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弯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弯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字体,为什么要大小错落有致才显得好看?
书法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中没有大小完全一样的东西,参差错落产生美。
书法,包括楷书,都是要讲究大小错落的,这一点,上面有些人回答是不对的。大小过于整齐划一,古人称状如算子,如算盘珠子串在一起,有何美感?
书法中的避让、参差、浓淡、欹正等原则来源于生活,是历代书家总结出的基本审美原则,这是我们写好书法的基本要求。
一个最直接的比喻,行书如人行走,如果给你那么多束缚,你能走的好吗?行书的错落有致,就如人自由行走一样,不是每一步距离都一样,更不是一个姿势端正不动的去走路。行书是有很强的韵律感的。这个韵律感就是由行书的书写速度来决定的,行书书写明显快于楷书,速度加快后,每一个字的安排就不能像楷书那样刻意去安排大小空间了。因为没有时间去考虑安排,所以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这类书风。也就是大小错落有致,姿态万千感很强。
另外行书字体也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因为有了行书的韵律感,才启发后人在书法创作上的灵感激发。包括对笔法的创新和应用。行书大家首推王羲之,其次恐怕也就属米芾对行书创新最有见地了。
他的行书真正做到了活灵活现的大小错落有致,让作品整体生机焕发,百看不厌。而且米芾的行书深得王羲之笔法精髓,在其基础上,领悟到了八面出锋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米芾所创,但是其实这种出锋感在兰亭序中是若有若无的体现过的,只是王羲之那个时代的书法精神并不强调这个功能。毕竟那个时代以记录为主,而宋代书法已经开始慢慢的过度到了艺术范畴。米芾就将这种八面出锋感的概念提出并笔法艺术化。这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
行书的书写自由和自然,打破真书的方正的造型,以字的自然意象和吸收自然意象入笔,通过笔法和字法造型艺术创作,字的笔画本来就是多少不一,多笔画的写大点、少笔画的写小点,左右结构的写得宽一点,上下结构的写长点,自由自在的走路一样再直的路走起来还是有点弯曲的,走路也会时快时慢;像音乐会有不同的韵律和节奏一样;就像我们听交响乐;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感受不同.点和线融合对比。
实现中和之美:大小、疏密、正欹、向背、错落、方圆、曲直、呼应、动静、收放、擒纵、松紧、黑白等等对立统一与险中求稳.这样才有变化万千,生动有趣。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具有深邃的内涵。行书字体的大小就是书法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字的大小错落有致,上下呼应,笔法如行云流水,能给予赏阅者如痴如醉的视觉美感,慰藉心灵,赋予***。非常感谢行书作者的辛勤劳动!悦学乐书不愧人生幸事!谢邀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对于学书法的朋友一定要弄明白。行书字体为什么要大小错落有致,才显得好看?这与行书的属性、节奏、韵律、章法、意境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说如下:
中国书法,楷书、篆书、隶书一类,以静为美;草书以动为美;而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最宜动静结合,从而使静止在纸上的字体,产生神***飞扬、生机勃勃的韵律之美。
整齐匀称,严谨统一,如一队队有纪律的行伍,这样的布局适合楷书一类。而行书、草书不同于楷书,切忌布如算子,字字大小一样的行书是一种刻意安排的结果,反而显得很做作、别扭。这一点在苏轼的文人书法中体现最为突出。
一幅作品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徐疾,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组合成一个平衡而统一的整体。行书大小疏密,错落其间,如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例如《兰亭集序》,首尾相应,笔意顾盼,偃仰起伏,似奇反正,血脉相连,行书布局非常优美。
以上所说,既是前人经验总结,也是个人学书心得体会,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也欢迎大家探讨交流。
半江瑟瑟半江红全诗行书?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暮江吟》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2、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3、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鉴赏】
初练行书,可以用长锋羊毫吗?
宋朝以前没有长锋笔,也没有羊毫;宋朝开始有羊毫笔;清代长锋和羊毫开始流行,晋唐王羲之、颜真卿他们用的是紫毫。现在最接近当时的笔是狼羊兼毫,其次是加尼龙的羊兼毫。纯狼毫太硬,绝对不合适,而且由于狼毫硬,所以寿命短。现在的紫毫基本可以放弃,质量不怎么样且贵。
不是练习扎实的功力的话,一般用硬一点的写起来会简单点,比如兼毫或者狼毫,但如果你的基本功好,羊毫是很练习功力的。
行书最好选择锋比较长一点的,楷书最好选用笔锋适中的。小楷选用九紫一羊(紫是指的兔毫,九紫一羊就是兔毫和羊毫掺在一起的)。笔锋的材料有羊毫,狼毫、兔毫、兼毫。
至于选用羊毫还是狼毫或者兼毫。主要在你想书写出来的笔力效果。比如:想书写妍美一些,像王羲之、王献之、杨凝式的那样的字羊毫比较适合。想书写的雄健大气一些。像苏轼、米芾、王铎的那样的字,狼毫比较适合。所谓兼毫,就是既有狼毫也有羊毫缠在一起的那种。兼毫比较适合初学者。
相对于羊毫来说,狼毫硬一些。
建议
建议狼毫,行书书写的过程中更注意笔的走法,而且运笔速度较快,很多地方需要毛笔的自然弹性来产生如飞白,等效果,狼毫的弹性足以弥补由于运笔速度过快造成的笔锋不到位,或未能出锋的问题。
“硬”表现为笔身的弹性。弹性好,就是按时笔身弯曲,提时笔身快速回原变直。一般的弹性好的就是狼毫,鼠须等等。
行书笔画简单,流畅。书写过程中,笔头的提、按、勾、曲变化无穷,写出的字体飘逸俊秀,若笔弹性不足,便无法满足要求,所以羊毫不行。
但羊毫用来写楷书,画画还是不错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弯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弯的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