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难临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难临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楷临了两年多,最近也临写《圣教序》,进展缓慢,请老师们批评指正一下可以吗?
粗看你的楷也有点模样了,而没有深入探索,却又改习行书圣教序了。针对此情况,建议如下——
一、确立学书的主线。学习书法要有自己学习钻研的努力方向,并持之以恒,为之身体力行,这就是主线。所以欧楷是主线?还是改学的集王圣教序是主线?这个你自己要明确,不然过几天看到别的体好,又热衷他体。要有在干旱地区打井的精神,不管挖多深,以打出水为目的,不能挖15米没见水,就收工另换地方,再打15米又没有水,继续频繁换地方。最后劳民伤财,没见打出水而徒劳。学书就是同样的道理,见异思迁,浅尝辄止,全是皮毛,难入堂奥。
二、怎么练字更有实效?这是人人关心的问题。现在一些人练字对帖不了解,不读帖是普遍现象。另外一个就是两次使用眼睛的环节,没有压实抓好。使观察与对比成空谈,眼力提不高,观察不入微。孙过庭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种反复观察反复对比反复练习反复校正,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怎样让自己的主攻体笔下生花。***如你以欧楷为主攻,除了解决形似和神似问题,可以借鉴欧楷其他法帖,系统深入探索。也可以从隋代风格相似的碑刻里汲取养分,因为欧阳询本是隋朝人,入唐时已经63岁,隋碑如苏孝慈墓志等极近欧阳询书法风格。除此之外,比如你写的集字圣教序,不要把改帖作为主攻,而是学习行书的流动,笔势呼应,书写的自然性等等。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使自己的手灵活了,对解决“板正”的欧楷形象,有很好的帮助。
欧体两年练到这种程度还是可以的,欧体别停,继续练,同时练习圣教序可以的,你写的圣教序也是不错的。看来你还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下一步还要深入读帖,反复比较,分析,临习一定要精准,欧体试着要背临,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你是好样的!
这位书友写的还是不错的,感觉结构没什么太大问题,就是有的笔画需要加强,这需要时间加以强化,还有一些笔画细节需要注意。
我和你学习的路径差不多,我就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我也不是说我写的有多好,但不妨碍的真实的感受分享。
就《九成宫》而言:
1.需要先攻克笔画,但一定要去具体字中练习,且把具有共同特征的字一起练习,比较,去发现规律和总结。起先,不要贪多,更要有耐心。
2.多思考,不要一味临帖。临帖是手段,规律是目的。
3. 加强字外功练习,了解书法方面知识,构建自我体系,还有多读古诗文。
关于《圣教序》而言,我只说一句话,你先不要通篇练习,也是先过单字关,然后再追求章法。
最后,要把《九成宫》和《圣教序》交叉练习,《九成宫》可以让你的《圣教序》更加有筋骨,增加方笔,字体有力,笔画多变,结体险峻之中不随意。《圣教序》能让你的《九成宫》不呆滞,多些率真自然,也让你体会行书和楷书的区别。
总之,好好练习,书法需要耐得住寂寞,不求显摆,只求自修。
欧体写的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想更好点,还是要认真的临帖,临帖时一定,要看好每个字的走势,就欧楷来说,一般地再没有写完最后一笔前,整个字都是指向左下的,由最后一笔拉正,再者所有的横画都是左低右高,只不过斜度有大有小。有斜钩,有捺,有竖弯钩,等斜度都大,如我字,大,代,孔等横的斜度都大。横与横基本上都是平行等距,竖与竖之间也是等距的。最关键的,左右结构的,首先要写好偏旁,上下结构的要写好字头。如“终”字,首先写好绞丝旁,绞丝旁的写法,第一撇少有点弯度,然后折回来,不要太立,其折的长度是撇的一半,然后第二撇少前于首撇,撇到折笔的中间顿笔写提,小点是从折笔尾部的上边点下的,下边的三点,第一点不能出去最左边,提角的左边一点,右边一个点,上个点的正下边一个点。并且从上往下,角,提,点三个高度等高,还一个关键的地方,一,二两撇之间的空白,上窄下宽,形成一个倒装,就是把第一笔画倒过来,和空白的空间一样,这样写好偏旁,右边的冬就对着写就可以了,在第二撇的指向,向上写一个小撇,使这一撇在二撇起笔点上下等高,并且上边四撇等距,方向基本上一致,第四撇少立指向第三点,捺对着二撇上部的中间捺出,不能低于绞丝的最低点,下边两点和上边,横,交叉点,等距,且第一点向横处点,第二点立。这样终字结构比较合理,只有把字的结构写好,字才好看。所以以后要多分析字的结构,对学习书法是有好处的。下边是学写的欧楷,仅供参考,不当处给以指正。
这位书友,你好,你太客气了,说老师不敢当,我们借今日头条这么珍贵的平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看了你的提问,我个人理解是两个问题,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法,我先和你探讨第一个问题临帖欧楷两年的成就。
首先恭喜你取得如此成绩,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风继承到唐楷来,然后在此强大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欧楷。你我都很清楚他用笔险劲,成为历代楷书领域独树一帜!他用笔凝重沉着而转折干净利落,结体紧致,法度森严,因此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会好很多。
1.必须用米字格來练习临帖,米字格便于我们掌握结体和字的笔画位置,由于不同字的笔画长短以及撇,捺角度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借助米字格中心线,对角线,就有了标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临帖时,要记住一个字的全部笔画长短比例,以及这个字的整体简架结构形态。切不可看一笔写一笔,更不能用笔去修改写的不理想的笔画,这是书法练习初期之大忌。
3.我个人建议多在头条里看看二田(田蕴章,田英章)关于欧楷的视频,虽然二田不建议我们学习他的欧楷,另外网友们也存在一些争议,但是,我们要取长补短,我们作不了的事情刚好是二田他们的强项。我们不值得学习吗?这位书友你说呢?
最后,来回答我所理解的第二个问题,《圣教序》临帖学习,虽然不同于前面说到的欧楷,但学习步骤有相似之处,还得从三个阶段来临帖练习。
1.基本笔画练习,方圆用笔的结合和交替使用,也起到刚柔并济的作用,使笔画产生一种圆润感和立体感。
2.虚实结合,笔断而意连,所谓实表现为浑厚凝重,当然所谓虚就表现的飘逸秀丽,另外笔法上时断时续,点画呼应,提按有度,这就是笔断而意连。
3.最好还用米字格的纸来练习,虽然行书没有楷书那种静态美,但是它是动中有静,也有收和有放,自然就产生了节奏感,形离神合,因此在米字格来练习能掌握的快一些,当然,我们学习到一定成就阶段很自然就产生了升华,就跳出了米字格的局限性了,也走向了成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难临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难临的楷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