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字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重字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都说绝,律,诗,不能重复字,你能举例出来,古代有多少重字的吗?
重字在绝句中是不能重的,重字又称重韵,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各28字,20字,语言压缩到极精简处,且落句韵角在平韵上,要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我国传统绝句有阳关体,可打破常规,留传至今,众吟不衰。律,词,賦,曲及词中的慢,引,近等曲名可重字重韵。拙言仅供参考。
古诗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总称,唐及唐之前以古体诗为主,唐及唐之后以近体诗为主。近体诗就是我们熟知的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拓展开来就是七绝和五绝、七律和五律四种形式。近体诗其实也是从古体诗逐步发展规范而来,故比古体诗更讲求平仄和押韵。其中律诗除了要求平仄押韵外,还讲求句与句之间的对仗、黏合和承接。近体诗的格式并不多,字数也有限制,所以更要求字句的精炼,所以比较忌讳一首诗里面出现字的重复。但是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唐诗里面也出现过重复字的绝句和律诗,只要运用的好,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举两个例子:其一,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这首诗里共出现了三个“灯”字,应该犯了重复的忌讳,然而我们读来并不觉得别扭,反而觉得非常连贯,三个“灯”把夜的深层层推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七律诗,和崔颢的《黄鹤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出现了三次凤凰,但句与句之间转承流畅,音韵和谐,一点也不觉得违拗,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当然,这些出自大家的名作可以拿来欣赏学习,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平时写作近体诗的时候,还是尽量避免出现重复字。
有重复的字的诗,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其实并不少见。以宋朝杨万里的一首七绝为例:“莫言下山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果不是其中的四个“山”字,还能表达出那么丰富,那么深刻的哲理般的意境吗?
在古诗中,用字重叠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但大部分都是为了表情达意,渲染气氛的需要。例如:
1苏轼《***》: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王安石《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3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王驾《春晴》: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5朱淑贞《落花》: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6刘克庄《莺梭》: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7叶***《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8李涉《登山》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9杨万里《伤春》: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重字(叠字)用巧了会增加诗的韵味。如: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唐]寒山《杳杳寒山道》💮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字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字行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