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行草书的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关于行草书的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草书中,行与行之间该怎样相互呼应呢?
谢谢邀请!
首先,行草书字与字之间有呼应,行与行之间的更有呼应!如果没有呼应,没有变化关系,就称不上是书法!
以怀素自叙帖为例……
以下图一二三为例的第一二行字,大小对比关系,粗细对比关系,字与字的疏密对比,浓墨淡墨对比,连与断的对比关系,收缩与扩张的对比关系……
有了对比关系,才能在全篇布局里产生呼应关系,相似元素是在对比中产生的,也是因为对比才找到同类型,呼应关系自然产生!
如上如述,如此多的同类型产生了多少的呼应……
以上图为例,我们在怀素自叙帖中发现,接下来三行为粗浓线条组成块面,跟着三行细线条组成块面,大的对比呼应关系又形成了!
前几天在视频里看到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先生讲书法的课程,感觉讲得非常好,受益匪浅……但是讲到的其中一点不敢苟同。他谈到自叙帖中“奥”字,如图四,第一笔非常之粗,不合适,很突兀,临帖时应该变细,还为之找到了一个人临帖习字中写得很细的图片来佐证!
学行草用什么字帖好?
首先瘦金体风格的书体并不存在,仅瘦金体一家别无分号,可以说瘦金体无法个性化,泛化,无法开拓,所以出现之后就是高峰,也是终结。
其次学书法不要卡死在一本字帖上,要在开阔眼界的基础上专精一贴
不论你说的是硬笔还是软笔,我都建议你不要直接学行草。学了两年瘦金体,恐怕一时半会出不来,我建议你写写篆书隶书,缓一缓,要不然很容易尖刻露骨,走上歪路。
行草书当然是二王入手,圣教序是不错的范本,楷行草皆备。原碑字并不大,用来写硬笔也可以的。另外,小草《书谱》,智永千字文(真+小草),二王书札(行草书)等
行草还要注意草***确,不能胡写,写硬笔写久了容易按照连笔字写,是不对的,要格外注意。草法不要看哪些百韵歌之类的,那些说的都不准确,容易被误导。草法的学习可以从章草入手《急就章》,熟悉草法,再转今草(小草+大草,大草不需要学)
学习行草用什么字帖好?
根据我10多年教学实践,我建议从王羲之的字入手,具体从这三个方面去操作:
王羲之的手扎比较少,就那几个行书如《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初月帖》等,专注点比较集中。
具体训练方法,以笔法为目的,可以把这几个手扎复印放大,先描红到临写,整体感知训练;
再精挑20个左右的字,以横画、竖画、撇画、捺画、钩画分类,细心揣摩,起笔时的切、顶、压,转折时的提按、翻转,以及结尾时的提按,顿挫揉回等动作。
第二,结合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练习字法。
用笔和结字是古人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圣教序》解决了王羲之其他字帖中字量不足的弊端,在具体训练上,***取先局部再整体的方法。
局部训练指把字进行分类:
1、按偏旁部首分类,右边的偏旁反文旁、立刀旁,左边的偏旁如单人旁、绞丝旁、提手旁、土字旁、牛字旁、王子旁等等;
什么是草书中的行字符结构?
《草诀歌》是关于草书偏旁部首以及结字规律的一部草书法帖,它既以歌诀的形式归纳总结性的介绍了许多草书字符与结构又示范了许多结字规律与识草和草书草法的例字!是一本不可不读不临的草书学习的启蒙法帖!伟人兼草书大家毛泽东墨迹中的许多字的草法均源于《草诀歌》,另外据介绍清*韩道亨书写的《草诀百韵歌》也是伟人***常读常临的草书法帖之一。(文中图片选自网络——深圳市书***)
勤字的草书怎么写?
勤,形声字,左边为堇,右边为力,堇表声。“堇”义为“短暂的”,“堇”与“力”联合起来表示“短期内用力的”。本义:短期内格外用力。《说文解字》:勤,劳也。引申为勤劳、努力。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晋 · 王羲之 · 道意帖:
唐 · 唐人 · 月仪帖:
晋 · 王献之 · 肾气丸帖:
在毛笔书法碑帖中,常有一幅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等多种字体的现象,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谢你的邀请!
我是杨炳升。
本人练习写字就是玩玩的,是在临退休时才开始临的帖,其目的就是用以消磨时光,打发余生的。所以,对于书论这些东西涉猎的极少,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本人也只能说一下自己的偏见了。
本人认为,古人写东西的实用牲比较强。有的是信件,有的是记事,公文中极少出现。
据我所知,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几种不同的字体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作品除正文和落款外,后人不断加跋加序,从而造成了一幅多体。这种情况很多,特别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法帖多是如此。如陆机草隶《平复帖》,有楷、行、草不同字体的跋达七个之多。这些不同字体交相互映,动静结合,更增添了原帖美的韵味和特色。
二,在一个人书写的同幅作品中用楷、行、草多种字体。如祝允明的《杂诗卷》,就是用楷、行、草三种字体书写的自作诗。这幅作品楷法精严,行书爽畅,草书飞动,体现了书者诸体皆能的艺术造诣,使作品庄重而不呆板,灵动而有节度,更好地表达了诗人闲散逸致的心情。历史上在一幅作品同时用三种以上字体书写的很多,这是因为书者所用诸体皆精。一幅多体,笔法灵动,新鲜活泼。但通常情况下,书者为了做到动静结合而又不零乱,在一幅作品中只用两种。落款多用行书体,正文可以用篆、隶、楷、行、草任何一种字体。但如果本人想在一幅作品中同时用几种字体,它的先决条件是,一是几种字体一定都要写得好。二是,正文和落款各用什么体要安排恰当。按照书法的惯例,一般正文的字比落款的字产生的年代要早。总之,用得好,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用不好则动静不一,杂乱无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行草书的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行草书的字体设计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