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帖练字行楷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帖练字行楷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徵明的行、楷、草三种书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一般认为,文徵明的小楷高于其行草作品,但我还是喜欢他的草书。
他的书风与祝枝山相近,其正大气象超过明初诸家,格局大,行笔健,气势雄强,威风凛凛。
但他的字也有明显缺点,即过于生猛,从容尔雅之韵稍差,过于放而不懂收。学习他的字,稍不留意,即有可能流于恶俗一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感谢邀请!
就无为个人而言,无为更喜欢文征明的小楷。因为无为主要是练习硬笔书法,文征明的小楷用于硬笔练习非常合适。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文征明的小楷清秀俊逸,书写连贯性和实用性也很强。文征明小楷经典作品有《草堂十志》、《琴赋》、《老子列传》、《千字文》、《离骚经》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出来看看!
文徵明的行、楷、草三种书法,我最喜欢他的小楷书法。因为明代书家,都重帖学,多数擅长小楷,而文徵明小楷工夫最纯,到老更为炉火纯青,成就很大,虽觉未脱赵体,但他兼取法晋、唐,故个人以为,他的小楷比赵体更见温纯精绝。文微明治学严谨,临池不缀,80岁后写的小楷仍然一丝不苟,无一笔懈怠。据说,他年近九旬,还孜孜不倦,还为人书写墓志铭,未曾写好,“便置笔端坐而逝”。如此精勤艺事,好生让人佩服!他于八十二岁所书的小楷《归去来兮辞》为抄录陶潜的名作,此品书写不用界格,平易自然、流动空灵、清逸俊雅。此作笔法虽宗晋法,但字法却明显带有唐人痕迹,方整清健又修长俊逸,章法气贯通灵、潇洒自在。正所谓“老来弥辣、功力更为深厚矣!”
文徴明可谓全才。其字楷行草都有很高造诣,诗画也做的出神入画!
但更喜欢文徵明的小楷。他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集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诸遂良、欧阳询等各家之所长,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如巜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等!
建议朋友学书法可以临其字贴,端庄大方,容易上手!
谢邀,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文徵明是一位很威猛的艺术家,威猛有三:
而且他的各书体的程度不像赵孟頫以前的书家或许各体皆能,但差距较大,比如:
颜鲁公之万世雄杰,楷书绝世之资,行书亦毫不逊色,其他书体完全不见;
米芾除了行书杰出天外,小楷颇有法度以外,其他书体基本打酱油。
世存他的篆书,纯属来搞笑的;
宋徽宗赵佶已经是天赋特出,也只存瘦金体楷书和大草千字文,其余书体不见。
到了赵孟頫神人出世,已经够震撼了。赵孟頫各体皆能,引领国朝书坛,许为旗帜。但事实上,赵孟頫行楷二体互为参用,楷中有行,行中有楷,二体已经合二为一。
其余书体,草书只入能品,二王信札的功夫显而易见,但毫无创建,隶书取法唐隶,圆熟无谓。章草失去魏晋含蓄蕴藉,波挑浮华。篆书取法唐篆,轻薄匀称。
而到了文徵明,说存真草篆隶行当真是样样不差,尤以小楷、行书和草书均可称雄当时,殊堪难得。
成亲王行书《爱莲说》,是怎样的一种美?
成亲王书法作品《爱莲说》所表现的是二王书风不激不厉、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健秀的形质美;书写内容与书法线条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和谐美;字字独立清清爽爽的意蕴美。
谢谢邀请! 赞同子衿书法的评论! 成亲王其楷书传世最多,其行书爱莲说总体风貌清新自然 气韵流畅 结字端庄雅致 用笔圆润犹如溪流涓涓,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美。就像人之呼吸韵畅。 成亲王行书总体上赵孟頫要多一点。赵体漂亮妩媚却少了钟繇二王的风骨和奇绝。看上去美不胜收但却少了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 对于美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有人喜欢牡丹的雍容,有人喜欢桃李的妖艳,陶渊明爱菊,朱自清爱莲……! 浅见拙识,望勿见笑!🙏🙏🙏
成亲王行书《爱莲说》,写于嘉庆二年,这幅书法作品是怎样的一种美?
