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庞中华行书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庞中华行书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家觉得田英章的字体好看,还是庞中华的字体好看呢?
泛泛而论,两位的字都不错,名扬天下。是当代以书法为名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
可惜,如果纯以书法水平而论,对比启功,林散之,于右任,沙孟海等大家;或者再近一点的江浙诸家,祝遂之,陈振濂,王玄龄等等。
这两位都是熟练工水平。远远达不到一个书法大家的要求。
但是硬笔书法跟中国书法没什么大关系,实用工具而已。看书法作品还是看毛笔书法吧。
我感觉田英章的字体好看,人家自幼练习书法,讲究书法法则、字体平正、点画清晰、结构均匀,看上去有一种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感觉,已经具有很深的书***力了。而庞中华主要是硬笔书法多一些,毛笔书法作品很少。况且如果没有扎实的毛笔书***底,硬笔书法明显受到影响。
庞中华老师的硬笔字,有传统书法的底蕴,师颜体,入碑意,个性元素多一些,字的特点刚劲厚重,是很见功夫的。田英章主攻毛笔欧楷,以传统技法为基融入现代写法,使笔画更加规制,结构更为匀称,颇有新意。而由毛笔入硬笔,技法底子在那里,写得又中规中矩,因此更贴近大众审美。
从规范字的角度,田英章的硬笔字要比庞中华的硬笔字好看,因为田的硬笔更接近于“电脑字库”和“印刷体”。从书法艺术的角度,二位老师各有千秋,我个人更欣赏庞中华老师的硬笔书法。田英章硬笔字的强项在结构(结字),而“拼结构”恰恰又成为了田字最大的缺陷——公式化了、模具化了、工业化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个性元素必然有所缺失,可供品味端赏的余地不大。
后人在编撰硬笔书法历史时,必然绕不开庞中华,他是硬笔书法里程碑式的人物,由他而始,硬笔书法才蔚然成风,风靡大江南北。正缘于此,庞中华享誉“硬笔书法第一人”。当下,不少书法爱好者以个人喜恶论是非,把庞中华硬笔字贬得一文不值,甚至称其书法误人子弟,这种态度是极其肤浅而狂妄的,也肯定不是真懂书法人。
抱庸浅谈。
都好又都不好!如果单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两人的硬笔字都还不错,可能田的稍好!但如果想拿来当字帖临摹,都不好!有位年轻的妈妈想要女儿学写钢笔字,我直接推荐的古人小楷,我发了好几个链接给她,王献之玉版十三行,王羲之曹娥碑,九成宫,灵飞经博海版,智勇真草千字文等等好几个,随她选择。她说,我女儿只想学钢笔字,这些里面好多繁体字,不好认,而且钢笔也写不出那种毛笔的味道啊?我告诉她,学什么东西,第一口奶很重要,我推荐的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公认的经典,作为学习范本无疑是极好的。而且古人法帖中的那些字,那些笔画线条散发出来的那种气息是经过千百年沉淀出来的,看久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那种魅力是岁月堆积出来的,对提高审美能力很有帮助。今人的字帖万万不可能给人这种感受。繁体字不认识可以先挑一些古今通用的字来练习!另外我还建议她同时学写行书,为什么呢?写字,节奏最重要,一开始学字形是难以把握好的,学楷书难道其实很大,大多的初学者会望而却步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厌倦写字,于是效果恰得其反,但如果掌握了写字的节奏,就能慢慢体会到书写的快乐,效果会好很多,字形不准可以慢慢往帖上靠嘛!好了,暂时说这么多,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回答从三方面入手,即:“必须二选一”和“硬笔字与毛笔字”、“最好学古帖”三方面谈起。1、如果要二选一,就选田英章,因为田英章书法有书法传承法度,有唐楷学习出处。而庞中华则重字体形式,缺乏传承(即出处),这样的字学了会“找不到祖宗”,就像武林门派,无门无派,根基不实,缺乏系统性。2、就“硬笔字与毛笔字”方面而言,也倾向与田英章,田英章有毛笔唐楷造型基础,而庞中华更多的是“写”而不是传承,而写的好看和写的有法度有出处又是一回事,“写字”不是书法,书法也不仅仅是写的漂亮这么简单的事。3、最好学古帖。当代书法重名利已是事实,能专心读书写字者极,而田英章和宠中华都只是停留的“当代书法家”的层面,与古代书法家是不能放一起比较的,而学习者要利用现在学习信息发达的机会,去多学习古帖,从经典入手,为自己铺设学书道路,越走越宽,越学越觉得中国书法的深奥,从中受到启发。
你如何评价这些“庞中华迷”写的庞体书法,是否超过了庞中华?
