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纯兄弟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纯兄弟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们在习楷的同时,也可穿插一些行草”启功为何如此说不写死楷?
我的理解启功老的意思是说,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花一点时间,精力学习行书,草书,这样就会把楷书写得活泼些,不至于写得呆板。学习楷书大概都有这么一个过程,越写越不受看,觉得笔笔都是死笔,字字都呆板,也就是写"死"了!特别是写柳字,欧字搞不好就成了仿宋体,印刷字。在这一阶段,有的人狠不得拿头撞墙!有的甚至丧失了继续坚持的信心。楷书写的特点是工整,中锋行笔,一点一画规规矩矩,容不得半点随意,这样就容易把字写得没有生气,机械,呆板。如果,在这一阶段,同时学习穿插着学习行书,草书,就能够让笔活起来,匡正楷书的弊端。这个方法的确有效,可以说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楷书学习者不妨试试。这是我今天临的赵孟頫张总管墓志铭局部,请教正。
对于学习过一段时间书法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要理解启功先生的这句话并不难。其实,楷、行、篆、隶、草各种字体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把任何一种字体孤立起来学习都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
我们看启功先生的楷书,其实有着相当多的行书笔意,这样会使整体效果显得底蕴更加丰富,作品气韵也更加灵动。在这一点上,表现最突出的是赵孟頫的楷书。很多人说赵孟頫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楷书,他的楷书作品应该只能算行楷字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赵孟頫能够成为“楷书四大家”中唯一不是书写唐楷的大家,自然有其令人信服的独特之处。晋尚韵,唐尚法,唐楷推崇法度,颜筋柳骨让人叹为观止。但是,赵楷风格特立,掺杂大量行书笔画,造型妍美,气韵流动,同时又不失力度,使楷书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审美趋向。尽管也有不少人质疑赵楷流于柔媚,却很难影响赵孟頫和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显赫地位。
就算是以结体严谨险峻著称的欧楷,其实也包含了大量的行书及隶书笔意。这一点我们对比欧楷和源于欧楷的当代田楷就能非常直观地感觉到。大概是出于教学的需要,田氏兄弟将欧楷的笔画和结构都规范化了。虽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起来更为方便,字体也显得更为美观,但是艺术底蕴已与原1汁原味的欧楷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启功先生提出来学习楷书时可以穿插一些行草书的练习,的确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学习楷书时,一般都是取法于唐楷,往往过于注重笔画和结构的法度,甚至总结和分解得相当细致,容易落入一种模式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欧楷高手黄自元,顶着同治皇帝御赐“字圣”头衔的书法名家。他总结出一套《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风行一时,至今仍有不小的影响。其实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对迅速理解楷书的特点,以及掌握书写规律,快速入门,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宜过于依赖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以后的习书道路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
总之,楷书要注重法度,但是不能写死。在学习楷书的同时穿插一些其它书体的练习,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当代还活跃的书法家中,谁的楷书水平稳胜田氏兄弟?
非常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文物第一、武无第二,谈论谁的水平稳胜谁,其实是很难的,也没有必要,因为每个人对楷书的理解不同、鉴赏标准不同,我认为写得好的,可能大家觉得不好。田氏兄弟都是书法界的名人,楷书被大家津津乐道,赞誉的多,批评的也多,人无完人、书无完书,一些古代大书家也有被人批评的时候。从这一点来讲,我只能说一说我认为在当今书坛楷书写得很好的书家。
一、崔学路。崔学路是个东北大汉,偏偏取个极具道家风范的号——玄一。他于1985年创办了《青少年书法报》,1986年领导举办了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大奖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楷书,以颜为宗,既有颜真卿中楷如《颜勤礼》的丰盈之秀,又有颜真卿小楷如《麻姑坛》的绵柔之美,两者融合得恰到好处,看着极为舒服。
二、康庄。康庄也是个东北人,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家协会***。享受***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康庄的楷书,师宗欧阳询,融合了《九成宫》《化度寺》《皇甫诞》《虞恭公》的风格,同时又加入魏碑的笔意,方圆并蓄,给人既险相环生又能及时悬崖勒马,既刚劲又内敛,有一种浑朴美。
三、曹宝麟。江苏无锡人,也是当今比较活跃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曾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 曹宝麟原本是学化学的,后来学习古汉语,本身是个业余书法爱好者,结果爱好变成真爱,就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楷书获得了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也是唯一一届)的一等奖,自此走向书坛。曹的楷书作品很多,各种风格驾驭起来都轻车熟路,下面这幅是他写的《乐府杂诗序》,是不是满满的赵孟頫味道?仔细欣赏之下,还能发现里面掺杂着兰亭序的笔意。
四、孟繁禧。严格意义上讲,孟老师不是专业的书法家,他是国家京剧院院长,书法应该算他的业余爱好。他写的也是欧楷,得到了康雍老人的亲自指点。他把魏碑的笔意融入欧楷之中,别有一番滋味。是不是和卢中南很像?所以就不再写卢中南老师,因为大家争论最多的可能就是二田与卢了。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谁在书法艺术方面吹嘘自己或者有的人是老大,是第一第二,是划时代的开创性的,这个人要么是神经病,要么对书法认识偏颇肤浅,要么是别有用心。
这也是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征之一。
二田的书法,能写到这这种地步,确实下了功夫,也有功夫。说它不是书法,也是挺伤人的。
二田把欧楷写成了美术字,失去了书法艺术追求变化,传达感情,营造意境的本质特征。就像一个缺乏情感的花瓶美人,初看惊艳,再看乏味,再看无味。也象一束塑料花,没有活力。
说二田的书法不是书法,也不至于,只是艺术水平不高而已。至于本人以及田楷的崇拜者认为田楷是当代第一第二什么的,说说而已,也是认识自由。
田氏是国家干部,知识水平也很高,但对书法的认识和追求,却是这样的。令人唏嘘。
这种现象,也说明了书法艺术的复杂性。
国家书协副***刘洪彪先生认为现在的书法,已经超越了古人。刘先生的草书很有风格,应该也有水平。但认为这样就超越了古人,还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在今后不可知的漫长岁月里,谁能预测还会诞生多少书法风格呢?
