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陆柬之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陆柬之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陆柬之儿子?
陆彦远书法造诣没有父亲陆柬之、外甥张旭名气这么大。陆柬之是初唐时期的书法大家,还是楷书名家虞世南的外甥、更是唐朝宰相陆元方伯父、草圣张旭外祖父。陆柬之的书法初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及“二王”父子。
适合硬笔临习的前人小楷帖子有哪些?
钟绍京《灵飞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智永《真草千字文》,赵孟烦《洛神赋》,陆柬之《文赋》。其实大楷,中楷也行,《玄秘塔》,《勤礼碑》,《多宝塔》《雁塔圣教序》《龙藏寺碑》《妙严寺记》《九成宫》都可作硬笔楷书的范本。注意智永《真草千字文》陆柬之《文赋》赵孟頫《洛神赋》行书特点突出,可在掌握楷书要领后临习。
先临楷书,楷书主要有欧颜柳赵四家,都很棒,欧阳询先临《九成宫》,颜真卿先临《多宝塔》,柳公权的先临《玄秘塔碑》,赵孟頫的先临《胆巴碑》,小楷可以选择《灵飞经》。买碑帖的时候买原大的,放大的不要临摹。网络上再搜索一下当代明家的书法教程看看,比如田蕴章老师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翁志飞的临《多宝塔》。正确临习,贵在坚持。
可以这样说,古代优秀的小楷字帖甚至所有的经典法帖都可以作为临摹学习的参考字帖。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艺术性和实用性兼顾,登堂入室之后在持续扩大临摹的范围。一般来说,选定一家字帖持之以恒的坚持临摹下去即可。入门的临摹还是以小楷书法字帖为最,不过,我个人建议还是在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在学习小楷最好。
现推荐一下几种字帖以供参考:
三国时代钟繇的《荐季直表》和《宣示表》。
东晋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临钟繇宣示表》、《道德经》(赵孟頫临王本)。
还有王献之的《洛神赋玉版十三行》。隋《董美人墓志》。
唐褚遂良《小字阴符经》。唐钟绍京《灵飞经》。元赵孟頫的《汲黯传》和《道德经》
还有文征明的小楷书法。敦煌写经书法等任选一种即可。
学习书法切忌在没有掌握基本的规律和法度之前而见异思迁。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好字,这样有利于书写时下笔坚决、果断。
再者就是临摹时不能机械的不动脑子的去“抄”帖,要学会读帖,仔细观察字帖每一笔的形状、长短、粗细和方向,看清每一字的结构,每一行字与字的关系以及通篇章法的面貌。然后坚持练好每一个所临摹的字,并努力坚持学以致用。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字练好。
上〈书法欣赏网〉浏览,那里有许多历代毛笔小楷字帖、碑帖。例如: 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太极图说》、文徵明《苍山十咏》、成亲王《赤壁赋》、毛树棠《小园赋》……等等,都可以当作硬笔临摹范本。如图:
注意,如果仅仅是为了练一手即好看又实用的硬笔字,楷书类,必须要选择毛笔小楷字帖作范本。千万不要选欧楷之类的碑文体,碑帖是刀刻出来的工艺字体,天生固有美术字的特质,没有深厚的书***底练不了,不知道怎么把刀痕变成笔迹,也就是说,不会将其还原成书丹,而且,笔法动作与小楷截然不同,即使练好了,平时也用不上。
临摹毛笔小楷字帖,须注意一点: 凡是笔画起止处和转折的地方,只需将笔尖在此处稍作停留,随即行进即可,千万不要故意附加顿笔、回锋之类的动作。因为,原帖是毛笔字,棱角分明的特点,是毛笔笔锋材质、构造和性能特殊,在提按、驶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用普通硬笔书写,由于尖部是球状体,是不会产生棱角的,如果为追求所谓毛笔味道而特意顿笔……那就不是正常的书法技法了。
实际上,毛笔小楷字里面原本就没有什么顿笔、回描,比如横画,起笔为掭,收笔为驻。竖画、撇画起笔为落……精通毛笔小楷书法的朋友都明白。
