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蕴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蕴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把字写的更灵动一点?
学习楷书想要把字写的灵动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很多朋友学习楷书好几年,字仍然写的生硬呆板,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因为楷书,尤其是唐代的楷书,一般人是很难写出花样来的,有时候即使写出了一点花样,味道也就变了。
这一点不仅是我们现代人遇到的问题,古人同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宋代的书法家米芾就曾经批评过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虞世南,说他们的字只有“一笔”,生硬呆板。
1、首先你要熟练,这一点很重要,熟能生巧,如果连最基本的笔画都不能毫不犹豫的写出来,那还谈什么灵动呢。
灵动一定要在你熟练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把基本技法掌握熟练,才能考虑下一步。
2、可以同时练习行书,练习行书可以让你明白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系,在练习楷书的时候可以稍微的借鉴一下,增加楷书的流畅性,笔画流畅了自然字就会灵动了。
方法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真正的练习起来还是比较难的。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何为灵动,灵动就是变化,变化指的是道家所说的阴阳,大小,粗细,宽窄,长短,在一定的法则内自然变化搭配。何为“俗字”就是变化少,或者变化基本是一两种的笔法或体势上重复出现无新意。看王羲之写小楷和行书,几乎同字不同样。还一点就是耐看,你看上百上千变都不腻的字,也肯定是灵动的有生命力的字。要变化必须有深厚的笔法基本功,和对结字章法上的理解,大量的临贴积累。否则就是华而不实。
字要写得灵动,如同要把字写得沉厚一样,应须从用笔上下功夫。
我们经常临习的唐楷,大都是碑版拓印,为“铭石之书”,习之久耳,易显板滞、僵硬毛病,笔画如布算子、字形如似铅印。
临习楷书需重灵动:宜从起笔处探之,露、藏、逆、顺;承接、转折须轻灵,注重姿态;按处要提得起,提处需稳……。这样写来,楷书便寓庄端于秀雅、沉雄蕴轻灵矣!
行书需重沉厚:飘逸处更须行笔稳、丰腴处更要健、瘦硬处更应曲,疾处寓迟,笔笔送尽。方显虚处不浮,实处不滞也!
辩证地处理虚实、映带、速迟、沉巧、拙灵……是用笔灵动之不二之法。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要想把字写的灵动,放弃欧颜柳等人的唐代碑版书,是你把字写灵动的必须条件。
欧颜柳等唐代碑书,工整肃穆,华丽庄重。适合于朝庙碑刻,官府行文,***诰敕等严肃性质的书写。他们的性质,是以端正森严为宗旨。若要把字写的灵活生动,钟繇,王羲之,赵孟頫的书法,就能让你把字练活。
钟繇,王羲之,赵孟頫,他们的书法,是日常书写时应用最广泛的书体。他们的字,在古时称之为“翰牍书”。这类书写形式多变灵活,意韵生动,神飞形逸。是古代文人墨客书信往来,戏翰玩墨时的常态书写。
现代人的书法学习方法,百分百的从唐碑入手,对于端正手脚,学习规矩,是非常必要的。初始阶段不把规矩学好,把基础打牢,而去追求灵动,很容易流入野荡油滑,轻浮无节的俗路。
学书之法,先立其骨。骨立则加以筋肉附于其上,遒润劲健,自然风流潇洒。若骨不立,则如绾春蚓,如縈秋蛇。学书如做人。以本为务。做人之本,以诚以信。学书之本,以骨以筋。明斯道,书可成矣。
既要有灵动的心,又要有灵动的眼,还要有灵动的手。
所谓“书是心画”,说的就是你写的字是来自于你心上。这个心其实是你的修养,你的性格,你的好恶,你的综合秉赋。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很难把字写得灵动,反过来一个悟性很高心思活泼的人也不会把字写得很规矩。这里涉及到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有的人认为美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认为灵活突破就是乱,是丑。反而把状如算子,死板规矩的字当成艺术。这类人恐怕怎么练也出不了灵活的作品。因为他从心里就想到要规规矩矩,要符合哪一条哪一款,怎么可能灵活呢!所以古人感叹“古来万事贵天生”是有道理的。字能否写得很灵活,很有生气,是一个人的心所决实的。
眼要活是说你的观察能力要强,在创作书法的时候一定要有识别好坏的能力。比如在创作一件书法作品的时候,什么时候字应该大,什么时候字应该小,什么时候应该正,什么时候应该斜,就要靠眼睛的识别能力。在书法创作当中写得很规矩,很匀称不难。难的是能大开大合大收大放的同时而不失规矩,不打破大的平衡。我们看怀素的自叙贴,有的时候一行是十多个字,最大的时候一行只有两个字,且这两个字也是一大一小。局部虽然差别很大,但是整篇看起来你并不觉得突兀。这是眼力使然。
还要有灵动的手,是说写字要有基本功夫。就算你的心和眼睛都灵活,但是你的手跟不上这肯定不行的,这叫眼高手低。怎么能把字写得很灵活呢,首先你写字时,不管大字小字,必须悬肘悬腕。开始你会执笔不稳,手不听使唤,写不出想写的笔画、位置,也写不出很灵活而又遒劲有力的线条。这没有关系,只要坚持下去,长时间地进行这样的训练,到一定的时候也自然可以就可以随心所欲,写出灵动的书法作品来。
这样的书法是“丑书”吗?
首先敬佩能够写出巨擘大字,并且是魏碑笔法。
丑书的概念不明确,何为丑书?一般凭籍第一眼,顺眼则畅目,对魏碑笔法谙熟者,定然称此榜书为妙美之书。对于不知魏碑笔法者,可能就会把这几个字认为丑书。
榜书一般以气势恢宏取胜,若有魏碑笔法则雄强朴拙气象。
我的看法,这几个字属于碑体意味。具体论其美妙,不敢苟同。
本身魏碑笔法,属于典雅朴拙。少了帖学的流美韵味。
故丑貌与稚拙是相连的,只要笔画一如盖房子搭建似的,说句真话,活脱的流畅度,几乎没有,换言之,书法蕴美失却,剩下的是笔画的排比。
故这几个字,无美可言。另外大字很难驾驭巨笔,肯定难写出称心如意的魏碑意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谢邀请!
这样的书法,不仅是“丑书”,个人认为甚至是一种“妖魔化”的行为。
书法艺术,欣赏的是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而这些审美要素,需要有底蕴和内涵,也需要遵循书法艺术的基本审美原则。
打破传统和打到传统,不是真正的发展和创新,而是一些缺乏基本书法技能的哗众之徒为了蝇营狗苟的目的对书法艺术的歪曲和践踏。
真诚交流,直言望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蕴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蕴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