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弘一楷书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弘一楷书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弘一法师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风格怎么样?
书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是没有专靠书法来做立身之本的。以书法名世的人,都是其从事的职业中有超于时人的成就。他的书法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说,弘一法师在书法上并没有什么成就。
我们现在对书法的成就认识,无非就是获得过什么奖,有多少润格。因为开宗立派,字体创新根本不可能。虽然口号喊了几十年,创新成功的人一个没有。很多人用这样的认识去看弘一法师的书法成就。他是民国时期的人,那时候还没有国展,也没有书法协会。自然不可能获得比赛奖项,也没有书法家协会里的头衔。
如果硬要说他在书法上取得什么成就的话,在他出家以前,他的书法取法魏碑,有非常好的书***底。而他出家以后写的字,我只能说,我不是出家人,没有出家人的慧根,理解不了出家人的禅意。
弘一法师在书法上的天赋极高,主要体现在他一生出了两种书法风格。一种是魏碑,一种是他出家以后形成的“弘一体”。
弘一法师出家前魏碑作品
弘一法师出家后作品
魏碑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书体。到了宋朝才逐渐受到重视。苏轼、黄庭坚等人都从中汲取营养,加入到帖学之中。但真正以魏碑风格为主体的创作风气还是自清朝开始的。自此以后,名家辈出,但真正将魏碑风格写到登峰造极的只有李叔同,即弘一法师。
赵之谦、何绍基、康有为、沈曾植、张裕钊、李瑞清、于右任、孙伯翔等人都是魏碑大家。但赵之谦有了习气,何绍基仍是以颜体为主要架构,康有为没有魏碑的庄重,沈曾植结构失于变化,张裕钊帖学味道甚浓,李瑞清抖笔书碑过于做作,于右任相比魏碑过于媚气,孙伯翔70岁以前魏碑味道纯正,惜未成风格。只有弘一法师,用笔上完全碑化,真正脱离了传统帖学笼罩,而且结构变化万端,形成了纯正的独具特色的碑学风格。
赵之谦作品
何绍基作品
康有为作品
李瑞清作品
于右任作品
弘一法师,出家前叫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名文涛,字叔同。1918年出家后,释名演音,法号弘一。
弘一法师具有诗词、书、画、篆刻、戏剧、音乐等多方面成就。在出家后,他五艺俱废,只保留了书法一项,并用它弘扬佛法、广结善缘。
弘一法师书法成就斐然
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评选“中国近代十大书法家”,李叔同榜上有名。这十人是: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李叔同。
中国古代美学对书法的品评,分为:神品、逸品、妙品、能品四个等级。我们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属于神品。李叔同的书法作品,被归入“逸品”,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可谓“无法之法”。
弘一法师在世时,其人品和书品已经被人景仰。据说,连鲁迅、郭沫若这样的文化名人也以得到***的一幅字为荣耀。
前年,在一场专场拍卖会中,弘一法师的作品《楷书佛三身赞》,以759万元价格成交,成为该专场拍卖价格之冠。
叶圣陶等人把弘一法师的书法归为“释书”,而《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将其归为“禅书”。果真如此吗?
弘一法师的书法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是佛家书法的代表。
我和弘一法师“近距离的接触”,是在泉州***寺"弘一法师纪念馆"。
现在我以非书法专业人士的身份来谈点对弘一法师书法的感受,也不失法师"普度众生"的意愿。
中国有句话: “字如其人",这确是一条捷径。今天我们就从弘一法师的人生轨迹和字体发展变化的两条线中去体会认识吧。
这是送给俗友也是挚友夏丏尊的书法:
李叔同(离弘一还有19年),生于1880年,天津名门旺族。5岁时,父73岁去世,然后生母25岁去逝。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留下了寡言敏思的习惯。
他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并与诚子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多年后,也是这两个相亲相爱的人,对舟西湖,发出了百年感叹:
妻子:“弘一法师,何为爱?"
弘一:“爱即是慈悲"。
这是弘一向爱妻的诀别,也是向俗世中李叔同的毅然诀别。
首先,咱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此问题的主人公: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我国***的先驱,在教育,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篆刻,文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奇才。
那么,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如何?风格咋样呢?浅见如下:
弘一法师早期时候,也醉心书法,但好像名气不大,没有像他的文章,歌曲那样深入人心。但是,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剃度出家后,他放弃了诸多艺术和所有的身外之物,但唯有书法,他还在坚持,勤习不辍,心得颇多,成就也颇大,渐入佳境,自成一体:他的书法,融入了谦恭,自然,静穆;他的书法,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别致的淡雅;他用书法书写佛语,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心存仁厚;他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语),把我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遗憾的是,弘一法师的墨宝存世量很少。但并不能因此,就说他的书法成就低,这是没有道理的。
弘一法师的书法,早期脱胎于魏碑体,笔势开张,飘逸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朴质,温婉;出家后,他更是得书法之精髓,平淡,文静,拙朴,犹如浑金璞玉,拙朴中见风骨,富有乐感和美感。这是一种升华,一种超脱。
艺术本无止境,对于这样一位僧俗两界都建树颇丰的大家,我们都该心怀景仰,去怀念他,学习他,以此来促进我们自身的进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弘一楷书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弘一楷书书法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