲之的书法体系可以看作是一个书法家的孵化平台,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又孵化出更多的书家,而文征明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再换一个比喻,王羲之的书法就像是黄河、长江,文征明的书法只是黄河或者长江的一个支流。所以,我们既然要学习书法,为何不从体系的根源下手,而要去学习枝干呢?
当然,在对王羲之的书法学有所处之后,可以再去学习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名家,最后,融汇百家而成一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艺术字体书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艺术字体书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