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是半草书的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是半草书的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算得上真正的狂草了吧,水平如何?
谢谢邀请,说点什么呢?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达到这个水平的书家很多,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够吸引我,狂是有点狂的,比这狂的也很多,但水平还是可以的,有功底,线条质量还是不错的,章法则取险。哎,说到水平,真是各家有各家的法度,没有标准,差不多就好,文无第一。
这张书法作品是学张旭的草书风格,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你走偏路子了,书法书法首先讲的是法度,你为了追求所谓的狂草,佯装狂不是真狂,那是轻狂,因为你为狂而狂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狂!还是老老实实地学学孙过庭的《书谱》吧,会对你认识什么是草书会有直接帮助的。祝小年快乐!
我没练过书法,但我喜欢欣赏。这几个字,我认为不是狂,而是装醉装得张牙舞爪那种。不管什么书什么法,首先你的字形要有基本的辩识度,你的字体要有基本的架构,你的笔法要有基本的功底,你的章法要有基本的和谐感,你要表达的东西要让人有基本的认知和共鸣。所以,从总体上看,这几个字虽说有一定功底,但还欠火候,差点气韵。用几个字评价: 散而不灵,躁而不狂。
贴图贾岛诗,草书,但是谈不上狂草。
不是所有连成一片的草书,都是狂草。
书法史上狂草一脉,以颠张醉素最为著名,次者山谷道人、徐渭、毛泽东等等。皆学问文章一流,且人格独立彰显之辈。非此人等,不能轻易作"狂"。此是唯心之论,且搁下。
具体到书法本身。狂草,要有连绵迫人之气势,要有自然莫测之意象。旭素为何由公孙大娘舞剑、观夏云奇峰悟得草书法?这是狂草的精神实质。
狂草还有一点,要令观者不敢作平视状,要生起敬畏心。要"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否则不是真狂,是佯狂,令人生厌。
贴图贾岛诗草书小品,气息靡弱,格局小气,技巧上尚有许多不足,算不得狂草。
下图临《自叙帖》,参见技巧。
哪位老师,推荐一下比较好的行草字帖,或草书入门字帖?
行书字帖首选当是《怀仁集王圣教序》这帖是学行书者必学之帖,历代书法有成就者皆对此帖钟爱有加,临习不辍。然后《兰亭集序》;颜真卿的《争座位稿》《祭侄稿》。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如果行书有一定功底,也可临些赵孟頫的诸如《前后赤壁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小行书。
草书首选当是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智永《真草千字文》。若是对草书特喜爱,有一定功底,可学怀素狂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窃以为,狂草三大家:怀素、黄庭坚、王铎。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李太白忆旧游》;王铎的狂草书帖较多,可酌选几本。
这些书帖是我所临书帖的大部分,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书家书帖。不过这些字帖也足够临几年的时间了!
既然这么问了,说明楷书基础已然打好,但是问题需要修正,你应该想问行书和草书,而非行草。既是为了入门,那就纯粹些,时而行书时而草书并不利于你的学习。
看到不少人推荐一堆名家字帖,殊不知有些并不适合入门,一上来就学《书谱》没几个能写好,书法要讲究循序渐进。以下来自《书道拍案惊奇》推荐的行书和草书入门字帖(行一草二),仅供参考。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这是被历代公认的行书入门最佳范本,虽然是碑刻,上面的字的确来源于王羲之。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
碑文选自王羲之各帖,功夫深的人会发现,如知、趣、或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且勒石、镌刻皆当时高手,故此册成为历代书家学习王字的最佳范本。
刘熙载《书概》评曰:“《怀仁集圣教序》古雅有渊致。”康有为则赞曰“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尽管有“结体无别构,偏旁多***借”之疵,但微疵不足以伤其大雅,在王氏书迹流传稀少的情况下,此册弥足珍贵。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遗失,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智永《真草千字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是半草书的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是半草书的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