成亲王《爱莲说》行书书法
之美,可以说与其作品内容本身提及的三种名花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作品不仅表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气质,而且自然流露出菊之隐逸和牡丹之富贵等多种美感。
成亲王行书《爱莲说》是怎样的一种美?
圆润温婉,秀泽闲雅。
成亲王为乾隆十一子。嘉庆皇帝的哥哥。少年时期着力于赵孟頫书法。因其得天独厚的***收藏,遍学历代名家。与翁方纲,铁保,刘墉四人合称清四家。在乾隆、嘉庆年间,成亲王书法独占鳌头,无人能出其右。
《爱莲说》是成亲王在嘉庆二年写的。行书。结合了赵孟頫圆润的结体和董其昌秀妍的用笔,雍容之中不乏灵秀。意韵优雅,逸气纵横,丽质天成。
成亲王所处的年代,正值盛世。这个时期的书法,是清代书法的高峰期。成亲王,铁保,翁方纲,刘墉,都是这一时期的书法代表。被称为书法中兴期。而成亲王博涉诸家,兼工各体。居四家之首,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对清代的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爱莲说》是成亲王书法中的精典之作。如同文中写道的“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书与文相得益彰!
成亲王是清代中期的帖学名家,他的书法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属于较为典型的馆阁体。
成亲王永瑆是乾隆的第十一子,自幼爱习书法,除了乾隆年间与其兄永瑢一同担任《四库全书》的总裁官,以及嘉庆年间短暂掌管户部和吏部外,他基本上没有参与朝政,而是潜心研究书法和诗词。
这让他避开了纷乱的朝廷纷争,得以善终,但同时由于缺乏政绩而未获得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他的子孙每次袭封都要降一级。
他的书法根基是欧阳询楷书,这是乾隆早期的时代风气,当时的皇公贵族都是从欧体开始练习书法。
在硬笔书法中,什么是笔意?用行书的笔意写楷书是什么意思?
谢敬!
让我来回答这么一个高大上的题目,可是难为我了,本人答题向来都是临场发挥,随意而答,把我看到的浅显易懂的用文字表达出来,送给喜欢的朋友们,
那么今天我就试答一下吧!不知对否,见谅!🙏!
书法在近些年,也有了大胆的创新,也许不用刻板,照葫芦画瓢,也能诞生惊人之作,(曾看见有个老人在地上阔笔书法)!以本人愚见,书法就是个随性的东西,它抒发的是一个人的气节与言情意志!或狂放自如,或收敛有度,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辈出!够突显它的创作风格与个性化的魅力!从而用书法来传情达意,旨意成就书法的最高境界!
在硬笔书法中,什么是笔意?我只能简单的释解它为在挥毫的过程中,得有力度,剑笔如锋锐力十足,!文笔脉络清晰!突显它特有的强劲的力度!看上去,干净利索!
而用行书的笔意写楷书是什么意思?这个没有规定,你就是上百度上去查,它也不会有现成的答案让你参考,还是那句话,用行书的笔意写楷书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你的意思了,我们都知道,楷书是中规中距的,它不许你乱点鸳鸯谱,而行书,就可以让你把“人字”腿拉长,就这么简单!而用行书笔意写楷书!综合运用,可能会更有韵味!
书法其奥妙,不是我这门外汉能体会到的闲云野鹤之…………!那般?!………!
就到这吧!抱着严谨的态度!过多的我也不会说了,敬请批评指正!
(谢悟空!谢阅)!
(原创于3、30)!完稿!
“笔断意不断” 是流传在字画中的【金玉良言】,强调的就是‘’笔意”。
在运笔过程中,那怕是发生了断线的情况,其笔在空中还是依然保持着运行轨迹。这种坚决运笔的“意念”行为过程,就叫着“笔断意不断”。需要知道的是,其中的整个过程“笔意”已到了。
(不要轻易的对断线进行添笔修补,其一会影响气场,其二会坏了趣味)
当下书写的楷书/篆书/隶书,有着明显的“工艺”化书写特征,社会上称之为“印刷体”。
而用行书笔意写楷书,简单来讲就是增强书写速度,使其字更具备活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帖练字行楷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帖练字行楷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