所以,初学者,取法毛笔小楷是对的,临摹的时候笔法动作方面需要适当的变通,临写出来的实用硬笔字应该是这样的,如图:
以与硬笔相同的笔法动作,用毛笔书写
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如图:
上述实例说明,书法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什么叫传统书写技法(古法用笔),只有进行对比书写试验,潜心研究,才能真正的领悟到,所有的无故猜测与空想捏造出来的观点,都是无稽之淡。
名家硬笔字帖更不可取,99%都是带刻意顿笔、回描的,属于印刷体美术字写法,即没有实用性,也没有艺术性,不伦不类。练着费劲,用着难受……白耽误工夫。
因此,小楷是具有较强的书写性,恰好适合硬笔临习,而且,书写姿势、执笔法、运笔法、结字法、临摹法,以及训练方法与步骤,训练用具等,毛笔小楷与硬笔书法是一样的。
用硬笔临摹毛笔小楷,实际上是练习毛笔书法的第一步……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问题很实际。一般以硬笔临习古帖,有人总爱罗列一堆名家名帖按部就班的临习。笔者以为这样学习只会事半功倍。
硬笔不同于软笔,硬笔书法也有别于传统书法。我们学习硬笔书法,主要着重于实用;而传统书法则更适于张挂展示。
于此,我们在学习硬笔书法的选帖上也应有所侧重:
首选小楷字帖,小楷字帖,比较接近硬笔的字型大小,书写形式。又因前人大部分小楷都是正楷字,有利于在笔画、结构方面打基础。
临习的字帖种类和风格不应杂乱,尽量只选择一至两种风格接近的字帖;建意选临文征明和赵孟頫的字帖。
文征明小楷可选择《月赋》《琴赋》《草堂十志》《老子》《盘谷序》等数帖;赵孟頫可选《无逸》《汲黯传》《道德经》《洛神赋》等帖。
至于临习顺序,则可先学赵孟頫的《道德经》《无逸》练熟了间架结构后,再临习《汲黯传》和带点行书意味的《洛神赋》。
文征明小楷风格基本一致,但后期的结体和书势有些倚侧险峻,个性更突出。我们可先易后难,先平正后险绝的顺序学习。
在学习中,我们要先专后博,彻底练熟了一种字体风格后再临习另一个种风格的字体。在此基础上,可再深究共性与个性特点,加以融会贯通。如《汲黯传》中有一段文字是文征明后补的,初一看风格很接近,但仔细研究后却发现各有各的意趣,这就会很好启发我们对学以致用和入帖出帖的思考。
总之,临写古帖能使我们的硬笔字有“出处”、有内涵,但又不可一味困于囿中,我们的目的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既快又好地进行书写,这需要除了坚持不懈的练习外还要对古帖中不适用的方面进行取舍,以此才能尽快的学好硬笔字。
柳公权的楷书能够称为唐代第一吗?为什么?
很肯定的说,柳公权的楷书不能称为唐代第一,原因很简单,颜真卿的“颜体”与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_a***_]誉。换句话说,颜真卿的楷书就可以与柳公权的楷书相媲美,而且还有欧阳询呢,自然柳公权的楷书无法称为唐代第一,
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又学欧体挺拔劲峭、内紧外松的结构特征,学颜体的点画顿挫强烈、结体圆转外拓,但柳公权融会贯通,形成自家面目,下笔更为劲健。清人刘熙载说他学欧阳询的《化度寺碑》,说他的《玄秘塔碑》出自颜真卿的《郭家庙碑》,这就说明了柳字的来源。
后人学柳体学得最多的便是《玄秘塔碑》,此碑取欧体之方与颜体之圆,可称方圆兼备,点画清劲峻拔,顿挫规整,结构谨严,有疏朗开阔的神情和方整清新的神***。康有为说它如果缩成小楷,则“尤为遒媚绝伦”。综上所述,这些就是柳公权的“柳体”特征以及后人对其书法的崇高评价。
即便如此,柳公权的楷书也无法称为唐代第一,最主要原因是,欧阳询的楷书点画精确、结构谨严,达到了所谓“一画不可移”的境界。欧书还很富于变化,在端庄凝重之中表现出生动的变化,欧书注意主笔,这明显继承了隶书的写法。可以这么认为“欧体”的风格,柳公权的楷书中是绝对没有的,或者是无法媲美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陆柬之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陆柬之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