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结构组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结构组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字体结构八法?
①侧(点):侧是倾斜不正的意思。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至于此永字之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了与下面横画的起笔相照应而气韵一贯。
②勒(横):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组,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
③资(竖):弩是有力的意思(亦作努)。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每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劲力。所以竖画不宜过直,过直则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气力。
④趯(勾):趯与跃同,谓作勾之时,先礴锋蓄势,再快速提笔,顺势出锋。如人要跳跃,需先下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⑤策(挑):策的本义是马鞭,这里是用其引伸义策应的意思。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有关点画相策应,形成向背拱揖的情趣。永字中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对称,其心气却相通相应。
⑥掠(长撇):掠是拂掠的意思。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与捺相对而言),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是力量却要送到末端,否则飘葫不稳。
⑦啄(横擞):啄同I>谓写横撇应如鸟以噪啄食,行笔快速,笔锋峻利,.与一长撇有所不同。
⑧磔(捺):这个命名最不好理解,我们认为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就磔画在字体结构中的作用而言的。磔的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有解体、张裂的意思。楷书中的捺画是承隶书的波磔来的,而隶书的波磔正是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隶书斜出的波磔在小篆中皆弯曲下行),使字的体势向外开张,所以隶书又叫分书。楷书的捺也是起这个作用。楷书中的撇捺,力虽内聚,形却外张,使字的体势舒展、活泼。如果把楷书“永”字的这一长捺改作一短侧点,力量依然内聚,却立即失去飞扬的气势。正因如此,捺画总要写得开张舒展方显精神。第二,是说这一笔要写得刚劲、.利刹、有气势。碟之本义既为肢解牺牲,而肢解牺性必以刀劈,故碟(捺)画即取刀劈之势。南方俗称捺画为“刀撇”,大概即源于此。
楷书临柳体,接下来想练行书,临哪家行书帖较好呢?
我的目标是楷书和行书。不写草书的原因是不喝酒,没有意境。具体规划是柳公权,赵孟頫,柳公权,王羲之。
柳公权学楷法,赵孟頫学行法,柳公权学楷意,要达到写楷书要有行意。
第二阶段,王羲之,写行书讲究楷法。
我一直主张,初学者千万不要先学欧楷、柳楷,因为,这两种楷书字体,没有兼容性,写得多么漂亮,最终写不了行书,而且向其它字体过渡极其困难,无法贯通。
这个实例充分说明,自学者最容易犯的失误就是不考虑日后学什么字体,只顾眼前,比如,就喜欢欧楷、柳楷,怎么看都顺眼,而对别的字帖一点儿不感兴趣。殊不知,学习书法第一步选择什么样的范本适合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将走什么路子的大问题……
恕我直言,在柳体基础上想练行书,恐怕不行了。因为,柳体的笔法、字法特性所致,笔性手感与行书不吻合,无论是练二王,或练另外哪一家的行书字体,都比较难。
因此,我建议你,暂时先放置柳楷,重新学起,并且规划好路线。例如:
一个是,学王羲之的楷书~行书。
另一个是,学赵孟頫的楷书~行书。
再一个是,学文征明的楷书~行书。
特别提醒一下,不管练哪位书家的楷书~行书,有两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其一,必须按正规的训练套路进行,如图:
其二,楷书必须练小楷,行书必须练中楷。千万不要练大楷! 所谓大楷不是纯粹的传统书法,是当代人伪造的一种现代字体……
在接下来的整个训练过程中,有三个要点有必要强调一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结构组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结构组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