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颜真卿行书字体转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颜真卿行书字体转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练完颜体转哪种字体比较好?
这个提问口气似乎有点…大吧?[呲牙]颜体百变啊,从《多宝塔》、《麻姑仙坛记》、《勤礼碑》、《告身帖》以及《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几乎一碑一面,真行草兼备,若己练完,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基本上就可以别开生面,笑傲江湖了!
开个玩笑,我懂你的意思。
我的看法是,无论学谁,无外两种选择:
1、顺流而下。临写后世学颜的大家之碑帖,比如宋之苏蔡,明清诸家。
2、逆流而上。循着颜的脉络,向上追习,直至魏晋。
说白了,书法有法,但法无定法,问心随缘吧[大笑]
颜真卿字体是行书四大家吗?
颜真卿的字体是行书四大家之一。行书四大家通常指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和黄庭坚。颜真卿的行书风格浑厚雄健、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代表作品如《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被誉为行书中的经典之作。
不过,对于行书四大家的具体人选,可能会因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个人喜好而有所差异。除了上述四位书法家外,还有一些其他书法家的行书也备受推崇,如米芾、赵孟頫等。
总的来说,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行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行书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王羲之和颜真卿的行书有什么区别?
王羲之先生的行书是集晋以前诸体书法之大成者,且神而化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文、书、艺、理、法、技的艺术高度!其艺术成就难以文字和语言说得清楚,谨能以自己浅显的认知概括一二为:高古、清新、典丽、静穆、文雅、流变有度,端庄活泼,浑然天成,其艺术程度恰到好处,具备了晋人所独有的潇洒出尘的精神风范(貌),因此千古以来被后人尊为书圣。颜真卿先生凭其独具的天赋、品德、学养和阅历,继承、发展、光大了王书优秀传统精华,又加进已意而变化出新了自己的独具风格的行书样式,其风格更为敦厚雄浑、恣肆而不狂放,变化有度的艺术风范,因此被后人赋预天下第二行书的的美誉(王羲之行书《蘭亭叙》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式的《寒食帖》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王、颜两先生其书法虽各有千秋,走的却是一脉相承的华夏民族祖先开辟的康庄大道,而且又尽力向前进行了新的开拓和发展!
谢邀。网友回答已很全面了。王羲之的行书清俊、潇洒如秀雅之士。颜真卿的行书空灵朴茂,健硕庄重有武士之风。王羲之行书用笔中侧互用,藏露结合,笔法谙熟,流畅自然。颜真卿行书用笔圆转屈曲,如熔冶流走,约束随意。王楷法用笔多一些,颜草法用笔多一些。
行书的传承基本上是两大体系,一个是二王,一个是篆籀笔意。而王羲之和颜真卿两个人的行书,恰好是这两种体系的各自代表。
王羲之的行书多是用内擫的笔法,笔画转折多方折为主。颜真卿则是外拓的笔法,多呈现一些圆的形态。
王羲之在用笔上,中侧锋并用,锋面转换灵活,线条劲挺,更显秀气、活泼,多了一丝书卷气。颜真卿多是中锋,很少有侧锋出现,线条饱满有力,用裹锋、藏锋、绞转的笔法来将线条变得厚重有力,如同锥画沙一般,相比二王,更多的是一种金石之气。
王羲之在结字上,也以方、瘦长为主,张弛有度。颜真卿的结字更多的的一种圆润、方正之态,中宫收紧,四方开张。
以上所列基本上也就是能想到的二者的区别,或许有遗漏,希望诸位补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颜真卿行书字体转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颜真卿行书字体转换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