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汪氏宗祠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汪氏宗祠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画的画字,哪种写法最好看呢?
谢谢邀请!关于“书画的画,哪种写法最好看呢”这个问题,我认为首推草书,再推篆书、隶书和行书。
书画同源,自古以来如此。
记得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五言绝句,诗名就叫“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光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的这首诗,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就像是一幅美好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妙哉!
上图为草书“画”字。有书圣王羲之写的,有王献之写的,还有其他书法名家写的。都是最好看的!
上图亦为草书“画”字风格不同的写法,都是出自书法名家、大家之手笔,其中怀素写的画字更有特点。
每一个字,不同的书体,都有结构很好的写法。不过对于“画”字,我比较喜欢篆书和行草。
这是赵之谦的画字,作为清代的写碑高手,赵之谦的篆书融入了明显的隶书笔法,让其起笔、收笔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书圣的“画”字,造型独特,上半部偏左,下半部偏右,险中求正,让人印象深刻。
而上面两个“画”字,均出自米老怪米芾之手,一肥一瘦,风格炯异,看来老米既喜欢唐朝美人杨玉环,也爱纤细的掌上飞燕。环肥燕瘦,是个男人都免不了俗。
孙过庭果然是高手,简单的笔画,简单的笔法,简单的“画”字让人爱得欲罢不能。
书画的画字,古代写法为“畫”,这是一个会意兼指事字,金文中上面是“聿”( 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所以《说文解字》解释:“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1、隋 · 智永 · 真草千字文
2、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3、明 · 王铎 · 王维诗
“岁”字怎样写好看?
写字好不好看,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不对称中打稳重心,也就是所谓的“险中求正”,这方面,欧阳询是高手,他善于制造“险情”,却又用关键一笔将重心扳正。
回到题目,“岁”字是书法作品中的常用字,落款时常书“岁次……”。不同书法家的“岁”艺术效果不同。
汉代名碑《曹全碑》中的“岁”,圆润细腻,恰似襁褓中的婴儿,充满活力与弹性,满满的胶原蛋白。
而王羲之《黄庭经》中的“岁”,又如开蒙童稚,举手投足之间,已见规范。
魏碑之“岁”,却又如十五、六岁之少年,心比天高,一心想要冲破囚笼,仗剑走江湖,充满着叛逆与桀骜。
而柳公权的“岁”,则出入职场之青年,学业已成,职业素养初识,一身职业装,一颗凌云志。
“岁”字怎样写好看?岁字是个常用字,从步戌声,甲骨文已有此字,先民很早就造出了,形体演变到隶书,有两大流派:止字头与山字头,到楷书后,王羲之、欧颜柳赵体也是这样定型了,且基本上都是突出戈钩这笔,符合左让右、上让下的结构法则。怎样写好看?“取法乎上”,以古经典为法,我认为可取可法的。另外,山字头的繁体“岁”字更为常用。
“岁”的甲骨文写起好看。左边一个“戈”(刀之类的武器),左边上下各一个“止”(脚印),代表岁月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为什么还加一个“戈”呢?因为岁月是一把杀猪刀,随着岁月流逝,会在人们的脸上刻上深深的痕迹。很可能是造字者刚刚看到一个军人荷着武器,一步-步地走远,这一去很可能是一年或几年;也有可能造字者刚刚看到人们拿刀一步一步往前,准备去收割已经成熟的庄稼,这可是一年一次啊!古代造字者无限的智慧!
岁,形声字。小篆字形。从步,戌(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岁,一般作年、年龄的别称,也指岁月、时光。《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唐·孟浩然《除夜》诗云: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晋 · 王羲之 · 兰亭序:经典中的经典
晋 · 王献之 · 敬祖帖:有别于王羲之,又有一种姿态
唐 · 杜牧 · 张好好诗:写得有点意思
谢谢邀请!
“岁”字怎么写才好看呢?题主在描述中提到的视觉会产生均衡美,很有道理。
“岁”字,繁体字笔画多,写出来是“密不透风”的,这个“岁”字,如果点画处理不好,就会完全失去美感。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收集了“岁”字的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的不同写法的图片,请各位网友欣赏。
(上图为“岁”字隶书的不同写法,都很美很有个性)
(上图为“岁”字草书的不同写法。都是法度严谨的啊)
(上图为“岁”字楷书的几种不同风格的写法)
大书法家何绍基是怎样炼成的?
书法史翻到清代,就不能不提何绍基。他在清朝的地位,就像董其昌在明朝,虽然出现得晚了点,但恰好给一个时代做个拔高和总结。那么大书法家何绍基是怎样炼成的?首先,他不是一个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汪氏宗祠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汪氏宗祠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