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颜楷书法柳体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颜楷书法柳体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史上有“柳从颜出”之说,柳公权与颜真卿有师承关系吗?
柳公权书法却实有颜真卿书法的影子,一个推笔行笔,另一个是拉笔行笔,呈现出“柳骨颜筋"书法之势,从入笔笔法上看,柳的切笔笔法特多,颜的切笔圆笔尖笔入笔较多,都是纯中锋用笔,柳颜书法与欧书法相比较,从笔法上讲,就是一个出锋角度不一样而己,三者几乎相仿相似,笔法的法都是同一个法则,汉字结体规律几乎相同,都是在同一自然法则下产生的书写体。总之,书法是有法的,书法是有规律的,是永恒的,不变的,这个永恒和不变,就是书法的法,书法的规律。
拿颜真卿早起的楷书和柳公权名碑看,柳书较廋劲,颜书较宽厚,有些字结构相差不大。柳字结构中宫紧凑,***分散,颜书中宫分散,周围紧凑,所以在书法创作中,柳书的格子要大字要小,不然飞扬的笔画间会打架。颜书适合格子大字也大,最好把格子撑满,字与字形成一种无形的张力,更显雄强与厚重。
柳公权(778年至865年)今陕西耀县人。
颜真卿先后从师褚遂良、张旭、融汇篆隶魏碑之气,创出气势恢宏,体态肥满的“颜体”。
柳公权最初学习书法时,曾以王羲之的书法为范本,但效果不佳。遍寻名家后,他发现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最为精妙,于是他在吸取颜体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钢劲挺拔的“柳体”。由于柳公权的书法字形匀称,瘦而劲挺,后人又将他和颜真卿的“颜体”合称为“颜筋柳骨”。
选帖,如同拜师,拜字贴的作者为师。
颜真卿(709年~784年)今陕西西安人。
柳公权(778年至865年)今陕西耀县人。
颜真卿先后从师褚遂良、张旭、融汇篆隶魏碑之气,创出气势恢宏,体态肥满的“颜体”。
柳公权最初学习书法时,曾以王羲之的书法为范本,但效果不佳。遍寻名家后,他发现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最为精妙,于是他在吸取颜体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钢劲挺拔的“柳体”。由于柳公权的书法字形匀称,瘦而劲挺,后人又将他和颜真卿的“颜体”合称为“颜筋柳骨”。
选帖,如同拜师,拜字贴的作者为师。
学习柳体必须要和颜体兼修吗?下图是我四个月的临摹结果,感觉不行怎么才能进一步提高书法水平?
刚开始学习柳体的时候,切记不要想着和什么书体兼修,先把一家的功夫打结实了,然后再说其他的吧。
阁下四个月的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已经有点模样了,但是离真正的形似还差的太远,因此目前只需一心一意把此帖临好再说。不说临摹个十分逼真吧,至少也得有个七分像吧。目前来看,临作的问题还是主要集中在两点:笔法和结字,那么接下来如何改进呢?
首先,笔法阁下是有一定基础的,单独再去连笔法没有意义,就是要在临帖的过程中,加强笔法的训练。严格要求自己每一笔与原帖相对应,不可是似而非,觉得差不多就好了。如果有些笔画确实不知道该如何用笔,不妨多看看网络上一些书法老师的教学视频。
我这里推荐你可以加入我的《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里面有众多书法老师的教学***,也有柳楷《玄秘塔》和《神策军碑》的教学***。观看这些***教学,对自学书法的人可以说帮助是非常大的,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的弯路。与其自己在不断地摸索,还不如直接学习老师的教学来得直观,学习效率也高。
其次,就是要加强结字的训练,这个一是日常要加强读帖的训练,多读帖,让脑子里尽量多多地装入对字帖的印象,没事的时候经常对照着字帖进行空临,这样进步也是很快的。
另外临帖的时候可以试着进行单钩的训练,就是用透明的宣纸或者毛边纸覆盖在字帖上,用铅笔或者中性笔沿着笔画的中间线路,单笔描出要写的字,说白了就是用硬笔写大字。描好之后,拿开把字帖放一边,对照着字帖再用毛笔写。这种方法,临和摹相结合,既得了位置,又得了笔意,一举双得。
进行几遍单钩之后,再临摹就容易得多了,对于结字也能更好地记忆了。这也是从专业的书法老师那里学来的经验,大家不妨一试,很管用的。
最后就是建议一定要单字精临之后,再去做通篇的临摹,不然那不算是临帖,最多算是抄帖。书法学习讲究的是方法、是效率,和你学习时间多长关系不大。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越长时间,越糟糕。
我是翰墨今香,我只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感恩有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颜楷书法柳体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颜楷书法柳体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