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结构14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结构14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理解楷书的结构?
楷书的结构就是把基本笔画按一定的美学原理,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进行搭配的平面空间构成关系。
结构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笔画而言它是整体,对于章法而言它是局部,字的形态美靠结构来体现。
楷书的结构原理
一,突出主笔。
刘熙载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主笔耀其字精神,起稳定平衡,支撑结构主体作用。
二,变化叁差。
指的是笔画长短、正斜、粗细等变化。
三,结构勻称。
四,疏密变化。
大家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颜体与欧体的结体方式完全不同,颜体讲究横平竖直,而欧体笔画多倾斜。
这其实就代表了楷书结构的两大类型:
1、平面宽结
其代表:褚遂良的《伊阙佛龛》《孟法师碑》及颜楷等。
平画宽结来源于隶书,书写时宜在点画的俯仰、向背、开合、伸缩上下功夫,切忌上下一等、前后齐平、如算盘子一样排列,宜平正而不板滞。
2、斜画紧结
其代表:欧楷、李邕行楷等,大多数楷书皆为此结体方式。
斜画紧结来源于北碑,体势向右上斜倾,中心紧收,四周舒展。书写时虽向右上倾斜,但必有一画将重心拉正,于险中求正。
平画宽结也好,斜画紧结也罢,要统过开合、伸缩、疏密、主宾、揖让、高低等变化,使结字在端庄匀称中体现参差错落之美。
1、角度法。常用于斜画紧结中,凡此类楷书,笔画切忌向一个角度斜。
楷书的结构,实际上研究的就是汉字笔画和偏旁部首组合的法则,它包含结构原则和比例关系,而这两者都要符合一定的美学原理。下面具体举例来说明:
以上下结构为例,它的结构一般要去“上下对正”、“左右对称”等基本原则。
1、“上下对正”就是要找准一个字中的上下两部分的中心笔画和中心位置,应该处于竖中线上。如“量”字,上半部分“曰”的中心位置、下半部分“里”的中间竖画,都应安排在田字格的中轴线上。
就是对于左右笔画类似且相互对应的,应该基本上做到左右对称,但不是绝对的对称,如“业”字。
二、“比例关系”,是指汉字各部分构成的长短、高低、大小等比例关系。在上下结构中就具有“上下长度相等”、“上短下长”、“上长下短”、“上宽下窄”、“上窄下宽”等结构类型。举例如下:
如何理解楷书结构?
楷书,四体八稳,而今结体都去找初始的北魏楷书。结体不拘形式。
传统从唐法开始,宠爱严谨的人颇众。自由性情属于无本分,喜欢结体的活约。
笔力有别,肥厚妍美结体与瘦硬遒劲结体,也各有姿态。如人胖瘦一般。
肥瘦皆宜,从结体用笔规律,只要筋骨血肉丰富,咋写咋妙。
楷书的结构,一如房子的结体,第一稳,第二美,缺少稳,则失去健,缺美,失去欣赏性。
古人法,今人意,方可有赏价值。趋同别人,只能算是跟屁虫。俗不可耐。
一如文,抄写别人,证明自己不动脑子。
用一句比较直白的话来说,楷书的结构就是一个字内部笔画的相对位置关系。
我们总说的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包括其他楷书名家在内,个人揣测各种楷体的区别即在于笔画形态的不同和笔画相对位置安排的差异,从而形成舒朗俊逸、雄浑穆然、轻盈灵动的不同书风。
各体楷书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结构,展现了不同的“精气神”,其相互间有相同之处,更多的是差异化特点,一个楷书没有好的结构,即使再精美绝伦的笔画,也不可能组合出赏心悦目的字形,这是微观上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从一幅书法作品来讲每个字的写法也要与整体相协调统一。为达到这个目的,会对个别字的间架结构进行微调,比如正捺与反捺变化、点与捺的转换、长短横变化等,个别情况下可以对部首位置易位。一是与周围字的环境相协调,二是在静态中求变化,增动感。
整体来讲,不同楷书结构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否则就是美术字和印刷体,这也是当代学楷书最容易被诟病的地方了。
学习楷书“五指执笔法”是怎样的?
五字执笔法,相传是唐代陆希声根据王羲之拨灯法归纳总结的,即: 擫、押、勾、格、抵。其中核心精要秘诀是“甲肉之际”,也就是,无名指尖部侧面,指甲与指肉之间的相邻处。如图:
五指执笔法,则是用无名指的“指甲根部”抵住笔杆,而且强调指实、掌竖……这种执笔法,是从沈尹默开始的,在他大力推崇下直到现在,很多人的执笔法就是像沈尹默那样的。如图:
仔细对比看出,陆希声的正宗原创五字执笔法,和沈尹默的五字执笔法有很大区别,由此导致两种执笔法的功能性不一样。
陆氏执笔法非常科学、合理,符合人手肌腱自然运动规律,持笔手法舒适,运指灵活自如。相比之下,沈氏执笔法,功能性很差,手指分布不合乎情理,以此法执笔书写小字,或某一种书体尚可将就,若是变换书体字体,或写大字就感觉特别难受,力不从心。
所以,我认为,初学者还是***用陆希声的五字法比较适合,也可以***用传统单勾法(三指法)。千万不要***用沈尹默的执笔法,因为,它局限性特别大,缺点大于优点,甚至没有可取之处。尽管沈尹默自称是五字执笔法,实际上是把陆氏五字法精髓给恶意篡改了,应该叫沈氏五指执笔法才对。
当今书法界,在一些伪书法***影响下,多数人的执笔法,名曰是五字执笔法,或五指执笔法,其实,都已经严重的变异了,即不是陆氏执笔法,也不是沈氏执笔法,是非常不规范、不专业的,无法归类确名的花式执笔法,网上比比皆是。这种执笔法对于日后转换笔性手法有很大障碍,缺少兼容性、通行性。如图:
我本人***用自创的〈潘氏三指执笔法〉,是将陆希声五字法的精髓“甲肉之际",与传统单勾法手法合二为一的新款式。能真正的做到八面出锋,挥洒自如,人书一体,坐立均可,各种书体、字体及其小字、大字可以任意书写,不存在手法转换难的问题。而且适合使用各种类型的硬笔。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试一下。如图:
另外,有必要说一下书写姿势。通常,书写姿势和执笔法是配套使用的。例如: 写1厘米左右的小楷字,用枕腕法。写3厘米左右的中楷字,用悬腕法。写5~8厘米以上的大楷字,用悬肘法。这是体现书法家技法基本功专业化、规范化的标志。
若是遇有特殊情况,无法正常运用规范的执笔法时,可以随机应变,但是,自己心里一定要明白,这是无奈之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结构14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结构14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