庞硬字,多宝塔打底,兼容魏碑体,自成风貌,曾风行神州数十年,是庞中华前后的硬笔写手所未能企及的!!!尤其田氏字由软笔领域涉硬,虽自成一体,亦各有不同,两种风格,比了也白比!庞字在钢板刻印誊写时代,几乎一枝独秀,独领无限风光,为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钢板字工整娟秀流利,誊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教材,是颜多宝加魏碑的巨大贡献,没欧形印刷体什么事!!!噗嗤!!!欧形字行吗?工整漂亮,但写手慢涩蜗牛行!实用价值受限,想想都憋屈!!!噗嗤!因此鄙人大胆妄言:欧形字写手不兼容,难能出息!字工整漂亮只值二流!!!最后噗嗤!
说起庞体字,若单论个人好恶,确不敢恭维。还在本人中学年代,时庞书方正流行,当时有很多人在学,字帖满天飞,本人也在其列。然研习不久,自觉该体笔法不够简炼,好似磨磨唧唧,故意拐来折去,拖泥带水的,不够自然,初学者很难上手,亦不大适用(尤其对在校学生而言),因之便很快放弃,改习他体了。也不是说庞体书不好,本人非专业,不`好妄加评论。只是对于一般人(专研书法者际外),庞体字确实不是最佳选项。整付字看起来不错,但不可拆开了看;你想"认真"来写,就会知道什么叫困难和累了。我知道有许多习庞者,因实在练不下去了,只得半途而废,结果自己的字却成了四不像,还不如从前了,懊恼不。至于这几个"庞迷"的字,个人感觉尚不及庞,更别说超越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很多名垂青史的时代英雄,比如蒋筑英、袁伟民、许海峰、聂卫平,无疑,庞中华也是其中一员。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在于他们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挺身而出,作出了表率。在其行业内,就技术水平而言,也许他们并不是最高的,但这并不影响其英雄形象。
就庞中华而言,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书法水平充其量不过是个爱好者的水平,但在那个渴求知识的年代,他的字帖有着平地一声雷的作用,一下唤醒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热情,一夜之间能火遍长城内外。
毫不夸张地讲,六七十年代的人,庞中华,对他们而言,曾经如神一般崇拜,即便今天的他们,书法也许早已超越庞中华,但他们对庞中华仍然尊敬有加。
在书法学习上,老师的地位,并不因学生水平的增长而衰减,正如王羲之,即便水平早已超越卫夫人,但在书圣心目中,卫夫人永远是他的老师。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_a***_]兰亭。
必须承认,庞中华先生对于当年硬笔书法的推广的确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称其为“硬笔书法第一人”也并非就是浪得虚名。如果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过来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几乎很少有人没受到过庞中华硬笔书法的影响。就算没练过他的字帖,至少也会对他的字体非常熟悉。
就比如说现在看到的这几张作品,乍一看似乎都颇有几分庞体硬笔书法的味道。当然,如果仔细欣赏,无论是笔画的娴熟和结体的精到方面都还有明显的欠缺,应该算不上学习庞体的上乘之作。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年庞中华硬笔书法能够风靡一时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手快。
就算是初学者,临习庞中华先生的字帖几个月时间,大多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写得像模像样。有些底子不错,又几分天赋的书法爱好者,甚至跟快就能将庞体写到几可乱真的地步。当年庞中华先生的字帖风靡一时,各类使用庞中华先生教程的培训班遍地开花,其影响力在硬笔书坛很难有人可与之比肩。也正是因为庞中华先生在硬笔书法的教育和推广方面起到的引领作用,才有了“硬笔书法第一人”之誉。
但是,书法界对于庞中华先生硬笔书法水准的评价却与他的名气极不相称。一般以为,庞中华先生的硬笔书法容易上手,但是缺少变化,也少了些传统底蕴,实用尚可,艺术水准欠佳。再看看配图中这几张学习庞中华硬笔书法的作品,应该说这样的评价还算是比较公允的。
还有不少人认为学习庞中华先生的字体时间久了,很容易形成一种模式化的书写习惯,到时候要想改过来都很困难。可见,庞中华先生的硬笔书法水准的确是面临着诸多争议的。尤其是当王正良、任平、谢非墨、刘惠浦、顾仲安等具备良好传统书***底的硬笔书法家开始活跃于硬笔书坛后,越来越多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开始意识到了庞中华硬笔书法的局限性,转而临习其它字体,改变自己的书写风格。
尽管硬笔书法浪潮的退却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手机和电脑的冲击,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被淘汰所致。但是,庞中华先生的硬笔书法风光不再却与他的书法水准得不到更多认可有着直接关系。毕竟,现在的硬笔书法还是不乏爱好者,练习庞中华硬笔书法的却鲜有其人。
抛开书法水准不谈,作为当年同样受到过庞中华硬笔书法影响的书法爱好者,惊龙轩现在看到这样的庞体硬笔书法作品还是倍感亲切的。不管怎么说,当年庞中华先生对于推广硬笔书法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容抹杀的。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庞中华行书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庞中华行书字体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