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帖推荐网红字体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帖推荐网红字体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行草用什么字帖好?
学习行草用什么字帖好?
根据我10多年教学实践,我建议从王羲之的字入手,具体从这三个方面去操作:
王羲之的手扎比较少,就那几个行书如《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初月帖》等,专注点比较集中。
具体训练方法,以笔法为目的,可以把这几个手扎复印放大,先描红到临写,整体感知训练;
再精挑20个左右的字,以横画、竖画、撇画、捺画、钩画分类,细心揣摩,起笔时的切、顶、压,转折时的提按、翻转,以及结尾时的提按,顿挫揉回等动作。
第二,结合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练习字法。
用笔和结字是古人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圣教序》解决了王羲之其他字帖中字量不足的弊端,在具体训练上,***取先局部再整体的方法。
局部训练指把字进行分类:
1、按偏旁部首分类,右边的偏旁反文旁、立刀旁,左边的偏旁如单人旁、绞丝旁、提手旁、土字旁、牛字旁、王子旁等等;
首先瘦金体风格的书体并不存在,仅瘦金体一家别无分号,可以说瘦金体无法个性化,泛化,无法开拓,所以出现之后就是高峰,也是终结。
其次学书法不要卡死在一本字帖上,要在开阔眼界的基础上专精一贴
不论你说的是硬笔还是软笔,我都建议你不要直接学行草。学了两年瘦金体,恐怕一时半会出不来,我建议你写写篆书隶书,缓一缓,要不然很容易尖刻露骨,走上歪路。
行草书当然是二王入手,圣教序是不错的范本,楷行草皆备。原碑字并不大,用来写硬笔也可以的。另外,小草《书谱》,智永千字文(真+小草),二王书札(行草书)等
行草还要注意草***确,不能胡写,写硬笔写久了容易按照连笔字写,是不对的,要格外注意。草法不要看哪些百韵歌之类的,那些说的都不准确,容易被误导。草法的学习可以从章草入手《急就章》,熟悉草法,再转今草(小草+大草,大草不需要学)
启功临摹的怀素草书,大家觉得如何?
启功临摹怀素的草书怎么样?
启功先生临摹怀素的《自叙帖》,比他临摹王羲之《兰亭序》更有心得。为什么这么说?启功先生的书风和怀素的《自叙帖》风格对路。都是瘦劲一路的,在用笔上套路差不多,临摹起来自然合拍。
启功先生是雍正皇帝九世孙。在他一岁多的时候父亲就去世。由祖父抚养长大。在二三岁的时候,暴发的“辛亥革命”,满清灭亡。所以启功先生虽然有***血统,却没有享受到皇室***所得到的优厚教育。他的学业是在私塾中学习的。
启功先生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对书法情有独衷。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对书法的见解十分独到。创立的“黄金结构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所以启功先生在临帖时对结构的掌握十分到位。而怀素《自叙帖》在用笔上的变化比较单一,以劲疾硬瘦贯穿始终。这种风格正好与启功先生的路数接上了火。临写起来就得心应手。
怀素草书自叙帖是历史上的大草经典,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所谓「铁画银钩」。
后世历代名家很多人都学习这个贴,当然古代没有影印版,只能临刻贴。在毛泽东主席的传记建国后***专门借过自叙帖学习,所以有人说毛字有怀素的影子。话回正题,启功先生专门出过临自叙帖的字帖,并在草书旁边加了小字注释。
从临作来看启功先生把握住了铁画银钩的特点,字写的更瘦硬,同时,把自己的特点也融了进去。要说不足的话,连贯性、气韵要差一点,但这是临帖作品的通病。
喜欢写草书的所谓书法家门好好学习学习启红的草书,不论有多草最起码有一点书法基础的人基本都能认识,这样才叫好书法,写的向天书一样自我感觉良好谁都不认识,写完时间长了自己都不认识了那叫书法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帖推荐网红字体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帖推荐网红字体草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