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教程草书推荐大全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字体教程草书推荐大全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传承”二字用行草书怎么写好看,有什么技巧?
顾名思义,行草的风格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兼具行书和草书的一些特质。一方面,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单字结构,能展现出每个字的各种优美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草书线条的连贯和变化,可以展现出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美。
传承二字有多种写法,个人比较喜欢二王和米芾,现成的写法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书写习惯,尝试了一下,有诸多不足,希望有些参考价值。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书法“传承”二字如何写,如何布局才好看,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先用签字笔演示行书、草书两种写法:
1、行书写法,基本传承二王的行书写法
2、草书写法及要领
“传”字较正,较为收敛;“承”字较为放纵,形成对比;特别是最后一笔收尾,颇有“曲终收拨当心画”似的感觉,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一)、王羲之行书:1、《晋 · 王羲之 · 金刚经》;2、《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
“行草”书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仅仅是楷书的快写!它是有笔画的省略、连带、错位以及体势的变化的!写好行草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书法家具备深厚的楷书功底,否则用行草书写出来的线条、笔画就会软弱无力,无精打***,缺少笔力和质感!
笔者学书30多年,篆、隶、草、真、行五体皆能,至于“传承”两字怎么写好看,笔者先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字形结构然后再来尝试着写一写,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传”字左右结构,“承”单一结构或者说独体结构。“传承”两字放在一起书写,则要注意整体的美感和章法的协调统一!
“传”字可以用繁体字和简化字两种字体书写,左边的单人旁笔画少,应该写得稍微粗一些,整个字左收右放,左紧右松,左边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单人旁的写法有很多种,起笔那撇可以藏锋、露锋,也可以用侧锋,或方或圆,上大下小,或者上小下大,或者撇竖分开,下面那一竖顺势往右挑,左右呼应比较连贯。右边中间那横和那点可以省略不写,但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中部写得稍微紧凑一些,有相同笔画的要有粗细、长短、方向、角度、方圆的变化,力求生动而不呆板!
“承”字起笔一般横撇与竖钩连在一起,也有用一点代替的,更有甚者把左右横撇和撇捺省略不写的,如唐代书法家陆柬之,明代的书法家王宠等人就是那样写的,笔画非常减省,笔意非常连贯。一般情况下,左边大多写成一个“7字”或者“z字”,也有用一点代替的,中间写出连带的两点,顺势向右挑出连接右边的撇。右边可以写出撇点,也可以写成一撇一捺或者一个类似“3字”或者“2字”的形状。
书法主要是讲究章法、笔法和结构,三者都很重要,但就简单写几个毛笔字而言,结构比较重要一点,书写技巧就是注意整体和谐,笔画间架平衡,重心尽量垂直,写出来就能凑和,下面是我涂鸦“传承”俩字。
传承指的是通过传授和继承,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东西,如我们中华民的的优秀的书法艺术的传承,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在中华文明发展中,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艺术青春常在。
至于传承二字用行草怎么写更好,我目前正在学习楷书,但我查了一下历代名家对传承两字的书写,谨供各位老师欣赏
下面就我刚练的楷书传承二字,敬请各位老师指导
书法:篆,隶,楷,行,草,用最简单的话描述这几种书体的特征?
篆书:
铁线润且圆,刚柔一身兼。
装饰匀称美,高挑是主旋。
隶书:
蚕头燕尾妙,方圆互相跳。
提按要夸张,势扁两边翘。
楷书:
方正是主题,规整讲平齐。
点划涵筋骨,端庄君子仪。
行书:
篆书体态质朴,隶书体态华贵,楷书体态端庄,行书体态灵动,草书体态流畅。
文字字体的形成,遵循的是便捷。如果从艺术性来讲,正书之中篆书的形态肯定比隶书和楷书更具有艺术性。篆书更接近物象。所以有“书画同源”之说。最初的文字,就是像绘画一样的线段绘制而成的象形文。
书体之态,千姿百态,岂能以一言而能详尽!项羽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工与拙何损益于数哉”?社会之所以进步,是人类不断的追求完美。饮食由野果生食充腹变化精烹细制,装衣由御寒变成了礼仪时尚。文字乃道之根本,精研细修,穷一生之力尚未必能通解,简单的把五种书体描述出来,谈何容易!
