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正楷和楷书字体比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正楷和楷书字体比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都追求雄强沉稳庄严之气,但却有明显差别,请谈谈具体差别在哪?
他们的具体差别,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用笔的差别
颜真卿楷书用笔,是属于"外拓"型的,如他的《颜勤礼碑》就明显具有这个特点,所以是以筋力取胜(见下图),他的《多宝塔》外拓法还尚未明显(见下图)。
柳公权的楷书用笔以骨力取胜,方笔居多,出锋劲利,折笔处"骨节"明显,收笔干脆利落,处处体现"体势劲媚"的特点(见下图)。
二、结体差别
颜真卿楷书结体特点是宽博。您看他晚年的楷书作品,这个风格更强烈,造成这个原因,还是因外拓用笔所致,颜字看似平正,实则在平正中求变化,以拙为巧。
柳公权楷书结体的特点是中宫收紧,四周较为开放。如:凡有宝盖头的字,都夸张其盖头,但并无头重脚轻之感。凡写"口"、"日"这样结体的字,处理成上宽下窄,有紧凑结果的效果。
有人问我,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都追求雄强沉稳庄严之气,但却有明显差别,请谈谈具体差别在哪?
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我们去仔细的品评和鉴别,才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的。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的书法在外形上的差别,对这方面进行一个仔细的揣摩之后,我们才能形成正确认识。这样一个考察应该包括书法字形、内在精神气质等方面。
一、表面差异
从表面上看,颜真卿的书法非常磅礴大气,给人一种很厚实、踏实的感觉。尤其是颜真卿书法中横笔画和竖笔画,他们之间粗细的对比是非常明显的。
这样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实际上就是颜真卿书法的一个特色了。
但是柳公权书法中却没有这样的情况,柳公权的书法,无论哪一个笔画,有多么细微,都不会达到像颜真卿那样粗细对比这么大差异的程度上。
事实上,颜真卿的书法也是有一种非常厚实磅礴大气的感觉、力量存在的。但是柳公权的书法更多的是把自己的筋骨给外露了出来,而颜真卿的书法是将自己的筋骨向内藏。
你会看到,柳公权书法,在笔画转折之处,有非常明显的疙瘩,这就好像人的关节一样突出十分明显,这就是柳公权书法的一个特色。
谢谢邀请!
颜筋柳骨,这句话是史上哪位书法评论家说的来着?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都追求沉稳庄重之气,但却有明显差别,那么,差别具体在哪呢?下面由小编慢慢道来。
(上图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
颜真卿的楷书雄伟刚劲,沉稳庄重,大气磅礴,这是颜真卿楷书的独特风格。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了气势恢宏、圆润浑厚的美感。
(上图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
颜真卿的楷书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柳公权的楷书则偏重骨力劲健,瘦硬通神,其笔法、结构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柳公权是晩唐继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史称“颜体”和“柳体”,后世流传为“颜筋柳骨”,出自范仲淹的《祭石学士文》中,称“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以骨力遒劲著称。其实,这一说法,容易产生误解,以为颜体一定是肥厚粗壮,而柳体一定是骨力强劲,和痩连在一起。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两种书体的区别,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
一、柳从颜出。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得张旭指导,授以笔法,而褚出自虞世南,虞出自智永。从脉络的传承,可以看出,颜字既有虞字的风骨,又有智永楷书的圆厚。柳公权楷书主要得力于欧、颜。并一改颜法遏制褚法的放纵,发扬褚字外柔内刚、秀逸清俊的风格,再取北碑、欧体之势。
二、结体不同。颜体结体取古法,来自“八分”,正面取势,故体态端庄,雍容大气,舒展开阔,结构均匀。柳体结体取法“二王”、北碑,受欧阳询影响,以侧取势,“体势劲媚”,险峻奇绝。结构严谨,法度精准,聚力中心,张力四射。
三、笔法不同。颜体用笔稳健有力,多为圆势,落笔藏锋,收笔回锋,点画之间气势连贯,多为横画轻,竖画重,长横以顿画收笔,捺笔呈“蚕头燕尾”。柳体用笔的一波三折,横画顿挫收笔,折笔转锋着力一顿都与颜体一脉相承,但在笔法处理上,更为任性、放纵,点画棱角分明,方折峻丽。
四、碑帖失真。颜体面目众多,真伪难辨。颜真卿被誉为继王羲之之后,唐朝楷书新书体的创造者,享誉盛名,他的书迹,据传有138种之多,现能看到的也有64种,仅楷书《多宝塔碑》,就版本无数,良莠不齐,难免引起误解。如图一为北宋拓《多宝佛塔感应碑》,与许多版本明显不同,并非有肥厚粗壮之特征,也没有刻板之态。相比较而言,柳体流传碑帖不多,法度精准,仿真难度大,且柳公权在世晚了颜真卿80年左右,故柳体碑帖可信度较高。如图二为柳公权《神策军碑》,可谓骨力与丰腴并存,精炼苍劲,风神整峻。
谢谢邀请!仅就浅显认识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一、首先唐代书法,是集历代书法精华之大成者。大楷书更是集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楷书世称“魏碑”)楷书之大成,进而继承、发展、完善为成熟的书体,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和成就,进而成为后世典范。自唐以后,楷书只是承袭了唐代余烈。颜、柳书法艺术的不同处:(一)、他们所处时代、秉性、天赋、阅历、学养、官职、对书法艺术審美理念的差别等不同,如颜生活在中唐,柳生活在晚唐。(二)、因师承不同,颜主要是以中唐以前历代书法之精华加上隶(早中期)、篆(晚期)笔意来师承和创作,因此行成了“厚重雄强,大气磅礴,端庄朴茂,丰腴”之神韵和风貌。柳主要师承晋“二王”(初期),欧、颜和初、中唐诸名家来学习和创作,而成就了“法度深严,结字挺拔,紧而能纵,方圆兼使,以方笔比较多一些,以清健骨力胜”的神韵和风貌。关于其他的不同特点,有许多老师已说得很清楚详细,不再赘述。
隶书好写还是楷书好写?
其实都可以的。如果你是初学者那么我建议根据你的兴趣。你可以找两本字帖,一本历代优秀楷书碑帖集;一本历代优秀隶属碑帖集,看你喜欢那种字体,就练那种。因为书法是靠坚持的,你自己都不喜欢你练习的字体怎么坚持?从你以后发展,学习行书,草书来面讲,两者是各有利弊的,没有好坏之分。鉴于你初学,就不多说一些理论了。另外练习时一定要多看,多比较,才能更好理解字体。看了其他朋友的回答我来补充一些。大部分朋友认为先从楷书上手比较好,这的确是现在学书法的主流,包括我也是先楷书,现在草书。但是根据我自己这些年来的体会,其实真的是各有利弊,通俗的说,楷书入手,容易把字写呆板;隶属入手,容易把字写轻浮。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隶属入手学习,学习米芾,黄庭坚,苏轼等人的字能容易一些。楷书入手,学习二王、怀素等人的字能容易一些。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楷书,太规范,法度太森严,的确锻炼笔力,但是以后要打破这个规则和法度,就不容易了。所以从古至今,大书法家其实两者都临习过,且都有一定造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正楷和楷书字体比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正楷和楷书字体比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