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与草书字体对应的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与草书字体对应的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来源?
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简单的讲一下草书字体的来源吧。
草书包含着章草、大草(又称为狂草)和小草(又称为今草)。
我们都知道,草书是由隶书演变过来的,而隶书则是汉代的官方文字。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使文字的书写更加快捷,于是产生了章草。
章草,我们把它认为是隶书的一种快写字体。
章草的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书家们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丰富书写技巧,于是出现了大草和小草。
当然以上说的只是一个大体的脉络,期间还有一些细节的变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些专业书籍前往查看。
图片:索靖章草史孝山出师颂(局部)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正如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汉兴而有草书。”明确地指出了草书的兴起年代,那么什么是草书呢?所谓“草书”顾名思义就是草率的书写。从这个层面上讲,广义的草书也包括隶书的草写,还包括篆书的草写。从狭义讲,指书写上有一定规范法度并能自成体系的草写汉字,如章草、今草、狂草。草书的主要特点就是结构省简,笔画连贯,书写流便迅速,但不易识别。
(一)章草:亦称“急就草”,其特点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行笔波磔显著而犹带隶意。存世最早的章草纸本墨迹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唐张怀礶《书断》中:“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章草的创造者一般都认为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大量出土的汉竹、木简中看到了许多书写简洁而草率的草隶,由于它不受成法的规矩约束,书写随意,在民间已先被大量应用。这种民间使用的“俗体”被当时文人所喜好,而汉元帝的黄门令史游以它作急就章,便奠定了章草的规范,所以后来把经过规范的草隶称为章草。由于汉章帝对当时的章草推崇倡导,使章草书有了迅速发展,至张伯英时达到了极致。张伯英又变章草为今草,这也给王羲之父子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并对他们进一步确定今草的风格起到了积极的先导作用。
(二)今草:今草始创何时在唐代说法不同,欧阳询和虞世南认为起源于东晋。欧阳询说:“草圣张芝,***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迢乎东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世,章草几将绝矣。”那么章草和今草的区别在那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隶法。今草已完全脱离了隶法而变为今草,它是连点为画,以点画为性情。其笔势流畅险峻,纵任牵逸,韵美婉转,使转有楷法,取纵势。时有牵丝萦带,血脉不断。但比“狂草”的连绵不断而规范。
(三)狂草:大草又称狂草。因其书体极其放纵姿肆,有如颠狂而得名。
纵观整个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草书的兴起是极具重大意义的一件事情。草书不仅为书法艺术的百花园增添了一片令人惊炫的奇葩,而且极大的丰富并拓宽了书法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空间!
关于草书,我们往往有个错误观点,以为先有写得比较规范的楷书,然后才有相对潦草的草书。
(章草《月仪帖》)
其实正好相反,字体的产生,往往先出现相对潦草、不规范的写法,然后才逐步规范。
比如隶书。在小篆出现后不久,人们在抄写的过程中,为了赶时间,不可能每一笔都写得很到位,越写走越草,于是在秦代末期就产生了隶书的雏形。
(早期隶书)
但是,隶书在出现后,又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在经历了西汉,直到东汉时才完全规范、成熟并发展至顶峰。
草书的出现与此类似。隶书产生后,人们觉得一笔一画摆开架势来写还是费时间,于是加快速度,简化笔画,于是出现了草书的雏形。
(王羲之早期带有章草意味的草书)
书法的发展,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那些爱“偷懒”的人,他们为了更方便书写,往往不经意间唤醒了另一种书体的萌芽。
早期的草书与现在的草书有较大区别,字字独立,波折分明,带有很浓厚的隶书意味,称为“章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与草书字体对应的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与草书字体对应的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