篆书:高古线条均匀一部分象形一部分抽象,处在文字的转变期;而小篆标准统一规则,意义巨大。
隶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隶书,秦时期已出现隶书
第二阶段隶书的中期,大概文帝时期此时的隶书仍有篆形
第三阶段西汉中晚期这时的隶书已经成熟,尤其点、捺明显变多了。虽然偶见篆意的遗留,基本上和东汉时期的隶书写法上差不多。
楷书:隶书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去掉些许夸张的写法,等同楷书。用古词“法度森严”,一句话规矩要求比较多,但是又不能写死了像印刷字。
行书,楷书的快写,但是又不能用楷书的规矩来写,自成一套系统;虽是行书不能一味快,又要求有楷书的庄重感。
草书,江湖人士***必备利器之一、梳着大背头之二、身着唐装之三,颇有古人指点江山气势,云里雾里神秘莫测,也不想一想,古人草书写好的也就那几位,汉末张芝、唐张旭怀素、明王铎,剩下的皆是名家,这还是在社会上以繁体字为主的基础上才有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平常人看不懂,你说是啥就是啥?我无力反驳,虽有疑问击不中要害。
简体:中书协认为是俗体,正统地位的是繁体,就如同秦时期小篆是官方规定文字,而隶书是俗体,谁知隶书不断演化成楷体,而篆书成了古体。可知书法的未来是由下及上,上有太多的资本利益牵扯,下才是最自由的最有生命力的。
不好意思,书法的发展史就是文字的演变史,一两句是说不清楚,你的要求太高了,这都还没有说清楚,以后有机会头条再见,分段详细介绍,真喜欢书法还是自己探索,古人的路已到头,因为繁体已成古体。接力棒在简体,最好的结果是为后人试错,因为书法就是这么来的的!
各书体有不同书体,同一书体还有多种不同的体式。各书体的结构特征蕴含着疏密、虚实、展蹙、奇正等对立统一的关系,由此使汉字具备了造型上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上的欣赏价值。
你认为谁的草书写得最好?
从古代来说草书家很多,作为学习范本的主要是王羲之,张旭,怀素,祝允明等人和清代的傅山,王铎等人的名帖为最多。近现代毛主席的草书无疑是一流的,还有于佑任,林散之,女书法家周慧珺等都是水平很高的一流书法家。要说谁最好?单独的举出一人并不准确,这里面有个爱好取向问题?例出某一项比较准确,如***草书气势强(大气磅礴)于佑任草书字型准确([_a***_]蒼老)林散之草书与古人不同(用笔用墨很是奇妙)周慧珺草书个人风格强烈(刚强灵动)个人看法与书友参考。
草书始于汉代,名家众多。如”草圣”张芝,被称为“颠张醉素”的狂草名家张旭、怀素等。我个人比较偏爱“书圣”王羲之的草书,尤其是他的《十七帖》。
郗司马帖(局部)
《十七帖》并非只是十七幅作品,它是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实际上是汇帖,主要是王羲之辞官归隐后写给好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信札,共29札。内容多而杂:对朋友不解的无奈,对年老的忧虑,对无缘会友的惆怅,对亲友逝世的悲痛,反映了王羲之的多愁善感。《十七帖》全部法书目录: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儿女帖》
宋代书法家、书法评论家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云:”逸少《十七帖》,书中龙也”。 黄伯思视《十七帖》为“书圣”王羲之的“书中之龙”,可见《十七 帖》的地位之高。《十七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王羲之在草书上的突出成就,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十七帖》一直被奉为草书中的“神品”,成为唐宋以后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这样评价王羲之:比起雄浑放肆的张芝,王羲之稳重有余;比起稳重的钟繇来说,王羲之是浪漫开张的。可见王羲之的书法在保守与开放之间,有融古开今的“中和之美”!
《十七帖》既充满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
欣赏《十七帖》,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壮士,有着力擎千斤的刚健体魄,处处展现出只手扛鼎般的切金断玉之力。帖中字以方笔方折为主基调,左冲右突,斩截峻快,充满力量之美!在力量的另一面,我们还能够看到阴柔的美,这种美出自它的夸张姿态。笔法变化的丰富,堪称集大成者。
《旃罽胡桃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教程草书推荐大全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教程草书推荐大全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