书法艺术是伟大的。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多少理论家,多少领导干部,多少大学教授,多少大喷小喷,在书法面前原形毕露,洋相百出。何况,我们只是书法爱好者?
田氏兄弟是欧体楷书集大成者,他们把欧楷的特性总结、概括出来,体现在自己的书法中,至今无人可比。当然,自己的特色也相当明显,可以说是继承创新的典范,是发展了的欧楷!
这个问题有些不清楚是谁。应该是田英章、田蕴章兄弟。两人楷书功底扎实,规范。但若说当代楷书他们最好,不能这样说。他们字规范、格式化,这是他们优点,也是他们字的缺点。从书法艺术性看,就是缺少变化。所以比他们楷书好的大家很多。他们的字作为初学模板很好。
字是写出来让大多数人看的,
既然是让别人看就要让人能看懂,
不然失去了写字的意义。
随意大笔一挥甚至像有些人一“射”,
你是尊重你自己还是尊重字还是尊重观众?
胡写乱画每个人都会,
包括不会写字的儿童,
所以,
有本事还是好好写字吧!
学习楷书、行书、草书,可以理解为“爬、走、跑”的递进关系吗?为什么?
楷书是书法基础,基础打好了就可以提高一步行走也就是行书。行书提高一步就是草书了。学习草书最难了,首先草字得学会,其次筆法章法放收等各个方面都得运用好,只有撑握书法知识和书***底深厚的书家才能出好的作品。
谢谢邀请,这个提问很有探讨的意义。能把这个问题探究清楚,对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意义重大。
那么,我先亮明我的观点,学习楷书、行书、草书并不能跟爬、走、跑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你还坚持这种观点,说明你的书法史、书法批评史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我的依据论述如下:
一、起源方面
草书起源于西汉,它的产生比楷书早的多。楷书产生于汉末,直到三国钟繇手里才算真正蜕变成功。那么张芝是如何把草书练到草圣水平的?恐怕他靠的不是楷书,而应该是隶书。崔瑗、杜度以及张芝的弟弟张昶,这些草书大家疯狂研习草书的时候,楷书还在钟繇妈妈的肚子里面孕育呢!汉桓灵时期颖川人刘德升创造了行书,张怀璀认为行书乃正书小伪。正书也不是楷书,正书是篆隶楷的统称,恐怕这个行书也是以隶书为基底的,也没楷书什么事!
二、书写速度及楷书与草书关系方面
普遍认为,行书、草书、行草书书写速度比楷书快,这可能是现当代的书法现象。汉末赵壹写了一篇《非草书》的文章反对人们花费大量功夫练习草书,他说,“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可见写草书在当时又难又慢,大概堪比蜗牛爬行,否则赵壹也不能这样对草书艺术发难!从草书的结构来看,古代人也不会像今人一样随便,孙过庭《书谱》说,
“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写草书不兼有楷法,容易在规范法度方面有伤害;写楷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所以,你看人家说草书必须用好使转笔法,也必须靠使转够成形体。所以草书的结构有偏差很难成字,你写快了能精准吗?再说草书里的生、涩、迟、滞、疾等特质的表现也需要轻重缓急使转绞的变化,怎么能一概而论草书写起来快,楷书写起来慢呢?况且人家孙过庭也说了,写楷书不通草意难以称为佳品,是不是说练楷书之前也应该练一下草书呢?
三、练习书法的真正顺序
现代人当代人一上手就练唐楷,甚至田楷,你一入手就算是鬼吹灯了,还谈什么高度呢?唐楷的法度很容易把你捆绑住,如果你想练成二田兄弟那样的欧楷专业户,你就练吧。从唐楷欧、虞、褚、薛、颜、柳等任选一家,一辈子专攻,你也可能成为某家楷书专业户,但是对书法史来说意义一般般,传承有功创新无益!
练字的顺序应该先从篆隶下手,[_a***_]《峄山碑》篆书直来直去是首选,把线条拉好就像达芬奇画鸡蛋,隶书应该选《祀三公》一类的先入手,再《熹平石经》然后由简到繁。如果玩腻了还可以写一下甲骨文,小孩子练这些东西真能写出那种稚拙的味道来,成年人写往往会受先入为主的审美理念伤害!你玩熟了再慢慢玩一下唐楷,甚至你忘掉唐楷不练唐楷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唐以下的帖子多读多看,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样再把文化的东西厚厚补一下,你不成点气候都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纯兄弟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纯兄弟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